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评传》第一部分 旭日东升1


1.太阳的诞生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186157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市中心的乔拉桑戈。他已是家中的第14个孩子,在他之前,已有6个男孩了,所以,他的出生,并没有给他的父亲带来惊喜。“罗宾”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乳名和爱称,意为“太阳”。因为泰戈尔出生时,正是旭日东升之际,他的父亲正面对着刚刚升起的太阳祈祷,当然希望他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光耀人间。

罗宾的父亲叫代温德纳拉特·泰戈尔(1817——1905),是一位宗教哲学家。由于他热衷于宗教事务,喜欢静坐或林中漫游,与印度古代净修林中的仙人相同,于是被人们尊称为大仙。

罗宾的母亲叫夏勒达·黛维,管理着这个四代同堂、上百口人的大家庭。她是一位充满慈爱之心的家庭妇女,不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以泼辣著称,把那大观园搅得鸡犬不宁。

泰戈尔家族是印度的名门望族,属于婆罗门种姓中的一个亚种性。

这个家族为什么由正统婆罗门降为次等婆罗门呢?据说,穆斯林统治孟加拉不久,泰戈尔的先祖伽姆代沃,在一个穆斯林官员比尔阿利·汗那里做参谋。在穆斯林封斋日,伽姆代沃看见比尔阿利·汗在闻一只柠檬,便开玩笑说道:“在我们的宗教里,闻一下,相当于吃了一半食物,你的封斋被破坏了。”没想到这句玩笑话却犯了大忌,触犯了比尔阿利·汗,他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痛快。在伽姆代沃把这件事忘得差不多的时候,比尔阿利·汗在自己的宫殿里举行音乐会,邀请伽姆代沃兄弟和印度教徒参加。在大厅旁边的屋子摆上牛肉做的菜,牛肉香味飘进大厅。这时,比尔阿利·汗对印度教徒说道:根据你们的宗教,闻一下相当于吃了一半食物,你们已经享受了被禁止的食物了。”在印度教里,牛是神圣的,牛肉也就不能吃了。如果吃了牛肉,这是触犯神灵的恶行,必然要受到惩罚。正是由于这次事件,伽姆代沃种姓的纯洁性没有了,只能降为婆罗门种姓中的一个次等种姓。

后来,这个家族的后代中,有个叫般伽纳的青年,同他的一个叔叔离家出走,来到恒河边的加尔各答,并定居下来。当时,加尔各答还是一个小渔村,适逢英国向外扩张之际,英国人在这个小渔村建立了他们在印度最初的根据地,印度就渐渐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般伽纳找到了一份为外国船只送食物的工作。由于当地居民都是低等种姓,便尊称两位婆罗门为“塔古尔”,即尊敬的主人、学者之意。由于常与外国人打交道,英国人根据他们的习惯,以为“塔古尔”是般伽纳的姓,便称他为塔古尔先生,但发音不准,听起来就成了“泰戈尔先生”,于是,“泰戈尔”就成了这个家族的姓。

为了叙述的方便,下面就按照惯例,用姓——泰戈尔——来称呼本书的主人公了。

在加尔各答向城市发展的时候,泰戈尔家族也发达起来,到了泰戈尔的祖父德瓦尔伽纳塔·泰戈尔(1794——1846)这一代,家族的事业到达顶峰。他经营着蓝靛、糖、茶叶、煤和硝石等,还组建了一支远洋船队,在印英之间运输;在孟加拉和奥利萨都有很多大庄园;在“泰戈尔公司”名下有一个“联合银行”。他的祖父对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加尔各答的公共机构和公共事业都曾接受过他的祖父的捐赠,并成为一代名人。

当然,德瓦尔伽纳塔·泰戈尔成为印度近代史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拥有财富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大力支持。他和印度启蒙运动的先驱者拉贾·罗姆摩汉·罗易(1774——1833)不仅是朋友,还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罗易在1816年创立印度学院,1828年建立梵社。当罗易于1833年出使英国去世后,德瓦尔伽纳塔·泰戈成了梵社的实际领导者。不过,由于他晚年过分奢侈和乐善好施,他在伦敦去世的时候,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不得不宣告破产。

祖父去世后,父亲代温德拉纳特·泰戈尔负起了中兴家业的重任。由于他的诚信和经营才能,在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和节俭生活后,还清了全部债务。

父亲是一个宗教改革家。他在1839年发起成立了一个宗教社团——通梵协会,后改名为“知梵协会”,其宗旨是信奉梵,把梵奉为最高神灵。1843年,协会并入梵社,成为了梵社的第二代领袖。到了19世纪50年代末,梵社的分支机构遍及孟加拉,成为印度最有影响的宗教和社会改革团体。

泰戈尔出生时,他的父亲正在静坐。静坐之后,吃过早餐,他并没有去看刚刚出生的儿子,就到梵社大厦了,因为这时梵社发生了矛盾冲突,作为领导人,他必须要解决问题,以免梵社发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