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世纪的《水浒》
鲍鹏山的《新说水浒》,是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又一个重磅力作,从刘心武另类解红楼、易中天再度演三国,到于丹心得说论语、钱文忠重考唐玄奘,一番番掀起了中国古代文学被关注和倾心的浪潮。从非物质文化的概念被定格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上后,我们对非物质这一概念外延的延伸一直处于节节攀升的状态,以致《百家讲坛》火红了一位又一位以讲中国文学经典而知名的专家教授后,我们幸喜的欢呼,国学热来了。非物质自然不仅指散居于中国各地渗透着浓郁民间色彩的文化,还包括我们时常念叨在嘴边的文学经典和各种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价值的精神产品。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兴起了或被从身心真正的热忱了吗,已经成为一个话题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多数学者一边保持怀疑,一边埋头创作,迎着这股潮流继发而动,侯虹斌一如继往地继续着她的女性文学创作,一曲《长信宫词》,用最接近于史实的小说创作,重现西汉王朝末宫闱女性的真实,安意如则端坐云间,静静品味元曲的美妙,新作《观音》,一袭旧日风格,将传统文化一一剖析,鲍鹏山呢,则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再次解读,演讲与著述同时面世,手法更加迎合大众。
无论是内心需要而引发的创作,还是与市场结合、包装炒作的热销,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这些创作,全部出自作家学者身心的投入。深厚的古典文化知识,长期的古文化研究,与中国当代现实紧密结合,切近于人性的入情分析,是这些作品能够脍炙人心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总有被解读和重新阐释的可能,我们的文化才能延绵至今,一刻不曾被遗忘,不曾被抛弃,反而移时移世,愈加厚重珍贵,日品日新了。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揭示人性的共同点赋予了它最重要的特征,使之历久弥新,越读越有味道,从而感叹时移事易,人性却始终不变,这是当代很多作家学者达成的共识,也是我们在迷惘无助、迷失自己时能够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解释困惑、寻找自己、重建和谐的因缘。描写农民运动的《水浒传》,今天被重新翻起,一样与当代社会当代人的生活有着千千结的关联与类似,鲍鹏山的《新说水浒》,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
应该说,这是一本纯粹的讲义,比起看书,更适合坐在学校的课堂里听,瞧着鲍鹏山充满情感的讲授,是一种绝对的享受。然而只听,又甚感不足,这么有趣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文本细腻的解读、人性的逐步昭然,怎么可能一听了事,尤其是其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的分析,潜藏和想要传达的作家的创作初衷,都得在这丝丝入扣的分解中渐渐突显。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水浒传》中读出这么多的信息,读出这么准确的人性,否则,鲍鹏山也不必天天躲在方寸大小的书斋里研读经史,终于有一天高高在上地成为大众追捧的明星了。
《新说水浒》的确有其新的地方,最显著的便是对林冲的评价,以往我们总是把中国国民性被集中展示的文学典型公认为鲁迅笔下的阿Q,读了《新说水浒》,这个结论倒要提早些时间了,即使林冲不全具有,也是某一阶层的典型代表,那就是被权力束缚了的中国人。林冲的遭遇,不仅反映出皇权时代人非人的本质,而且深刻揭示出林冲遭遇和林冲面对遭遇的态度并不是林冲个人性格促成,而是整个皇权之下,任何一个人都必然会做出的选择。
以往的结论认为,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一直是被同情和怜悯的对象,而在鲍鹏山的深入分析下,林冲被逼,并不局限于林冲个性,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这背景造就的林冲,才更显林冲被逼的真实与残酷,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度集权下被权力束缚和变异了的林冲,如此,引发了一个对社会制度深刻反思的全新话题,使得我们对林冲的认识,超越了表面的林冲,个人的林冲,深入到一个更加隐秘的社会层面上去。这便是对中国封建皇权制度的彻底批驳,通过分析高俅的发迹和他们陷害林冲的一系列过程,以及林冲在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反应,对没有制约的权力所带来的后果和因此而形成的中国人的国民性给予了非常仔细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林冲的隐忍,是中国大多数人面对权力时的正常态度,林冲的被怜,是中国大多数人面对无端倒霉之人正常的情感取向,而林冲的可恨,也就是鲍鹏山区别于常人见识所得出的这个层面的林冲,正是他向往权力、畏惧权力、而最终被权力迫害的所应有的正常结局,某种程度上,也隐射了当代中国一些领域权力高度集中所带来的社会隐患,鲍鹏山虽然没有做出任何情感上的判断,对人治下的当代中国表示不满,但是每一个读书到此的人,都会不由地回头看看我们的现实,近日热炒在网上的“躲猫猫”事件,发生于去年的百姓袭警事件,还有诸如此类的经济犯罪、高官腐败,无一不显现出我们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和法治的不健全,而这些,虽然与林冲所处时代的暗无天日不能相提并论,却也侧面引发了全社会的集体焦虑。同样是林冲时代,鲁智深的故事里也处处体现着这样的社会现实,梁山的一百单八将,尽管殊途同归,社会现实却水深火热,而这一切的根缘,自然是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人治下的小老百姓,无处可去时,自然是在水一边,形成一个《水浒传》。
我们今天再读水浒,便是要借古惜今,借古照今,人性的相同,并不因时代而改变,同样,社会的变迁,也不会让人性中美好的闪光点随时光飞逝,它会时刻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嫣然一新的容貌,被我们接受、欣赏和反复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