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事务似乎人们都容易遗忘记它的前提,然而当计较起来的时候所有的前提,或者不是前提的东西也会被引述进来,这是人们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却难改变。
说上边的一段话,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开脱,因为下边要说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地盘,人们不会听我的,所谓在别人的地盘做事,最好夹着尾巴,但这三言两语的,你也就姑妄听之吧。
设计这个词,往往在人的浅层意识里,被看作是很简单的一项手艺,排版、作图、布景而已,但是从主观设计者的角度讲,又不愿意做个工具,即便是一直在做外人思想的工具的情况——这一部分是下三路的,至于上三路,那就是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设计,什么样的设计师才是好设计师?
一个字和一千个字的排版,高手都能让它熠熠生辉,低手往往捉襟见肘,归结起来,设计这个作业,是将一堆没有生命,或者说生命迹象不明显的原材料,排布成一个一个鲜活生命的过程,所以,你必须能了解面前的这堆原材料,吃透他,即使别人不给你讲是什么意思,也应该能良好的驾驭,你必须有思想,才能更好的展现你要架设的这个生命,否则就不要出来做设计,自己见了很多不称职的设计人员,一直很恼火,还不如自己设计的到位。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朋友,虽然未曾深交,但是总归讲,他是一个有“思想”的设计师,观当今设计作品,细致和唯美的东西不少,是操作者被时代逼上了这条道,但是在这背后还缺少什么呢,设计作品要传达,要有别于其他,要有记忆度,要美,除了这些呢,还有什么?我曾拿不少的优秀作品去给我的爸妈看,他们是最能代表普通社会人的人,又在自己身边,结果大部分,不能完成“有效性”,这个有效性指的是完成这个设计所要传达的目的,有时设计做了,但是不如白纸黑字的写清楚,不要说我太现实,很多商业性的东西就是设计师存在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这个角度上,很多的理论都偏差的太多了,我的那位朋友现在的作品,在洞察现状的同时,也似乎受了一些左右,经常慨叹,真难!
对牛弹琴这个词造的也很不错,当你有思想,而且是恰当的思想的时候,要实践出来,真的不很容易,因为外界是其他的思想,要引领,要突破,四面楚歌!
说的不成体系,不过请你想一下,你有思想吗,看看作品,看看未来与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