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诚:两会后地方政府猴急


陈真诚:两会后地方政府猴急

/陈真诚

 

内容导读今年“两会”,今年“两会”,对于房价这个敏感话题,中央政府处理得非常策略。而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态要复杂得多,他们一方面希望开发商降价以促进销售,另一方面又担心房地产继续调整,可能导致开发商的投资继续下降,可能导致土地价格继续下降土地,从而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收入减少又会影响政府投入能力……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两会”对“房价”话题的处理,决策层用上了禅性思维

查阅资料获悉,“禅”为佛教“禅那”的简称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静”即定,“虑”即慧。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禅”的基本含义就是息心静寂地思考修佛的途径和功果。禅师们认为成佛见性是自家的事,靠别人帮忙不可能得道,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寒山曾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答说:“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与拾得的这段对话,为“你且看他”这一经典“禅语”的注解。简单明了的一问一答,禅意漫漫。

联想到今年“两会”,就可发现,对“房价”话题的处理,决策层用上了禅性思维!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蔓延,房地产正处深度调整之中,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买卖双方情绪对立,房价问题,已将经济性问题与社会性问题掺和在了一起,成为了官民一致高度关注的敏感话题,而备受关注房地产对于发展社会经济、刺激经济增长又非常重要,因此,在“两会”召开之前,公众对“两会”将如何激辩房价问题等充满了期盼和猜测。或将入会场之内者,或身处会场之外者,都大有欲摩拳擦掌、疾言奋书之各路人士。

无须用过多想象,便不难测知,如果“两会”放开“房价”话题来敞开谈,将是何等热闹的场面?!

然而,纵览整个会期,当会发现,虽然房地产问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和提案集中的焦点领域,而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决策层对于“房价”问题的处理,颇费了心思。

 

房价话题,已是高度敏感

基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颇具中国特色。无论是房地产高热之昔日,还是房地产低迷之今日,无论是老百姓消费者,还是开发商,无不高度关注政府的态度,也无不依赖、无不寄希望于政府的政策,无不对今年“两会”充满期盼与等待。开发商希望通过“两会”呼吁政府再出政策救市,而消费者则期待通过“两会”呼吁再出政策促使房价下降。总的来说,莫不是希望通过“两会”来制造舆论,乃至影响决策层决策,以影响房地产政策,影响房价走势预期,达到对己有利的目的。

或正因为于此,在“两会”召开前,协会、商会、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开发商、学者、媒体等等,不乏各路诸侯将相进言参奏救市,甚至还闹出了诸如“房地产将进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种反复折腾的舆论闹剧,以及众多媒体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群体曲解为“政府将松绑二套房贷政策”这种舆论乌龙。消费者方面也不甘示弱,纷纷对高房价、开发商作为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救市进行口诛笔伐,呼吁中央政府力降房价的舆论层出不穷。一时间,关于房价涨跌的争论煞是热闹,各种挑战檄文满城飘飞,供需两大阵营对峙的场面蔚为壮观!结果将谁胜谁负?双方都期待“两会”来解密。

这种局面形成已非一日之短,这种情势决策层也早已知悉。

房价问题牵涉到诸多方面,房价话题已是高度敏感!因此,在“两会”上,如何处理房价这个可能使争论升级一触即发的高敏感话题,既不被“逼宫”,又不被误为“漠视”?着实给决策层出了道难题。如果弄不好,可能因之而引发供需双方更进一步的情绪对立,导致房地产问题更复杂化,导致房地产市场更加走向“非正常”化!

不过,无论是道什么难题,决策层也得面对!既然是道难题,自然就得想办法求解!可喜的是,事实上,今年“两会”,对于房价这个敏感话题,决策层处理得非常策略,凸显“禅”性智慧!

 

不谈房价,或是最理想选项

在政协会议会期,尽管不少提案直指房地产问题,少数委员在会场外非官方地谈及了房价问题,但从传播出的舆论来看,房价问题并没有成为会场内“热烈”讨论的内容。

在人大会议上,经过精心准备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不见“房价”这二字。从所传播出来的舆论来看,或因《政府工作报告》对“房价”话题和国策强调民生等问题的定调,所以,整个人大会议期间,少有言及关于“房价”问题的舆论传播。

明眼人一看就知,“两会”上,决策层如此处理“房价”这个话题问题,并不是说明决策层不重视房价问题,相反正说明决策层高度重视房价问题!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正展现出决策层的“取优”策略,充满“禅”性智慧,而不是不作为!

既然“房价”问题已经高度敏感,房价舆论已经纷繁复杂,决策层已高度认识到房价问题的严重性,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以调控房地产市场,刺激房地产销售,再出新政策的空间已经不大,而房地产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可轻易解决的,那么,采取“禅”性思维以处理“房价”话题或是最理想选项。否则,如果在“两会”上放任“房价”话题的争论,不但不可能仅靠一个会议就把问题解决,而且相反可能造成舆论更加混乱,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信心、房价预期再形成不必要的影响,对消费者、开发商、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态再形成不必要的影响,进而不利于逐步解决房地产问题。

如此处理“房价”话题问题,意味着决策层将不受来自外部舆论等因素的不必要干扰而进行决策,也意味着近期不会再出台新的房地产政策,而是执行既定政策,强化落实与执行现有政策。

 

对待房价的态度不变,“两会”后近期不会出新政

决策层处理“房价”问题的“禅”性智慧还体现在,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中没出现“房价”这个字眼,但已明确地向公众传达出对房地产市场问题、房价问题的态度。这些,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上午9时举行“住房保障问题”专题采访便可知悉,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这些与房地产调控相关的部门在会期内、开会前等方面的表态便可知悉。

“住房保障问题”专题采访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说: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在东部的一些城市,特别是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房价超出了一般老百姓能够支付的水平。国务院去年12月下发的131号文件当中明确提出,房地产企业通过调整销售策略,以合理的价格进行促销……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在积极地落实现有的政策,促进各地原原本本全面的去贯彻现有的中央政府政策。

在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大家看法》“两会”特别节目现场,齐骥也说道:去年12月份国务院131号文件说得很清楚,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的需求主动采取措施,通过合理的价格促进住房销售。此前国家出台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不会再出台任何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两会”前,在与民建中央调研组举行的一次内部座谈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指出:2007年下半年我国市场化的住房价格飞涨,除了极少数高收入家庭外,几乎所有家庭都难以承受,房价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3月5日,姜伟新在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明确表示:在房价问题上,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使房地产建设规模和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讲得非常好,要按总理说的办。当前主要是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将其贯彻落实好,近期将不会出台新的房地产利好政策。

3月5日,刘明康在人大分组讨论会后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说“二套房贷”政策放开!总理说的是自住性、改善性,是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与完全放开二套房贷限制有明显区别!住房贷款任何时候都有风险!还有银监会相关负责人3月7日表示,“二套房贷”政策没有发生变化,目前也不会再出新政策。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出席政协小组讨论会后还对媒体表示,短期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3月7日,苏宁称,“二套房贷”限制放开是误读。对于二套房政策央行和银监会去年都已经有了明确规定,《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并不是放开二套房贷限制,比照首套房优惠政策的是“符合条件”的二套房,就是居住面积要低于当地平均面积,是为了改善住房条件而购买的第二套房。

3月13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应大会发言人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在采访问答中,温家宝依然没提及“房价”这个字眼,甚至没提及房价这个大家实际很关心的问题,国内的记者也不提房价这个问题......在这种默契与“回避”的背后,不是讳莫如深,而是表示政府意志的坚定,是对房价问题的无声宣示,是对既定政策的肯定!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政策就是一种政策!

 

观望情绪或逐渐淡去,地方政府心态最复杂

不难看出,决策层对房价及房地产业地位、房地产市场调控等问题的态度一如从前。按照既有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控,明确释放出中央政府近期内不会再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这一重要信号。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大市、房价走势,依然将继续原来的趋势,那些等待中央政府“两会”后再出新政策的地方政府、开发商,就应该调整思路以应对。无疑,在将来,或会有更多的开发商,放弃对新政策的等待,逐渐放弃观望合理调整价格,积极进行促销,以尽可能促进销售。只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心态要复杂得多,他们一方面希望开发商降价以促进销售,另一方面又担心房地产继续调整,可能导致开发商的投资继续下降,可能导致土地价格继续下降土地,从而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而财政收入减少又会影响政府投入能力……基于这种逻辑,甚至可能有些地方政府会因之而变得猴急。不过,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凡事皆有另一面。正因为中央政府近期内不会再出新政,一些消费者也将放弃对新政策的等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观望。如果一些价格过高的楼盘趁势合理调整房价,那么,一些该买房的自住消费者,或会趁政策优惠和房价下降之机出手买房。虽然成交价格可能继续下降,但房地产成交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存量消化,而可能提升市场人气,使得未来市场观望情绪或逐渐淡去……

(营销策略与投资顾问工作联系作者陈真诚:QQ:70479688,请注明具体事宜;手机/13808420007,不回打“未接电话”;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0731-44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