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舆论述评(7):周小川论今年信贷规模


周小川这番讲话要点是:

(1)今年信贷规模增量是国务院定下的,5万亿以上。以上多少要看货币政策最终的、多元的目标:物价、经济增长率(保8%)、就业和国际收支。

(2)信贷规模、广义、狭义货币量,只是中介目标,而且信贷规模等早已不是指令性的计划指标。

(3)市场关心的票据融资猛增,周小川明确表示无需担心。因为出票人可靠,都是“大而不倒”的企业;贴现者是中小企业。这一事实表明:我们的大企业在充当对“中小企业放款”的担保人。

(4)周小川没提利率市场化问题,温总理则提到了,没说具体措施。由此可知,利率市场化不是今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商业银行还要继续靠“官定利差”吃饭。

(5)周小川回避了(总理工作报告中也回避了)央票发行依赖症问题;为什么要手握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是今年不再把外汇储备增加算做政府业绩而已。

 

附:

 

周小川:信贷猛增后仍有调控空间

《财经》记者 温秀  [20090306 14:41]

 ;

信贷猛增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措施,但央行还有相当的空间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使之在中期范围内总量上保持合理水平

 ;

  【《财经网》专稿/记者 温秀】对于最近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猛增,央行事后会有相当的空间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使之在中期范围内保持合理的水平。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6日上午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他坦言“1月信贷增长有些超乎预期”,但在非常时期,“我们宁可出手快一点,出拳重一点。政策出来以后,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的增长,有可能有些数据比较惊人。”

  不过,他认为此举能够及时制止金融危机造成的信心下滑,能对克服金融危机快速发挥作用。而且央行“还有相当的空间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使得将来在整体数量上、在一个中期范围内,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

  今年1月新增贷款高达1.62万亿元;尽管2月信贷数据尚未公布,但据业界推测有望突破800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前两个月信贷投放已逾2.5万亿元。

  因此业界更为关注央行是否存在总量调控的底线,周小川表示:“我想请大家注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是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以上’这两个字很重要。”

  温家宝同时在报告中称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速要达到17%。对此,周小川称,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总额都不再是指令性计划,不再是那个必须要求准确达到的数字,而是一种指导性、预测性的数字。

  他说,从经济和金融学的角度来讲,上述指标都称为中介目标。而货币政策掌握得合适与不合适要看最终目标。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包括低通胀、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在内的多目标系统。

  针对今年1月、2月以来信贷投放出现泛滥之势,多位受访的银行资深人士均表示,前两个月的投放加速,有储备项目一次性释放的因素,有“早投资、早收益”的冲动,有响应号召保持增长的动机,但也出现了利用票据融资套利的迹象,并且“信贷增长缺乏可持续性”。

  多位业内人士均指出,目前投资仍以政府投资拉动,银行资金配套为主。企业的自主投资尚未出现明显启动迹象,对银行资金的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高速增长势头难以持续。

  一位股份制银行负责人更是直言,当前贷款增长近乎疯狂,且透支了后续发展潜力,下半年可能出现负增长。且部分投放缺乏审慎的贷前审核,也可能导致潜在风险的集聚。

  周小川此番“存在微调空间”的表态,基本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资深人士预料之中。此前多家银行都大肆发展票据融资,其中一个考虑就是,央行的规模管控大概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所以提前通过票据融资抢出一定规模,日后一旦对投放规模和节奏进行管控,仍旧“进可攻、退可守”。只要使低收益的短期票据让位于收益相对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即可。

  亦有央行系统资深人士分析认为,企业通过票据套利无可厚非,是制度设计的问题。因为存款利息高于票据贴现利率,自然会引起企业套利冲动。

  但票据融资仍受各方追捧,也并非一无是处。周小川表示,“最近两三个月以来,由于票据贴现业务的大幅度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他进一步解释说,票据的出票人往往是大企业,但是贴现的往往是中小企业,特别是与大企业配套的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