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白猫黑猫,舍里甲,及其他
日前应南昌大学胡平兄主持的昌大智库邀请,到该校给研究生们做了两次讲座,临别时,留诗一首:
“桃花指路到武源,
春雨似酒柳如烟。
不见农夫见学子,
陶公耕心不耕田。”
看了此诗,网友就应知道我此行十分愉快。胡平兄,当世高人,有魏晋之风,散淡如陶令,忧民愈范公,拜读他的大作已有20余年,今日得见,大快平生,一乐也;与南昌大学学子相见甚欢,由语言触及心灵,二乐也;南昌三月,春雨潇潇,桃红柳绿,花香如堵,三乐也。席间闲聊,听得当代赣籍我本家阁老的几则趣闻逸事,大快朵颐,四乐也。不过,第四乐关系当代语言政治学的开创,不敢独吞,书之与网友同乐。
据说,本家阁老受高人指点,要进庙堂,需讲家乡话。这可能是乡土政治学的分支,在下不懂,不敢妄下评论,结果,许多政治乐事由此而来。未来的阁老巡抚江西时,赣江上的“八一”大桥正在重建,适逢主上南巡,看到建设中的大桥的一头正在安装狮子雕塑,于是问桥那一头会搞什么雕塑。未来的阁老用家乡话回答说:“还冇(huan mao)。”(南昌方言说“冇”,意思是“没有”,还冇,就是说“还没有”)主上以为说是“黑猫”,随即说:“黑猫好,黑猫白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于是,名满天下的黑猫白猫雕塑就这样诞生了。这两只猫雕塑,颇有韩美林风格,卡通造型加风俗图案雕饰,抓到耗子的黑猫昂首顾盼,意得志满,正在抓的白猫匍匐在地,举爪露齿。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其实值得怀疑,方言可能是一个托词。白猫黑猫说无疑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通俗化改革政治学范例,雕塑的其实不是猫,是人。这对得起历史,对得起那个伟人。但是,伟人在世时,操办者无疑有功;伟人仙逝后,操办者则可能有祸。以方言把真传说成讹传,既可领功于先,也可避祸于后。此等政治智慧,可入当代《资治通鉴》。
这虽然是个不一定真实的政治笑话,但它还是泄露了我们这个时代依然存在着的权力与语言的结晶体。这个结晶体从口中吐出,被称为“金口玉言”;落在绢帛上,就是“圣旨”。如果“玉言”是方言,搞出笑话来就是难免的。这不,还是上面故事里的那个坚持说家乡话的主人公,这回从听“金口玉言”的角色,变成了说“金口玉言”的角色。他在视察南昌北连接机场的高速公路时,指着一个地方问:“she li ga?”意思是“啥地方?”听到问话的官员可能不是南昌本地人,以为府君是在给那个高速公路出口命名,于是,从方言音译而来的“舍里甲”收费站,就成了南昌的一道独特风景。
随着阁老行将赋闲,将错就错的地名成了南昌的一个尴尬。2006年3月,江西省交通厅决定把昌九高速公路“舍里甲”出口改为“南昌北”。但是一直到今天,公路一边的“舍里甲”牌子摘掉了,另一边还在。
一句话,是圣旨,还是放屁,和发声器官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你的屁股坐在什么地方,是龙椅,还是街石。
2009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