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e案十一:尽快取消“均衡教育”这一乌托邦式口号


首先,我对均衡教育所要期望达到的目的实在是憧憬,更希望我们的社会没有贫富差距,我们的国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和社会保障,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却永远是事实存在的。

教育系统近几年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素质教育的路子注定不可能走得太远。

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个在创新旗帜下所炮制出来的“均衡教育”概念,一时就占据着教育部门的主导地位。

就本市而言,因为要推行“均衡教育”,就强令三所本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重点初中关闭,让所有初中生就近上学。这一看似均衡的举措,实际上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笔者认为,只有让教育资源最大化,才能最终提高教育水平。一而因此呼吁,应该允许三所重点中学民营化,将民营化所得的资金用于非重点中学的基础建设;今后,教育经费不再向民营学校投入,让有限的教育经费让公办学校享受。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极为不平衡的国度里,真的能实现均衡教育吗?本人认为,均衡教育,充其量也就是个乌托邦式的口号,我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明:

其一,我国经济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教育的不均衡。目前我国的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用于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即使照顾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事实)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很难想像,上海那些带空调的教室和贵州那边需要自带桌椅的教室能够寻求均衡;我们也无法让那些月收入超过万元的中学高素质老师去偏远山区任教。

其二,将均衡用于教育是一个违背科学的论调。假如将1万名学生和500名老师按照随机的原则分配在按照同一标准新建的10所学校里,一年以后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会十分明显;如果时间再长一些,就会明显看出各自的优劣来。这时候,如果你们的子女需要就学时,你是否有选择学校的需要?

那时候,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会不会以“均衡教育”为由,再让那些冒尖的学校停止招生以消除你们选择学校的欲望呢?

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在这里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首先应该给民众提供选择学校的权利,然后是制定一个合情、合理但不是朝三暮四的游戏规则。

其三,学校、老师水平的优劣是客观存在的,均衡是不现实的。自古以来,我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水平就有优劣之分,有的先生年俸仅能养家糊口,但皇太子的老师则被封为“太子太傅”而能光宗耀祖。现实生活中更比比皆是,要想上我市的一家顶尖幼儿园,就需要提前一天排队,并缴纳几千元的赞助费。今天,我们让冒尖的三所重点初中停止招生,难道我们有权利让该所幼儿园也停止招生吗?

其四,均衡教育违背平等竞争原则。最为可笑的是,很多朋友认为三所学校的存在,会导致教育的不公平,理由却是好的生源都集中在三所重点中学,其他学校会因此失去和这三所重点中学竞争的基础。我不仅要问:这种观点究竟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还是站在那些非重点初中的立场?

我市三所重点中学取消招生,让学生少了一个选择的对象。而有着足够的选择对象,才更能体现平等竞争。

我们应该鼓励冒尖、扶植优良,让更多的一般学校脱颖而出,而不是在“均衡教育“的口号下让被大家一致看好的优质教学资源白白地流失。




更多可成提案、议案的话题
两会e案一:国税、地税应尽早合并
两会e案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让“塌陷”的中部“崛起”
两会e案三:加强对“裸体做官”者管理,遏制贪官外逃
两会e案四:以收益养物业,彻底解物管之痛
两会e案五:呼吁取消“中华”等香烟商标
两会e案六:呼吁停发“地方债”!
两会e案七:对个人所得税修正案的五点建议
两会e案八:建议军队文工团、体工队退出现役
两会e案九:取消个体营业执照,可缓解就业压力
两会e案十:周济部长,你只需做减轻书包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