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访谈时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形成上网的“第五习惯”。强卫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说,他本人经常上网,“我觉得网络是我们和群众建立起联系的一条最经常、最便捷的绿色通道。特别是我们人民网开通了给地方领导的留言版栏目,我们青海新闻网也开辟了精英论坛这些栏目。我觉得这些栏目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体察民情的窗口,也进一步拓宽了反映民意的重要渠道。因为网民从一个角度讲实际上就是网上的民意。”(2009年3月4日人民网)
无独有偶,3月4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在回答主持人关于他曾经对网友有一个帖子批示过时说,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看到这个帖子,反映当前农民有“八盼”,我看了一下内容,非常符合实际,也是我们当前农民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所以,当时我就做了一个批示,我不仅批给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而且我要求对网友提出的“八盼”要有一个认真的回应。也就是说,对“八盼”要提出我们解决的办法,省政府非常重视,分管这项工作的省长和有关劳动部门专门研究了“八盼”如何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为此制定了23条政治措施和开展8项活动,解决农民工当前存在的问题。我想这位网友非常高兴,不仅他的意见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通过他反映的意见,使农民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009年3月4日人民网)
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地方领导,应邀参加网上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一个下午先后有两位省委书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畅谈民生,共商发展,倒是一件让人耳目一新的事情。而且两位书记都表现出了对网上民意的高度重视,实在令人感动。
强卫曾经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形成上网的“第五习惯”,想必广大网友并不陌生,强卫在强国论坛的访谈中,再次谈及“第五习惯”,并且对领导干部如何让这一“习惯”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了更进一步的阐述,特别是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使网民所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得到实际解决。这样的“第五习惯”才是真正惠民利民的“好习惯”、“好作风”、“好素质”,也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相比而言,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有上网的习惯,但是由于其目的不明确、责任不清楚,不是把上网当作“察民声、知民情、解民怨”的有效手段,而是当作了一种消遣娱乐的替代工具,上网聊天、炒股、打牌、玩游戏等不务正业,不干正事,这样的“习惯”不但不为民众所接受,也不会让党纪政纪所容,必须坚决抵制、克服和纠正。只有以“为民”为目的的“第五习惯”才是需要养成并长期坚持的。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作为共产党的一个书记,不关注民生,那就白当了这个书记。而徐光春书记更有“民生书记”一说,这是众多网友对这位书记的尊称,也是这位书记对网上民意高度重视分不开的。作为一个省的省委书记,能够关注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一位网友《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八盼”》,并且亲自批示给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而且要求对网友提出的“八盼”要有一个认真的回应。也就是说,对“八盼”要提出我们解决的办法,省政府非常重视,分管这项工作的省长和有关劳动部门专门研究了“八盼”如何解决的问题。还为此制定了23条政治措施和开展8项活动,解决农民工当前存在的问题。工作如此认真细致着实让人感动。不但如此,对于素有农民工大省的河南省的省委书记,为帮助河南农民工找工作,在“两会”期间,刚刚抵京就联合100多名代表委员,来到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穿行在各个展厅,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品牌农民工向用工单位作推荐、找出路。其甘当“人民勤务员”的精神更加让人叫绝。作为省委书记不只是口头上为农民工找出路,而是组织18个省辖市的30多个优秀劳务品牌和40多个技能项目进京展示才艺,通过实实在在的吆喝推销,让人们看到 “河南农民工是很能干的,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代表,他们也掌握着工作的技能。”徐光春书记推销农民工给我们的启示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供过于求是偶然现象,但党和国家重视“三农”政策是长期不变的战略方针。只有把培养农民工、关心农民工、推销农民工,摆到政府议事日程,才能化被动成为主动,以必然战胜偶然,从而牢牢掌握住劳务市场的主动权。
当然,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也会对网友的一些帖子进行批示,但是却仅仅停留在“批示”的层面上,对如何更好地保证网民问题的实际解决和落实,却少有措施或少有过问,更有一些领导干部将这一“批示权”下放,由下属代为批示、批阅、批转,而“批示”到了其他领导或部门那儿后,又是接鼓传花般的“示”、“阅”、“转”,结果问题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就是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和落实。徐光春书记对网友“八盼”的批示,当值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好好学习和领会。
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政领导开始逐步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并关注网上民意,并想方设法为网民排忧解难。尤其是去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网民在线交流和今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领导干部重视网络、利用网络的意识越来越强,网民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网络已经成了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执政行政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和桥梁。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平等。领导干部在网上,以一个普通网友的身份与网民群众沟通交流,没有了实体社会中的所谓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也往往更能倾听到真实的声音。但前提条件,必须是要像温家宝总理在2月28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所坦诚提到的那样,坚持做到“我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我并不以为每个问题都回答的好。但是我讲的话是诚实的,我希望我许诺的事情能够真正做到。”只有“用心讲话”和“诚实”才是开启民情民智的“金钥匙”。
截至2009年1月,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而且还在以每月800万至900万人的速度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增加了42%。从去年起,中国民众在网络上发出的声音得到了高层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全国“两会”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网络民主政治必将更加成熟,党员干部和网民的网络素养也必将更加成熟。愿官民网上在线交流能成为新时期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一种制度常态。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想和网友交流是我期盼已久的,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网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是联系群众的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还是这句话:我愿意把这样的在线交流继续进行下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处于困难的时期。”
相关新闻:
强卫:领导干部要形成上网的“第五习惯”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做客强国论坛
看强卫“第五习惯”和徐光春“八盼”批示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