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挑战监管
美国金融危机使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独立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已不复存在;各国的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们正共同采取行动,努力设法摆脱困境;中美政府分别向经济注入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美国金融服务业和汽车行业的首席高管们纷纷赶到华盛顿,低声下气地向国会寻求救助。 随着对全球性问题的担忧日益增大,企业高管和监管机构的头等大事就是建立基于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制定出有益于各利益相关方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它们自己也能从中获益。
监管的任务是解决那些社会或企业单方面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对不同的目标和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进行折衷调和。于是,许多曾被企业、政府和学术界长期认为理所当然的有关全球化、市场、风险和债务的核心价值观开始受到质疑。一个已经开始发生的巨大转变是,政府正在经济中发挥着比以前重要得多的作用,无论是通过将原来的私营资产直接国有化的途径,还是通过加强监管。另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是:行业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由破产或并购导致的企业整合已经改变了金融服务业的格局,随着信贷危机对整个实体经济的连锁冲击和影响,其他行业看来注定也会发生结构性变革。
聚焦于刚刚开始的经济转变对管理的启示,探讨如何应对当今商业环境中无处不在且异乎寻常的不确定性,企业不仅必须考虑范围异常广泛的各种可能结果,而且必须能面对和处理带有结构突变特征的经济低迷所造成的影响。管理成本、筹措资金、与监管者共事、改进销售和营销。在这些问题上,高管们目前比在以往任何一次的经济低迷时期更迫切地需要新颖的思想观念。而这些任务今后丝毫不会变得更容易。除了面对其他一些挑战以外,监管机构在解决那些没有明确的正确答案的问题时,还需要权衡考虑快速变化的社会政治动态。当许多人担心对化石燃料的控制将被用于政治目的,并且许多国家都在努力削减其碳排放时,政策制定者必须决定,是促进还是继续阻止扩大使用对环境友好但存在争议的核电和大规模水力发电。
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国际层面的领导力,以重振全球金融体系,并避免出现可能会使经济发展偏离轨道或挫伤创业精神的保护主义抬头或过度监管,尤其是在正在摆脱贫困的国家和地区。而在组织内部,强势的领导力同样至关重要。满腹忧虑的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股东们正在寻求企业领导人伸出的毫不颤抖的手,以及清晰而坦率的信息。
金融危机或许将被看作是两个不同监管时代的分水岭。在过去的时代里,自由市场在知识界和政界都享有显著的优势地位,受到学者和政府的共同支持,被视为促进持续增长和稳定的最佳方式。如今,世界似乎突然意识到,自由市场存在一些极为严重和极具威胁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那些随心所欲的企业所无法解决的。形形色色的政治家和评论家都在呼吁要加强监管。
当全世界都在期待监管能够解决这些紧迫的社会挑战,以及抓住与挑战并存的机遇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必须就获得成功的构成要素进行公开对话。许多目标从本质上就是相互矛盾的,如既要吸引大量投资以减少发电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又要使电价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而且监管流程也必须去查明这些事实。这种对话并不一定能提出一种理论上正确的答案,但却有助于启发思路,从而在各种可选方案中达成折衷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