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公平的划时代到了
------因为高考模式应用到了招聘的考试之中
文/汪华斌
今天一个学生给我看了一个招聘考试文件,竟然是将我国的高考模式应用到了招聘的考试之中;由第三方录取大于招聘比例的名单,再由招聘单位在录取的名单中挑选。这样的招聘模式首先是将招聘单位一手遮天的招聘手法公开化了,由第三方公开公平的考试与录取;其次是把招聘规范化了,使招聘名额名副其实;打破了欺骗性招聘的行为。第三是用工规范了,凡公开录取的人员必须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使用工行为公开化了。
我看到这个文件规定,中国式的就业依然分为干部与工人两大类;其身份的确定由文凭进行区分。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其就业的身份为干部岗位;管理部门为各级人事或组织部门。凡专科及以下学历者,其就业的身份为工人岗位;管理部门为各级劳动管理部门。相应的职称与资格同样泾渭分明,使学历成为身份的分界线。至于没有文凭而有能力的人,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提拔;而不能在进门的门槛中就得到提升。
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中,所有单位(含公务员)每年可申报两次计划;一次是夏季用工计划,一次是冬季用工计划。由主管部门根据招聘计划的岗位责任制组织考试工作班子,面向社会进行公开与公平的考试。当然用工计划公开后,社会上所有人员都可以报名;由考试工作小组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岗位资格的人员进行公开的统一考试,考试科目按岗位的素质要求与实际技能要求进行。由考试工作班子出题,按高考模式进行公开的考试与录取。
在录取的原则上,同样按1比1.15的比例录取;这是考试工作班子进行的程序与过程。然后由用人单位在这些人中,录取自己的实际用工人员;由主管部门发通知和组织劳动合同的签订。改变了用人单位自己说了算的局面,使招聘考试处于一个公开与公平之中。
在这两次集中招聘外的用工,各单位按临时工的使用权自己掌握;但临时工是不受劳动合同限制的,所以主管部门只对临时工备案;而并不对临时工进行管理。
在这招聘的考试中,考试成绩与各学校的教育质量挂钩了;并以此作为学校的重要考核指标,以此评价和考试学校与老师。
文件规定了考试的出题人员既有相关学校的老师,也有相关单位的人员;而且有统一的考试大纲。这样一来,大学也有教学的参考内容;而用人单位也有岗位责任制的素质要求,使用人与素质完全地结合在一起了。
文件规定了我国就业人员的待遇,基本是向公务员看齐;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政府人员是公务员;我们事业单位的人员同样也是公务员,我们的大专院校人员还是公务员。于是比照执行,我们的国有企业也是公务员。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任何用人单位全部向公务员看齐;这就是彻底的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就业人员无后顾之忧;也不存在跳槽的打算,因为我们社会相同岗位的分配比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地区差而已,根本没有行业的差距。
在这份文件中规定,中国的就业考试是完全免费的;全部是国家承担成本,政府人员无偿参加工作的行为。这是彻底改变我们社会招聘与资格考试唯利是图的现状,也是解决无业人员就业成本的问题;使国人处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岗位,最大限度地实现就业和公平。
文件要求取消现在多如牛毛的招聘中介,同时要求资格培训中心与相关学校组合;因为招聘考试公开化了,所有的证书必须与实际的考试成绩挂钩。因此一些利益团体全部清理,还社会一个知识至上的空间。
我为我们社会终于出台了这个文件而高兴,也为我们社会到处求职而碰壁的人放心了;因为公开与公平的就业考试,难道还不能带给你安定吗。如果是这样,要么你不是个人才;要么是你的定位太高。因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人才就有展现的计划;就是范进那样的人,不是还有中举的时候吗。只要有了公开与公平的机会,任何人就都有希望。
正当我为这高兴之时,我看到了文件的生效与发布日期;竟然全部都是四月一日,我的心顿时凉了;因为这个希望又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