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知己知彼


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知己知彼”(二)

2009-4-14

 

       在前一篇文章中说明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是要“知己知彼”。本文要说明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知己”。这里要先说明资产评估仅仅是企业“知己”的一种方法。前文为了便于理解作了简单说辞。本文将全面的说明企业如何做到“知己”。同时要说明这本文是用统筹方法来加以解释的。

       首先要知道企业“知己”必须以“知彼”为前提。没有“知彼”作为前提,企业就不能“知己”。即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状况是在什么条件下存在的,而条件变化则自己的状况也发生改变,从而对自己的了解只能是抽象的布不确定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知己”必须是以知道自己的发展态势为核心。对于企业来说,对自己的一切了解都必须是围绕着自己的发展态势。如果对自己的了解仅限于各种数据和历史情况,而未能了解自己的发展态势,可以说对于认识自己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和用处。我们的许多企业家对于自己的了解基本陷于历史和数据情况,由于不了解市场和环境的情况,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态势和趋势以及优势。这是不“知己”。

       在竞争中一切情况都在变化,企业不仅难以“知彼”,同样难以“知己”。许多的企业管理者可能认为,企业是自己建立和创造的,从小到大都经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自己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企业,自己最了解企业,不存在要“知己”的问题。可是,现实情况却证明许多企业家并不了解自己的企业。全球的企业家有谁可以像索罗斯或巴菲特那样对企业的投资成多败少呢?从一个角度讲,索罗斯或巴菲特绝不比任何企业家更多的了解每个企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多数企业家都不如索罗斯或巴菲特更正确地完整地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企业,不能像索罗斯或巴菲特那样懂得环境变化中的企业,懂得发展态势的企业。

       企业要“知己”,要知道自己的显性情况和信息,还要知道自己的隐性情况和信息。企业的显性情况和信息,主要存在于六个方面,即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资产组织管理状况,企业的资本状况和资本组织运营状况,企业的资源状况和资源组织配置状况等等。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未经组织和管理的资产,没有未经组织和运营的资本,没有未经组织配置的资源。不管这种组织和管理运营配置是否已经实现还是限于计划中。

       对于企业来说,任何物质或物品都可以作为资产或资本或资源,也都必须是可以作为资产或资本或资源的。虽然可能它们都是同一的物品或物质载体,但是它们的作用和用途不同。这些都是企业的财产。因此企业要“知己”,就要对自己的财产即资产和资本和资源进行测算和评估和考察等等。更要从战略上认识和把握三者的关系对于发展态势的作用。

       企业要测算自己的资产,就要考核自己的资产管理。包括企业资产的数量和性质和结构等,企业资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和标准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从战略上看它和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的关系。

       企业要评估自己的资本,就要研究自己的资本运营。包括企业资本的数量和性质和结构等,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和方法和标准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从战略上看它和资产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关系。

       企业要考察自己的资源,就要把握自己的资源配置。包括企业资源的数量和性质和结构等,企业资源配置的模式和方法和标准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从战略上看它和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的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要完整地正确地准确地“知己”,就要懂得被管理的资产和运营的资本和配置的资源之间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关系以及如何互为条件、互相转化。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经常出现失误甚至因此而失败。并不是由于资产质量不好,也不是管理不善,大多是由于资产和资本的运行速率各不相同,导致资金链断裂。

       对于企业来说,要完整地正确地准确地“知己”,就要懂得资产的管理和资本的运营和资源的配置及其互为条件、互相转化,都要受到战略的指导以及如何指导的。企业的战略是企业的最高指导,决定着企业的资产和资本和资源的利用和控制。因此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进行财产测评,才可以真实的正确的“知己”。

       对于企业来说,要完整地正确地准确地“知己”,就要懂得资产的管理和资本的运营和资源的配置及其互为条件、互相转化,都受到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就如体质健壮的运动员到西藏后,并不比一般人更适应环境,可能反而不如常人。

       企业的“知己”还要有对自己的潜在状况和隐性信息的了解。这些情况难以用测评的方法去认识和掌握。这就要用一定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去“知己”。为什么索罗斯和巴菲特可以比企业更深刻的了解企业自己的状况和价值呢?这是由于索罗斯或巴菲特都是依据自己的独特的理念和方法来认识。用索罗斯的话来讲,他是依据一种哲学思想,即市场都是扭曲的信息。因此他一方面要不断的打破或改变原来的认识,不断地重新认识市场或企业。另一方面他不断地创新分析工具,对市场或企业做出新的研究。也就是说,现有的认识和概念或方法都是直接的,但不一定是真实的,会在现实中扭曲的。因此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的认识不一定完整和正确和准确,不能说“知己”

       企业要做到“知己”,最根本的是解决认识的思想方法和认识的意识问题。

       企业是生长和发展的生命组织,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不会按照社会既定的知识和方法去展开,更不会按照人的愿望去展开。因此要企业要“知己”,就要按照企业的生命规律和市场的竞争规律及其统一去建立和运用知识和方法。不同的企业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因此,企业要完整的正确的准确的认识自己,就要创造新方法,即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律去测算和评估和考察企业的资产和资本和资源,使得显性的信息和隐性的信息统一起来。

       目前,企业认识自己普遍存在方法不适合的问题。

       首先,对于企业财产的认识仅限于对资产范围的测评,缺少对资本和资源测评,没有看到资产和资本和资源之间的差别,它们的互相的转化关系和制约关系。没有对资产的管理、资本的运营、资源的配置进行测算和评估和考察研究。这就使得认识固化和片面了。

       其次,企业财产的测评往往限于既定的量和结构的状况,缺少对于财产的质的方面的测评,即企业的适应性和企业的个性研究作为前提。就如同一首协奏曲,不同的演奏者会演奏出不同的效果。许多企业的经验说明同样的资产数量和结构,由不同的管理者运营,效果不同。

       再次,目前的资产评估是使用系统方法和经验方法的结合。这种结合方法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缺少主观的作用。任何资产都不会是也不可能是纯粹客观的、没有主观的取向和实践的物质。脱离主观的作用评估资产,实际上就会造成脱离真实。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说明了目前世界普遍采取的公允价值的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企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必定要采用统筹方法。

       最后,企业的“知己”,一定是为了认识自身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和发展优势的统一目的。不是算计有多少钱。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

                                          战略管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