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懒其所懒,爱其所爱


 

曾经看过台湾女作家吴淡如写过这样一句话“懒其所懒,爱其所爱”,现在随着生活阅历和见识的增加,越来越觉得这句话说的精辟,可以说充满了智慧,当然,她写的这句话是针对女性而言,不过个人觉得所有人都适用。
现在的世界现在的生活,可以说节奏越来越快,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或梦想忙碌着,有的为了生活,有的为了梦想,各有各的不同,不过状态都差不多:忙。一时间,“忙”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于是乎“浪费时光”也顺利成章的成了好多人的梦想。生活中总有一些在各自领域里超常发挥的精英人物,他们不浪费自己的时间,而把工作时间压缩在最短的时间里,想方设法给自己留下时间来培养自己奢侈的爱好,让自己能有时间放逐在闲散的状态。比起整日忙碌却没什么成就的穷忙族,我更欣赏这种有所懒有所爱的精致生活,既有事业又懂得生活,做到如此纯熟地步,不愧是来这多彩的世界一趟,真正让自己达到和谐的状态。
有人勤于琐事,却懒得为自己思考一条出路;勤于找男人,却懒得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勤于寻找爱情,却懒得为自己爱人付出,还毫不羞耻的高喊:爱情万岁!或者还为自己的“情圣”外号而洋洋得意,实在是悲哀啊;勤于回忆,却懒得创造未来;勤于抱怨问题,却懒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难怪现实生活中成功者那么少而失败者平庸者那么多,都说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这句话真是说中了要害,用入木三分形容也不足为过。
微观经济学厚厚一大本,学了一些期,考的也不错,刘建民老师上的很棒,不过现在回想起来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资源有限论及由此推导出的机会成本问题,所以导致后来做每件事情都会不自觉的问自己这样做的机会成本大概多少值不值的自己付出那么多。同样时间对于人来说就是个最明显的稀缺资源,科学再发达,医疗水平再好,寿命再长,撑死不超过150岁(这个还是高估了,好像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也还没超过120岁吧),所以如何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找个稀缺资源也成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其实也很难,那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说简单因为这个限制条件不是很多,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做什么,自己是适合什么并努力去做就可以,说难是因为现实中好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不知道最适合自己做的是什么,反而会变的人云亦云,毫无个性,然后空空来空空去,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可更悲哀的是大多数人明明知道不适合自己还是固执的继续跳进去,好多人一般都这样,在做事情之前,先自己给自己挖过坑,然后再自己跳进去,最后再自己把自己用土埋上,说的精简一点,就是所谓的自我设陷。我没有完全达到真正的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的状态,不过至少已经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适合的是什么,很幸运在大学上学前在北京西站等公交车来学校的时候坐在旁边的一个好心的叔叔给我讲过自我设陷这个故事,尽管只有短短的十多分钟,可那段谈话无疑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不过在心里真的一直感激他,也许他是老天给我派来的一位智慧天使。
见过好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万事通,什么都懂,可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尽管获得一定成就,但是总是感觉心累,普遍幸福感不高,因为不是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至于为什么还是选择继续做,有的为了虚荣心及别人所谓羡慕的目光,有的则害怕失败,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其实如果有点魄力完全可以不是这样的状况。还有一人,样样通却没有一个是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所以最后也没有多大的成就。
如果你的内心的力量和舒适来自某件事物,那么你就应该保留它,但如果你是处于自我牺牲或是强烈的责任意识而放弃它,你反而会不断地想把它要回来,这种得不到需求满足的需求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麻烦。
其实我觉得健康的浪费也是件美好的事,因为很多情况下二者就是同一回事罢了,浪费本身就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只是看你更在意什么而已。所以还是觉得懒其所懒,爱其所爱,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活出你自己才是关键,邓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那么我想说,不管怎么生活,只要活出最好的自己,做个有价值的人就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