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为什么总与房地产开发商唱反调
关键词:假按揭 CCTV 房地产 不差钱 小阳春
楼市的迅速回暖几乎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但日前CCTV《今日观察》对楼市的观察针对。评论主题为:“当前的楼市小阳春是真是假?”评论过程中,无论主持人陈伟鸿、还是何帆、张鸿、以及牛刀等,都在用一两个负面现象来否定“小阳春”,即“房托”和“假按揭”,并把“房托”现象和“假按揭”现象刻意说成是造成本次“小阳春”的幕后推手,按照他们的推理,因为有“房托”,因为有“假按揭”,所以这次“小阳春”就是炒作出来的假象,希望大家购房要擦亮眼睛,楼市下降态势没有改变,小阳春是价格下跌预兆。
坊间人士纷纷指责CCTV与那些“社科院专家”和“衰派学者”一道,以深圳市场为蓝本,歪曲事实,或者以点盖面,把个别现象当做普遍。
他们认为,如果是说这样的回暖状态是假按揭和开发商忽悠的结果,一个是银行惜贷并非结束了,除了个别地区,特别是外向型的南方市场由于经济恢复的压力极大,银行房贷压力极大,会出现由于银行对于开发贷款的惜贷,导致的部分假按揭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之外,绝大部分城市的按揭贷款条件根本没有放松。不要说假按揭,真按揭也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对二套房的限制政策几乎是无知的,至于把楼市回暖归结于开发商的“忽悠”,更是弱智的思维。他们认为,这样的思维很幼稚,必将陷入穷途末路的困境。
唱衰楼市,对房地产开发商落井下石,这在CCTV已经是屡见不鲜,不绝于耳了。
在2007年12月,王石的“建议三四年后再买房”“万科不当地王”引发了“房地产拐点论”的提出与被市场论证的过程。2008年3月22日,潘石屹“3月20日发生的恒大IPO叫停,是2008年中国房地产界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未来100天是很多房地产公司发生剧变的100天。”即使到2009年4月曹建海、戴建忠和时寒冰们依然预测,房价继续下行,中国房价未来两年将下降40—75%。
这种压倒一切的主流言论往往是唱衰房地产行业,为开发商釜底抽薪,并引起市场恐慌、导致买房人持币观望的,而这种悲观言论往往都来自CCTV这类媒体。
按说,其实,媒体的身份需要公允、中立,专家的言论需要理性而淡泊名利,如此才能够得到受众的信任与同行的尊重。为什么在已经走了30年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的今天,在政府最需要百姓用买房来拉动内需,保证GDP达到既定目标的现实阶段,作为中央的喉舌,对中央恢复经济挽救地产成交的努力不是支持,而是以破坏楼市信心恢复为宗旨。专家与媒体丧失公允与理性,一叶障目、以偏盖全的原因究竟何在?
一、符合中央政府倡导的主旋律。
在任何熊市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态度都是矛盾的,即使是地方政府的态度是很矛盾的:
他们既希望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而起到拉动内需、提高地方财政的目的,实现从地方到中央GDP的增长,为自己仕途升迁提供好的政绩,又不希望看到开发商成为暴发户,拉大贫富的两级分化;既希望开发商替自己承担就业压力,又不希望农民工在跟开发商的薪金赊欠的矛盾中处在劣势地位;既希望开发商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又不希望付出过高的成本;既希望市场出现购销两旺带动中国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低谷,又不希望让老百姓花冤枉钱。
政府当前的主旨思想已经很清晰了——通过打压房地产行业,促进从诸侯争霸所形成的竞相降价,让老百姓在买房的时候得到更多的实惠,至于死掉多少开发商、多少民工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有多少银行贷款会成为呆帐死账,那些就不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了。
但有些时候,这种行为也会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效果。当大家都友善地提醒买房人要理性地消费的时候,但理性消费就等于让大家持币待购,会对加剧通缩的走势,并使得市场持续低迷的。
房地产行业确实诞生了许多一夜暴富的人,但试想:开发商赚的钱中,有多少是用在地价,支付土地出让金了?有多少是用来打通各个关节做政府公关了?又有多少是支付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利息以及营业收入了?
二、标榜为民请命,伤害的却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
那些买不起房子的,房价降得再低都难以承受买房的资金压力,甚至房价的每一轮下跌,都会带来恐慌性的心理反映。都会是朝百姓圈钱回归经济建设的手段;虽然房价下跌不会带给那些尚未买房人切实利益,却让那些已经在高位买房的人带来了实际的亏损。
很容易想到那些坐而论道、唱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的专家与媒体,他们原本是已经买了房子的。当他们买的房价出现大幅度跳水,很难肯定他们不会像2008年杭州等城市的那些万科的业主,冲击小区售楼处或者万科公司,或者在楼价更大幅度地跳水之后,不会加入断供人群。
而期待房地产售价的降低也会给他们的房产投资带来损失,所以他们呼吁房地产的价格下跌或者停止非理性上涨,是否本身就是在说违背本心的话。
三、金融机构挤兑开发商:
很有趣的事情,当前贷款环境中,本人帮一些开发商做融资,所接触的资金方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都是区别看待的,要求条件更苛刻,要求的回报更高,假设同样达到贷款条件的,房地产开发的年息就要比其他行业的多收两个百分点,谁让你是开发商呢!大款嘛!
至于贷款条件,或者是要求四证齐全,缺一不可,或者是要求已经即将达到入住条件,而资金是在其评估的价值基础上打八折甚至砍下一半,并按照最终无法再折的价值提供资金,贷款的金额少,抵押的资产价值高,稍微不慎开发商除了把所抵押的资产无条件转让给资金方之外别无选择。
在这个时候,资金方已经变成高利贷者或者典当行?是天使还是魔鬼?总让人想到赌场里专门做高利贷的“九出十三归”。
四、专家讨好百姓:
百姓仇视开发商,这是毋庸质疑的。
用一辈子赚的钱买了一套房子,却最终被证明是被忽悠了,甚至买房之后又要饱受物业的欺凌,没有享受到任何上帝的尊崇感,这是很值得业主郁闷的。
媒体也好、专家也好都是在通过讨好一群人而生存的,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以自己的一套逻辑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专家需要与主旋律、跟百姓套近乎,势必就要与市场的利益集团划清界线,既然大家都认为房地产开发商是昧心赚黑钱,那么为什么不跟大家一起“踏上亿万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呢!
这让别人想起了以前与某个美女老总出去办事,她开的是BMW520i,车开到停车场,办完事出来后,收取停车费的居然要收取双倍的费用,原因很简单“开宝马的嘛——不差钱!”——这是什么逻辑啊!开宝马的人的钱也是血汗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四、央视不差钱:
2009元宵节一场大火之后,有民间智慧人士写了一幅对联,很有些闲情雅志,也令许多人击节欣赏:上联写:春晚捧红小沈阳,下联是:元宵火烧大裤衩。横批:央视不差钱。
央视确实不差钱,即使差钱也会有政府拨款来解燃眉之急,即使差钱也很难有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其重要客户。因为房地产,除非万科、中远、万达之类的全国性的大开发商之外,所投放的都是地区性的甚至城市内部的媒体,基本不在央视上烧钱。
以典型现象进行推而广之,难免就会危言耸听,而这恰恰达到了吸引更多关注的效果,这从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哗众取宠。其实媒体与专家都希望得到更多哗众取宠的机会,至少混个脸熟、得到一些声援。这在媒体虽然有情可原,在专家却是大忌。搞不好就成为众矢之的。
一帮穷酸文人与作为政府喉舌的媒体相结合,难以保证不会在仇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总之,本人自我感觉还是有传媒人的思维方式的,但CCTV与CCTV里面的那些专家,显然并不能代表内心切实所持有的观点。
而CCTV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只有CCTV的定位首先是媒体,才不会以讨好执政者与民间老百姓为己任,而保持中立、公允的立场,但毕竟现实情况是CCTV首先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方向清晰,目标明确,通晓了这一点,也就不会再看不懂其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了。
贾春宝
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