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开幕报告凸显 民生问题为社会稳定主要风险


中国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昨天在北京开幕,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报告中强调政协要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凸显出在严峻经济危机下的民生问题,已被高层视为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风险。

  在全国“两会”本年度提出节俭、务实办会的口号下,政协报告明显较往年短,但也更反映经济与民生课题所占篇幅的增加。

  贾庆林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解决好民生问题尤为重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政协今年的“首要任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重要责任”。

  他又提出,要鼓励政协委员中的民营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做到企业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政协还要“广辟信息来源,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以维护稳定大局。

  今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一方面进入六四20周年等敏感纪念日汇聚之年,同时又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机。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滑落至6.8%的低点,随着美国与世界经济坏消息的不断传出,一些国内外经济学者担忧,中国所受最终冲击的严重程度还难以估计。

  经济危机给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很大挑战,据官方估算,至今失业的农民工已达至2000万人。

  中国政府去年底提出今年要“保八”(8%经济增长率)的目标,但能否实现仍有争议,“保八”与“保就业”的关联性也引起思考。

  昨天,财政部长谢旭人、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等在政协会议前后被媒体围堵访问时,纷纷对“保八”打出信心牌,表明中国能实现目标。

  不过,迹象显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思考,已不仅局限于增长率数字,而开始聚焦于促消费、保就业等与民生及调整经济结构更直接相关的方面。

  贾庆林的报告,昨天就要求委员针对实现投资较快增长,扩大消费,保持进出口贸易稳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课题多做研究。

  此外,要研究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西藏3·14骚乱一周年与达赖喇嘛出走50周年纪念日将临,中共与海外藏独组织文宣战争激烈开打的此时,负有统战与促进民族团结职责的政协也在报告中表明姿态。

  贾庆林说,政协“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共和中国政府“依法处置西藏拉萨等地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他较后补充,政协要加强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与世界宗教和平组织的联系与交往,“广泛宣传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状况”。

  由2200多名委员组成的全国政协,是中国宪法规定下的一个由共产党领导,有参政议政权,但没有选举政府官员与立法表决权的组织。全国政协主席在中共最高领导层中排名第四。

  中国公众对于部分政协委员,尤其一些明星委员的表现也时有争议。去年在北京奥运中因伤宣布退赛的刘翔,今年以在美国养伤为由请假,这是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第二度缺席大会。有网络文章评论说:“还是免去刘翔政协委员的职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