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乾波|乾波慧达品牌营销顾问机构
最近新浪将标志改了,一些专家发表了一些看法,称其新标更时尚、和国际化等等,笔者从来很希望看到国内企业真正实现国际化的,但近年来一些企业国际化和换标一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可能被很多人忽视了,也走了不少弯路。
一、换标国际化的几个误区
经常能看见的观点有:
1、企业要国际化,标志先要国际化。
这次的新浪新标的出台,有专家言称其更加“国际化”了,这种言论常常被误读,好象只要换一个logo,该企业就国际化了一样,于是一些企业纷纷变脸,如联想、万科、华为等,当然听着专家这样的评论,企业的心理还是很舒服的,但专家的话的话外音需要仔细思考的,否则,说不定在那天又有专家冒出来说你标志换得一塌糊涂,联想当时换标时业内赞歌一片,前不久阿尔·里斯先生就将lenovo数落了一番,还建议联想海外更名。其言下之意为,联想新标不符合海外语境——象甜点,更厉害的是里斯话里隐藏的意思——联想国际化处境的坚窘,说明你的标志还不够国际化,当然你的企业也还达不到国际化的标准。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所谓国际专家的观点,基本都是他们在喝下午茶喝出来的闲言碎语,不足为信。因为,标志或企业的国际化,最终得市场来检验和评判。
2、标志国际化了,企业也随着会国际化。
这是一种“好逸恶劳”的简单化观点。当然该观点也有不少追捧人士,他们认为只要把形象系统搞得好看点,就能促进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市场上一些天天挖空心思来搞形象设计,误入经营的一大歧途。TCL、海尔、联想等的经历能给我们什么启示?穿中国江南布衣的人在国外是要入乡随俗的该穿“西服”,但穿“西服”是否就能把企业搞好,则是另一个需要思考的大问题,笔者不是否定标志“穿西服”,而是想说明,“穿西服”只是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这一点,有部分企业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忘记”。
因此,新浪一换标,就国际化了?此种观点值得深思!俗话说,世易时移,变法易矣;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变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要素,不变,则市场会让你落后和下课。所以,将新浪换标的小事上升到国际化的高度,未免小题大做。
小结:
A、换标不能国际化,不要拿蚊子堵大炮;
B、企业国际化勿轻信“专家”之言;
二、关于新浪换标的战略思考
标志属于品牌形象范畴,形象与战略相连。企业标志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对国际化来说是小事,对品牌形象来说是大事。其改变有渐变和突变之分,新浪的换标属于渐变行为,只是优化了一些设计符号,便于受众更加清楚的识别,同时传达出其品牌的个性。但其渐变的背后需要做一些重要的功课——品牌战略的校准、核心价值的强化等。对此,未见新浪任何公告,可能是做了可能是没做,不得而知。
新浪换标传达出的的品牌战略的走向,前面专家已有一个言论——“单一的换标动作,不足以实现一个品牌的战略调整”,对此,笔者持相同观点,然而,笔者认为,纷杂而庞博的新浪,由于其内涵十分宽广,一只被调整过的“小眼睛”能否承载这只大船?即目前来看,新浪的品牌价值内涵显得比较泛化,能否成为引导网民了解资讯的航标式眼睛,其未来仍有许多可以质疑的猜想。
新浪品牌,魂归何处,需要新浪自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