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顾之争”是个伟大的里程碑(2)(原创)


郎顾之争”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2)

陈绪国

 

第二节 “郎顾之争”时势造英雄

 

 

第二,“郎顾之争”造就了伟大的的英雄人物郎咸平

岳飞《满江红》云:“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美诗篇,诗人面对国家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悲惨状况,发誓尽忠报国,挫败投降派的变天阴谋。

文天祥《正气歌序》中亮明观点:“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气也。”言忠于祖国的革命气节,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敌人围攻,只要有志气,一定可以战胜敌人和艰难险阻。

郎咸平,作为一个不怕鬼不信邪、不怕威权不攀官僚主义的知识分子,在一个威权化的、言论被禁锢了近二十年的特别时期蹒跚而行,不仅是单枪匹马挑战势力强大的亿万富豪,而且是单枪匹马地挑战各式各样的财霸,还有各路权霸、学霸;不仅单枪匹马地挑战经济弊端,而且单枪匹马地挑战政治弊端;不仅面临着言论风险、政治风险,而且面临着诉讼风险、人身安全风险。如果缺乏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高尚品格,如果没有大无畏的革命气节和英雄气概,就不可能发生“郎顾之争”,也不可能取得“郎顾之争”的伟大胜利。

众所周知,那场旷日持久的“经济改革”,苦心经营成为官商一体化的“市场体制”,庞大的经济利益链罗织了庞大的政治利益链,庞大的政治利益链又反馈于庞大的经济利益链。由这一个个的利益链条组成了庞大的利益网络。

简单地说,地方官员要招商引资,要从招商引资中牟取高额奖金,或者安排亲信到私营公司当个独董拿高薪,往往用各种“优惠政策”作交换,甚至以“国企三光政策”作交换,自然而然地与商人结成利益同盟。而商人惯常手段是利用糖衣炮弹来击中地方官员、国企高管等公职人员。因此,在国企改制、产权交易中到底有多少黑市交易,到底有多黑,连产权交易所的公职人员也不清楚。

顾雏军是1989年才下海经商的,2004年,短短5年间,顾以14亿元的身价荣登胡润百富榜第83位。就是说,顾以每年平均2.8亿元的超常速度聚敛财富。

不幸的是,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他像《神笔马良》中那个贪财的财主一样,因太贪财而翻了船。陈晓峰《中国福布斯富豪落马榜》(中国经济出版社)将他排在第七位(前六位是黄光裕、罗忠福、谢国胜、孙树华、李义超、周树彬,后二位是刘军、张文中共九位)。

顾的关系网,除了家乡天津以外,广东(格林柯尔、科龙所在地)、江西(科龙分部)、安徽(美菱所在地)、浙江(亚星所在地)、湖北(襄轴所在地)和北京(政府机构、学术组织、团体组织及其他)是大本营。这些人加起来,可能超过一个团的力量。

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是不容易了,以一当千,谁能跃马横刀?唯我郎大将军。

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庄严地站在复旦大学的讲台上,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这是一篇“讨顾檄文”,也是反击“国退民进”的错误政策的檄文,是一箭双雕。

檄文称,顾雏军驾驶着“资本绞肉机”,只花了数亿元人民币,换回来的却是资产总值达136亿元的科龙、美菱、亚星、襄轴等众多响当当的企业(号称投入41亿元,实际上才投入3亿元)。郎教授形象生动地描述顾雏军驾驶资本绞肉机七步走——“七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句句击中要害。

郎教授指出,格林柯尔及其家人顾雏军采取瞒天过海的手法,使用财务手段,把一些经营困难但生产条件好的国有企业账面亏损做得很大,然后用超低价收购这些企业。一旦收购完成,再利用类似手法,制造“收购后大幅赢利”的假象。顾雏军根本上是个资本魔术师。

其实,这是资改派惯用的伎俩。中国在二十多年来的股份化、私有化浪潮中,数十万家国企就是通过政治魔术、权贵魔术、资本魔术、财务魔术完成的“伟大创举”。这四种魔术,足以令国有资产每年流失10000亿元以上!

郎教授的那番话,决不是放空炮,决不是无的放矢。早在三个月前,他亲自带领学生经过长达3个月的调研后发现了顾大量的违法违规事实,不仅涉及单位多,而且涉及金额非常巨大,手段非常隐蔽,性质非常恶劣。

郎咸平炮轰顾雏军的事迹,一经报纸刊载网络转载,几亿网民自动加入了这个讨论的行列之中,表示大力支持郎咸平的革命行动。而恰恰在此时,郎教授已经是单枪匹马孤军深入,先后遭到几股保顾势力的围攻,甚至恐吓。

2004年10月20日,“科龙20年发展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上,与会成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小洪、副所长张文魁,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军扩,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助理巡视员贾小梁,国务院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研究员常修泽,产业所副所长胡春力,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中心副主任宁向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卢东斌,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黄速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邹东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等,他们来自政府机关、经济学界、法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乌有之乡2007年9月20日韩强:超越郎顾之争的刘国光与吴敬琏之争)

正当“郎顾之争”白热化之际,他们这么多高级知识分子“大腕”,为什么组织这么强大的阵容,要跟科龙凑这么高规格的热闹?真的是讨论企业改革吗?其实,他们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刹一刹郎咸平的威风,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同警方对着干,就是要抱成团“共同对敌”,以保护“科龙股份制改革的伟大成果”,实质上就是保护顾雏军等高管们的非法的既得利益。他们就这样一边大造声势,以掩盖内心的空虚,一边给顾雏军打强心针,让这棵摇钱树不要倒下去。

在那种特殊时期,虽然知识分子被挤压成“非主流”,入了另册,还是有许多善良的知识分子勇敢地站了出来,勇敢地站在勇士郎咸平的一边,发出了时代呼唤。《中国第三次改革大争论》一书,记录了因郎顾之争”引爆了中国第三次改革的大争论热潮。其中,《段拥军:谁在影响中国改革的进程?》一文中,讲到2004年秋季以来,“真正影响和改变中国改革进程的公众知识分子”前三名是:一郎咸平,二刘国光,三巩献田。

在声援郎咸平的“讨顾行动”中,中科院研究员左大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等北京10学者发表“联合声明”,公开支持郎咸平的观点,抨击主流经济学家关于国有企业所谓“产权不清、政企分离”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2004年8月份,孤胆英雄郎咸平单挑亿万富豪顾雏军,拉开了郎顾之争”的序幕。紧接着,警方迅速反应,介入展开对科龙电器的第一次调查,“郎顾之争”第一次升级。

一些资改派利用其政坛、学坛的特殊身份,与亿万富豪沆瀣一气,鼓噪邪说。施展其惯用手段,打着改革的红旗反红旗,用他们的种种强盗逻辑来为科龙打气,为顾氏鸣冤。然而,乌鸦的翅膀不能装扮成孔雀的羽毛,谎言重复一百遍也成不了真理。其实,在科龙一直存在狗咬狗的斗争,为了保住自己的“清白”,有的高管表示要与顾氏划清界限,有的立即反戈一击,配合警方揭露科龙黑幕。2005年9月2日,警方对顾氏执行逮捕,科龙负责财务与薪酬的独董陈庇昌率先提出辞职,并于2006年1月23日生效。

郎顾之争”第一次升级,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口水战争便白热化,顾氏立即采取“法律行动”和“威胁行动”双管其下,对郎咸平进行恫吓。

2004年8月16日下午,郎咸平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布他自炮轰大企业以外的第一封律师函。该律师函来自格林柯尔总部,是对于郎咸平最近连续在媒体发表“解密顾雏军七板斧”文章的回应,其文章是《学术自由不容践踏》。

郎咸平说,我自2001年进入中国以来,第一次遭到企业家的威胁,威胁之处在精神威胁和人身权威胁两方面。他的律师要求我叫新浪网、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向顾雏军道歉,否则对我采取法律之外的“必要行动”,而且是不通知我的(秘密)后续行动。郎咸平义正词严地拒绝了顾氏的无理要求,提出并宣布两点意见,表示坚决站在顾氏上市公司守法的中小股民一边,坚决抵制“非法律手段的秘密行动”,表示坚决维护学术自由与学术尊严,坚决以保护国有资产和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为已任,绝对的坚持自己的原则。

顾氏以该公司的名义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郎咸平,是他们图穷匕见,是最恶劣最滑稽的表演,连同他的律师函,拙劣到极点。随着顾氏的被警方收押,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终于成为笑柄,成为镜花水月。

中国历代的忠义勇士,都有“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品格,而郎咸平就是在这个经济乱世、经济威权时期所产生的文化英雄、廉洁英雄、维权英雄。

在后毛时代里,政治理念大反转,精神面貌大反转,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和官本位主义畅通无阻,贪官污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话语权被无情禁锢。尤其是在八九学运以后,知识分子学术权利被压制,被强奸,加上DXP“不争论,大胆试”的“讲话精神”,致使舆论一边倒,许多地方争相推行“三光政策”——将国企卖光、送光、把职工赶走光,一发而不可收拾。许多官员、学者凭籍其特殊身份,趁着私有化的东风,到大型企业当独董,年薪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有的经济学家及其家族,因此暴敛财富高达上亿元。

郎咸平1959年出生于台湾省,香港中文大学首席经济学教授,1986年荣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尔顿商学院财务学博士学位,1998——2001年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与Clasesens 和Silnen Djankov合作,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当属首次。

根据郎咸平的才华和身份,如果与其他一些得了侏儒证的学者一样,向企业高管奴颜婢膝,当个独董捞个千万、百万是十拿九稳的。格林柯尔收购科龙后,科龙高管除有一位年薪750万元以外,还有一位超过600万元,一位超过500万元,两位超过300万元,如此高薪远远超过国内上市公司高层平均年薪12万元的水平。而顾雏军,不算天价年薪,当初按照专利(冷冻剂)入股75%,远远超过公司法“不超过20%”的水平,成为国内专利入股最高的一例。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千古绝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个诗人的风骨。巧合的是,一个学者,如今的郎咸平也有这样一种风骨:他们组织一邦高官、学者来炮轰郎咸平,郎咸平予以反击;他们要到香港高院对薄公堂,郎咸平严阵以待;他们用公函来恐吓郎咸平,甚至公开言明要采取“非法律形式的秘密行动”来修理郎咸平,郎咸平仍然不向他们屈服。明眼人看得很清楚,“秘密行动”一般指特定利害人指派特定杀手,选定一个秘密的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做掉。

由此可见,“郎顾之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郎顾之争”不光是郎咸平与顾雏军一对一两个人的斗争。郎咸平所面对的,是他一人面对顾雏军整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直系的有他手下的一邦高管,傍系的有京城的高官、学者,还有众多的地方官员。另外,还有众多的资改派、走资派为顾氏撑腰。力量对比上,不是一比一,而是一比十,甚至于一比百、一比千。个人身价上,郎咸平是个中产阶级,而顾雏军是个大资产阶级,郎咸平是个势单力薄的教书匠,而顾雏军是个财大气粗亿万富豪和身兼几个大企业独董的大企业家。

郎咸平以一个大战略家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地同顾党、同右翼势力进行顽强斗争,如诸葛亮一般的舌战群儒,如红卫兵总司令一般的领导网络文化大革命,如林彪元帅一般的敢打硬仗、打恶仗,最终夺取了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郎顾之争”的第二次升级,由个人战争升级为由亿万网民参加的人民战争,由口水战争升级为法律维权战争。

郎顾之争”之所以是中国反腐败的一个里程碑,是因为郎咸平破天荒地领导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文化大革命,组织了亿万网络红卫兵,声讨了走资派,并取得了讨顾战役的伟大胜利。

在那场口水大战中,法律界站出来一个战斗英雄,一个维权壮士,他就是上海的著名律师严义明。

严义明,43岁,1988年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93年回国,1994年入上海新汇律师事务所,同年获得律师执照。1999年是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创立时的合伙人律师。2002年,严义明当选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

严义明因代理“红光案”,开启了股市中小股东维权的先河;之后的“银广厦”、“大庆联谊”便声名大振。此次,他以法律界人士的身份,配合了“郎顾之争”,剑挑“资本大鳄”顾雏军,掀起“科龙独董运动”。(新华网广东频道2006-10-26严义明:净化证券市场我愿做牺牲者;新浪财经2005年7月18日透视严顾之争:并非两个人的战争-记者法悟)

2005年7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作者刘胜军文章“严顾之争”:公司治理中的代表权争夺”,赞扬著名律师严义明“枪战”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是“不仅勇气令人钦佩,更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演进的一个里程碑式举动”。

严顾之争”的核心措施有五点:股东知情权具体化;设立征集人的资格条件;规范委托书格式与内容;规范请求与争夺程序;现行表决制度需要改进。(比特网2005-7-27严顾之争:公司治理中的代表权争夺)

严义明自称“100股”,言小股民一个,但希望有“100股的希望”,希望科龙电器各小股东像他一样,敢于挑战“原始股”,敢于挑战如顾氏那样的大股东,与广大中小股东一起,聚沙成塔,拧成一股绳。香港律师林炳昌7月14日公开亮相时表示,自己不持科龙股票,“倒顾行动”无利益集团操纵。

2005年8月2日,严义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旦证监会对顾雏军及其相关责任人员做出行政处罚,他将立即代理科龙股东起诉顾雏军等相关人员要求民事赔偿。希望顾雏军以赔偿科龙流通股股东损失的方式,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在转让科龙电器股权时,对转让所得要提早做出安排,将其中的一部分款项准备用于赔偿投资者损失。(中国网2005-8-3倒顾先锋严义明称顾雏军需赔偿科龙股东,来源上海证券报网络版,记者袁克成)

2005年8月5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科龙电器股权被深圳市中级法院予以司法冻结,冻结期限从2005年7月28日至2006年7月27日。科龙电器是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科龙电器2.62亿股,占总股本的26.43%(和讯新闻2005-08-05科龙电器股权被冻结严义明称科龙股权可能被雪藏,作者袁克成)

2005年8月12日,新浪财经和上海证券报接受严义明律师委托,进行投票权征集行动,以求罢免科龙电器现任董事长顾雏军。此时,正是“郎顾之争”刚好进行了一年,顾氏的资本绞肉机和财务造假机进行得火势的时候。

此时,科龙电器在业绩大幅度变脸后,三位“天价”独立董事提出辞呈,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科龙电器目前尚未结案。5月13日德勤拒绝继续担任科龙审计,指出其销售收入存在多个疑点(后来查出是顾指使科龙将大批电器拉向武汉然后又原封不动地拉回科龙),更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作为董事长的顾雏军先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科龙股从最高25.4元掉到现在的不足2元钱,众多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致科龙电器全体股东书》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自创建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屡有发生。中国证监会采取了许多措施,2001年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作为规范治理的一环。但是,独立董事的提名选举存在内部操纵的弊端。长期以来,广东科龙电器一直为种种疑云所笼罩,投资者因此蒙受巨额损失,但科龙独立董事未为此负责。

之所以对罢免科龙电器现行独立董事进行投票权的征集,一方面是因为科龙电器的现任独立董事,拿着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最高的独立董事津贴,但却未见其真正从上市公司整体利益来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通过选出新的“独立”董事协调证监会进行调查,以维护科龙电器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进而在可能情况下,利用法律手段挽回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严义明主持的股东书,也是别出一格的“讨顾檄文”,十分专业。着重在“维权”二字上下功夫。所涉及的维权内容,有提议权1项,提案权9项,投票权9项,一共19项。另有议案9个。目的在于,全面整治科龙,在于缔造一个全新的科龙架构,为股民维权行动开路。(以上见中国热线2005-08-12《律师严义明征集投票权罢免科龙电器董事顾雏军》)

严顾之争”的第一个回合,即第一个讨顾檄文——《致科龙电器全体股东书》很快生效,顾雏军被免去科龙的董事长职务。

严顾之争”的第二个回合,严义明律师以及林炳昌、朱德峰等三人于2005年8月15日发布《再致科龙全体股东书》,提出当前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独董制度、完善股东征集投票制度、完善董事选举中的累积投票制、建立股东诉讼制等,并提出“四点倡议”。(中证网2005-8-16严义明再致科龙电器全体股东书倡议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记者朱茵)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作出裁决,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员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与市场禁入决定,对科龙电器原董事长顾雏军给予警告、30万元罚款,并永久性市场禁入。(新华网2006-7-16科龙电器被处罚顾雏军被永久性市场禁入,记者张旭东)

在“郎顾之争”和“严顾之争”的双重压力之下,不仅中小股东举起了“反顾”的旗帜,大股东和大客户也同样如此。华意压缩和江苏富豪严介和是其中之一。(雅虎财经2005-07-20科龙诉讼大幕拉开江苏富豪严介和逼宫顾雏军)

大股东华意压缩,被科龙占用2亿多元的应收账款,华意压缩是科龙的大股东,接管华意压缩的是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科龙电器7月14日收到浙江省嘉兴市中级法院相关的裁定书和查封令:冻结科龙电器银行存款1710万元。此外,嘉兴法院还于7月7日查封了科龙电器所持有华意压缩的发起人国家股5928万股,占其总股本的22.73%万股,涉及资产1.4亿元。

严顾之争”与“郎顾之争”有何关联?尽管2005年7月13日郎咸平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严顾之战与已无关”,但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关联。首先是郎咸平,在公开场合炮轰顾雏军,炮轰科龙及其他关联公司,由一段导火索引燃了另一段导火索,由网民文化大革命引导了股东维权大行动。就是说,郎与严二人,郎咸平没有直接策划“严顾之争”和“严顾之战”,但郎咸平是第一个战斗英雄,严义明才当上了第二个战斗英雄。

严义明关注到科龙是在2004年下半年“郎顾之争”。8月份,郎咸平在上海一家电视台指出格林柯尔(资讯、行情、论坛)有很多不当收购行为,并且没有理会格林柯尔发出的律师警告函,将《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长文直接在国内门户网站上公布。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是在8月16日正式以“诽谤罪”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这就是后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升级为“顾郎之讼”,进一步升级为“严顾之争”、“严顾之讼”。

无论是“郎顾之争”、“顾郎之讼”,还是“严顾之争”、“严顾之讼”,这是一场史无前例、旷日持久的口水大战和诉讼大战,从2004年8月16日到2009年4月9日,接近4年零8个月。

结果表明,郎咸平胜利了,严义明胜利了,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胜利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胜利了,受侵害的股民们胜利了,国家所有权人胜利了,广大网友和善良的学者们胜利了!!

英雄啊,郎咸平!英雄啊,严义明!

 

 

字数:78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