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为何常青


  在阔别舞台半个多世纪后,曾经为北京人艺演剧风格奠定基础的老舍名剧《龙须沟》重装上阵,连演23场,上座率达到85%,首轮演出就创下了245万元的票房。本期文化圆桌邀请戏剧导演顾威、艺术评论家宋宝珍、戏剧编剧王珏,畅谈话剧《龙须沟》及老舍话剧的特独魅力。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久演不衰的原因,还在于它们是北京人艺智慧的结晶。当年,总导演焦菊隐精益求精,终于将《茶馆》、《龙须沟》打磨成了“人艺风格”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观众,导演林兆华、顾威整合了新一代表演人才,让舞台上“一片生活”的感人图景和“一棵菜”式的表演默契,不仅使老舍戏剧的艺术价值愈加彰显,而且保持了恒久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龙须沟》,看过这部戏的观众应该已年逾花甲,因为该剧到今天上演之前,已经尘封了半个多世纪。而拂去时间的尘埃,这部经典在舞台上光彩依旧。

  《骆驼祥子》,小说、电影家喻户晓,而舞台艺术的魅力依然吸引着大批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

  《茶馆》,已经有了演出588场的纪录。每次演出信息一公布,观众都络绎不绝。这次首场演出前,计划演出8场的票仅剩27张,8场票房达201万。

  综观三部作品,均源于生活又不拘泥于生活;主题深刻又不露痕迹;充满哲理又不流于说教;人物个性鲜明,疯子娘子、虎妞、祥子、王掌柜、秦二爷、庞太监、老小刘麻子、唐铁嘴儿……无一不是栩栩如生,无一不给人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感觉;语言耳熟能详,许多台词成为今天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故事平中见奇,于家长里短中演绎着人生况味;透过每部作品都能深切感受到老舍先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提炼生活、匠心独运的深厚功力。这份功力使每个剧中人物都活在了舞台上,也穿透历史活在了一代又一代欣赏者的心里。这便是经典,演出市场的繁荣与发展需要这样的经典,经典作品具有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和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