郑风田等: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为何日子都不好过?
郑风田 刘杰 中国人民大学
金融危机,萨科齐与奥巴马惺惺相惜, 号称“小拿破仑”的萨氏被寄予重整法兰西雄风的厚望,但却出现许多穷折腾的政策;奥巴马的“政府干预,平均财富”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自1月始,法国经历着仍在蔓延的罢工事件。萨科齐从07年上台执政到现在进行的改革新政并没有让人看到希望。通过企图瓦解国家高福利体制,剥夺老百姓享有的既得利益谋求法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轻装上阵”。然而改革势必对既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其阻力是可想而知的。诸如放松35小时工作制、提高医疗自费比例、公职部门和学校大量减员、特殊退休制度改革、取消公立电视台广告以及司法改革等措施的推出,无不引起抵制甚至游行。因此,此次罢工波及行业主要以国家公共部门为主,涉及邮政、电信、电力、医院、法院、大学和科研机构。号称“小拿破仑”的萨氏被寄予重整法兰西雄风的厚望,但当改革本身正在步履维艰之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内外交困之际,法国民众对萨氏操之过急地全面推行改革感到厌倦和失望,一股本能的“反萨科齐”情绪不断滋生。值此艰难时期,萨氏改革能否走多远,实难预料。
无独有偶,在同样高举自由火炬的美国,巨大的金融危机压力使得新科总统奥巴马自然担当起拯救美国经济的重任。奥巴马毕竟是民主党人,他秉承民主党一贯的理念“政府干预,平均财富”,因此在其经济方针中大力强调建立“平等的纳税系统”。其主要税收政策目的在于使美国中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解放,同时减少美国富人偷税漏税的可能。而且在竞选中承诺一年将新增保健预算650亿,一年180亿的教育预算,十年1500亿的能源预算。奥巴马的政策主旨在于通过建立更加平等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改过去布什时期的“零就业机会增长”局面,通过对美国富人征收高额税收壮大美国中产阶级来解决美国当下正面临的问题。
经济政策,奥巴马与萨科齐背道而驰
奥巴马与萨科齐的相同点在于都担当着振兴国家经济发展的宏任,不同点是二者所选择的道路却有点渐行渐远。奥巴马政策中强调平等,注重通过税收调节收入,扩大公共福利。而萨科奇选择的则是“去国家福利化”,减轻法国政府的承重负担,让法国更多的回归市场,让法国焕发生机。究竟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不仅对于美国,法国,而且对于时下的中国都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我们所谓的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国家,而实际上欧洲和美国到底还是不同的。特别是在目前这场金融危机面前二者的差别显露无遗。七年前我去瑞典农村,发现每一个乡镇都有非常漂亮的路德派教堂,精心保养的草坪,而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政府进行补贴。与瑞典一样,几乎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西欧国家都自豪于他们的“儿童友好型”(child-friendly)社会政策,孩子一出生即可获得大量的津贴,享受免费的全天候的儿童看护中心以及长期的产假。这些国家的工作被政府政策仔细地保护起来和给与丰厚的补贴,即使没有工作也会获得丰厚的救济。但是,在如此被众多中国人视为“天堂”般的国度,工作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恶事,少有人热爱工作。他们用大把的时间带着自己的家人享受度假和宝马车。“生活的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快乐的度过”,此一观念正浸淫着西欧、北欧人的心。
美国人的担忧:奥巴马正在向欧洲靠拢?
对此,萨科齐的上台正是对这一观念的挑战,萨氏面临的问题似乎不是所选择道路方向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克服道路行进中的曲折,即平衡法国社会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但是,在自由民主的体制内协调好各集团利益其难度不可小视,萨氏目前正面临着这一问题的考验。而对于奥巴马的政策,美国媒体目前已经表示了一些担忧。华盛顿邮报的著名评论人Jackson Diehl表示奥巴马和他所属的民主党正带领着美国走向他们的“欧洲表兄”。其实,在我看来西欧、北欧的国家福利观念根植于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平等前提”(the equality premise)。在这一前提下,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下,无论种族,性别和能力,人人都自然地享有同样的收入,同样的教育水平,同样有着担当看门人和CEO的机会。二是“新人类改造前提”(the New Man premise)。即认为只要政府合适的干预,人是可以改造的。那么,在这个根源于斯多葛学派“平等思想”的前提之下,政府社会政策的导向就是提高民众的福利,而对整个社会的效率,活跃程度则“轻描淡写”。
对此,Harvard大学的Edward O. Wilson 在他的书“Consilience”中预言未来的社会科学发展将会与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保持一致。将来的自然科学总会证明白人与黑人,男女之间的确实存在着差别的。那么,真正的平等应该是建立在充分尊重这些被自然科学证明了的差别基础之上。长久以来,美国的价值观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公众被视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社会政策的成功与否不在于群体结果的不平等而在于个体是否有足够的自由发挥他们潜能,抱负和价值的机会。正因为这一理念,使得美国脱胎于欧洲并领先于欧洲,使美国一直保持高效率的繁荣。而如今,奥巴马掌舵的“美利坚号”正被众多美国人所担心的那样驶向欧洲,驶向一个自动丢弃美国根本优势的方向。
对于当下正大张旗鼓的刺激经济的中国,美国和欧洲所面临的问题似乎根本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我在此也有必要表达我们的一种隐忧,长久以来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到如今的阶段使得政府积聚了强大的力量。但可以预期的将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强大角色必定会使其遇到萨科齐和奥巴马当下正面临的问题。如何取舍,自然是智慧的体现。
(编译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杰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