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评论的认识前提要正确


时政评论的认识前提要正确

                                 陈力丹 张艳燕

     时政评论提出的观点可以多样,但是判断事实的认识前提必须正确,一旦认识前提不成立,所论立不住,就会贻笑大方了。

    今年2月发生的英法核潜艇相撞事件一经披露,引发我国传媒的热评。一家日报以《“核噩梦新闻”咋不“自由”》为题发表评论,认为事情在12天后才“被英国的非主流媒体《太阳报》披露”,这是“西方国家”搞新闻封锁,请“看看西方国家是如何兑现‘新闻自由’的”。信息公开的主体是政府,新闻自由的主体是传媒。这一评论的基本判断,把政府的信息公开、传媒的新闻自由混为一谈了。

    英法核潜艇2月4日相撞后的第二天,法国国防部即称,本国潜艇与不明物相撞,怀疑是货船上掉落的集装箱,法国传媒当天(2月6日)报道了此事,但没有予以关注。这说明,法国政府在这件事情上信息是公开的。事件发生12天后,英国传媒首次披露与法国潜艇相撞的是英国潜艇。传媒能够不受阻碍地报道事实或发表评论,便是新闻自由的实现。该事件较晚被公众知晓,是由于英国政府对此实行保密,媒体不知道。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不是新闻自由的问题。通过此事来证明“西方国家”如何不透明,论据不足,只能批评西方国家中的英国政府信息在这个问题上不透明,法国也是西方国家,它是透明的;此事不仅不涉及英国传媒自由不自由,更不涉及“西方国家”新闻自由或不自由。

    英国《太阳报》于2月16日首先知晓并立即报道了这条新闻,随后更多的媒体参与报道。没有证据表明英国传媒受到过来自政府的阻碍而不能报道此事。当天上午英国国防部拒绝证实这一事故,称对此发表评论“有悖不就核潜艇活动情况发表评论的政策”,但在舆论的压力下,当天下午3时承认发生了两国潜艇相撞事件。这说明,英国传媒在这件事情的报道上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为。

    另外,强调最早披露的报纸不重要,是“非主流媒体”,这个论据也是不准确的。《太阳报》是英国乃至整个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日报(300-400万份),固定读者近千万人(英国人口5千多万)。该报以市民读者为主,在白领阶层也拥有很大的读者群,比《泰晤士报》的读者人数高出一倍(参见维基百科)。在这里,评论作者对这样一家重要报纸的判断失误,也是不应该的事情。

    我们可以批评英国政府信息不公开,但是无法因此得出“西方国家”信息不公开的结论;我们可以批评西方国家传媒新闻不自由,但是所举的实例恰恰证明人家的报道是自由的,那么尴尬的就是我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