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政府工作报告新动向
——以小城镇统揽拉动经济增长全局
3月5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的一揽子计划。事实上,小城镇能够直接拉动投资和消费,作用越来越突出。应当以小城镇统揽拉动经济增长全局,并配套与之相关的政策措施,从而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认同。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在于启动面广量大的农村消费市场。但对于小城镇所起的积极作用,很多人还不是十分了解;对于小城镇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存在一些制度层面的障碍。
小城镇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所有政策,最终都会指向这个落脚点。小城镇相对有条件加强水利、能源、电力、通讯、信息和生态环境建设,搭建农村基础教育、科技推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等社会公共品的服务平台。我认为,应当尽快形成以小城镇为抓手的经济政策,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为内需型经济奠定长期的利好基础,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建设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自然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怎样拉动经济增长这个问题上,一些地方拼凑了上亿甚至几十亿的所谓大项目,很容易造成扩大内需借口下的重复建设。相比之下,小城镇具备大容量的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是逆境中可以培育的一个有利因素。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小城镇的道路、桥梁和房屋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建材、冶金和机电等产品需求,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小城镇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够改变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可以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台阶,在全国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格局。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和工农的纽带,是农村社会公共品的提供基地和服务载体。很多人都指出,“城市腿长、农村腿短”的状况,对国家长期繁荣稳定构成风险,但又找不到统筹城乡的关节点。其实,以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就能够增强对农民就业的承载力和居住的吸引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为传播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奠定经济基础,逐步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做法,逐步扭转“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的现状,对城乡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农民占我国人口总量的70%,农业就业占就业总量的 50%。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大部分人口只能停留在传统的农村,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从当前情况看,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和外出务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沿海的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分批裁减员工,中西部地区随之出现了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潮。一方面外出务工收入中断,另一方面通过传统农业增收又十分困难。在这种形势下,小城镇最终要发挥蓄水池作用,就地吸纳返乡农民工,守土尽责,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以小城镇统揽拉动经济增长全局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