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集录(整理)


宗教思想

真正的信仰是无条件的。它仅仅是对某种精神的敬畏和向往。信仰甚至不是谋求福报的手  段。信仰本身就是目的。

 
     真正的有识之士应该超越本教派,具有更为宽广的胸怀。
 
     心为修持之主。欲得成就,先须修心。
     命是可以变的。心变了,命就会变。
     所谓“贵人”,非权贵,非豪门,而是能影响你一生的取善的人物。
     文学是“人学”,真正的宗教也是“人学”。
     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厄运的降临,而是心灵的愚痴。
     许多时候,当宗教被制度化教条化时,就可能远离了宗教的真谛。
     所有生活和生命的逆缘,都是修道的助缘。
     在至真之人的眼中,世上并不虚假,万事万法都显现着真如妙谛;在至美之人的眼中,世界是美的集萃,每粒沙石都山花般灿烂;在至善之人眼中充溢世界的,皆是大善。所以,每个人眼前的世界,其实是各自心灵境界的反应。
     宗教教派的素质取决于宗教信仰的文明程度和理论的成熟程度。
 
 
     真正的成就,是智慧的成就,是见地的成就,而非神通。
 
     本能引路,理智只不过是跟随。


◆ 慈悲和智慧是别人无法盗取的宝贝。

◆ 真正的光明是周遍一切的‘完成完善了的自己’,真正的成就是‘完成光明的成因’。

◆ 简言之,宗教是文化的本体,文化是宗教的形式。

◆ 无论世人理解与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之所以区别与动物者,正是因为人类有灵魂的需求和向往。

     真正的孤独是智慧的觉醒,是感悟生命的易逝、时间的无常和作家想建立的永恒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
     许多时候,叩问自己,就是叩问历史,叩问命运。
     灵魂的滋养需要灵魂的养分,物质的供给只满足于肉体,那更高意义的幸福取决于心灵的明白与否。
     心灵的安详需要智慧的滋养,心灵的明白需要智慧的顿悟。
     这苦难,只有在他们的心灵变得明白起来时才会消失。而叫心灵的明白或观念的转变,是世上最艰巨的工程。
     我的眼中,所有的读者,都是我的父母。
     这世上,也有了太美的景致,一片落叶,一声雁鸣,一个灿烂的笑,都会叫我感动不已。
 
     现在最缺的,不是书,而是做的人。
 
     你要在死神追到你之前做完你该做的一切。
     熙熙者为名而来,攘攘者为利而往,喧嚣于浮尘之中,吵闹于蜃楼之内,不知生之将逝,不知死之已近,不知人身之难得,不知觉法之罕闻。其名为人,实则为混世虫也。
     人生最重要的,便是选择。正确的选择,受益终生。错误的选择。贻误一生。
     世俗之“我”,和向往真理之“我”。时时纠斗,忽而你胜,忽而他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惨烈程度,不逊于一场战争。
 
     所谓天才,就是具足信心,瞅定目标,并每日做完自己该做的事的人。
     真正有信心者,甚至不渴望成功。
     作家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作家为什么要写作?二是作家必须有灵魂的标杆。
     作家的没有灵魂标杆,正是文学陷入低谷的原因之一。
     读一本真诚的书,也需要你相应的真诚。
     看文学作品亦然,深者探其深,浅者窥其浅,其见解,不会高过心去。
     读智慧之书,需相应智慧;读真诚之作,亦需相应真诚。
     鄙陋者难有高见,浅小者难有深谋,其见识,无论再有灵光照耀,也高不过他自己的心去。
     只有井底的青蛙才会坚信:那宇宙,确实只是井口大的。
     所有文化中,最具有生命力和冲击力的是“杂交”文化,即多种文化互相撞击,相得益彰,取长补短,终成大气。当然,这“文化”,泛指大文化。
     故知,有恋窝之念,遂成鸡婆;有翱翔之心,方成大鹰。欲成大事者,其首要一步,就是走出自己的生存小天地。
     阅读跟人生的有些活动一样,受多少累,便获多少益。欲悦眼眸者,只能得眼眸之欢;欲益心灵者,方能得心灵之益。
     心灵的真诚需要真诚的心灵才能感悟。
     读者可以看出,我寻找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意义,更是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