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内参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


一份内参改变一个女孩的命运

□本报记者 黄学安

谁也没有想到,家境贫寒的贫困山区女孩韦丹凤,在辍学打工的路上得到命运之神的恩赐,她的“我想读书”的呐喊,引起社会强烈的共鸣。这位16岁的花季少女的处境通过新华社的一份内参,引起中宣部、团中央和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团区委领导的关注,一时成为热点人物。广州、南宁、沈阳等地的热心人纷纷向她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因贫困辍学的女孩,实现了她的复学梦。

内参惊动中宣部

7月下旬,新华社两位女记者写了一篇题为《200元学费让三好学生辍学》的文章,并在新华社内参发表。727的《广州日报》作了同样内容的报道。内参和报刊同时报道了家住广西都安县贫困山区的初中生韦丹凤因家庭贫困辍学到南宁市打工的消息。7月底,中宣部领导和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读了内参后,对三好学生韦丹凤的辍学感到十分惋惜,立即给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和团区委打电话,要求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和团区委派人了解韦丹凤的具体情况,切实解决她的读书问题。并要求调查了解都安县辍学学生的人数、分布等情况。广西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接到电话后,指示宣传部和团区委派员到都安到保安乡上镇村弄费屯韦丹凤家了解情况。73181,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处领导和团区委宣传部李部长分别带领干部到都安县保安乡,来到四面环山的弄费屯。当他们得知韦丹凤因家庭贫困辍学的实情后,指示随行的县乡领导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帮助韦丹凤复学。此后,韦丹凤的复学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三好学生因贫辍学

韦丹凤的家,住在广西都安县保安乡上镇村四面环山的小山弄里。这个住着五六户人家的深山僻弄,地地三尺平,山没几根草,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韦家的父辈在“碗一块、瓢一块,丢顶帽子盖一块”的贫瘠山地里艰难地刨食。

韦丹凤是个苦命的女孩。她父亲早年在柳州打工时患精神病走失,至今下落不明,母亲带着她和哥哥相依为命。贫瘠的几亩山地,成为一家三口养家糊口的主要经济依靠。母亲为了供养丹凤和哥哥,每天起早贪黑,没命地干活。由于家里经济拮据,韦丹凤的哥哥初中未毕业就到福建打工,以弥补家里生活的不足。家里每年养的两三头猪,因没钱买饲料,到年尾每头猪才有百来斤,扣去成本,每年养猪只赚两三百元钱,这些钱就是韦丹凤的学杂费。

在壮族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保安乡,有这样一句民谣:“若要出山门,惟有读书好。”这句民谣,多少年来一直成为壮瑶民族儿女勤奋好学的认领座右铭和催化剂。自从韦丹凤进学校的那天起,她就立志要考上大学,她心中的梦是要走出山门闯一番事业。

韦丹凤自小学习勤奋,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尖子,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尤其是两年前,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邻县的一所乡级中学读初中后,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第一,是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她妈妈为了能让她专心读书,每天起早贪黑地干。为了报答妈妈,她因此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晚上学校熄灯了还用手电筒看书。她成绩最好的科目是数学,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都是班里或同年级的第一名。她的老师都说她以后是重点大学的料。

平静安谧的学习生活一晃就是三个学期。去年8月,正是初二下学期将要开学之时,她家里的两头猪死了,韦丹凤的学杂费也就没了。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她妈又得了肝病,为了治病,家里借了3000多元的债。将开学时,母女俩为筹借不到200元钱的学费,双双抱头痛哭了一夜。最后,丹凤只能含泪离开了学校,辍学回家。

辍学后,她留恋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仍舍不得丢掉心爱的课本。她每天去放牛时,总是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把学过的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她还时常到村里的小学寻找那些失落的梦,每当站在窗外看见小学生们上课时,她心里就一阵阵地难过。

离开了学校,韦丹凤的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牵挂,她时刻都在惦记着那熟悉的教室,牵挂着同学老师。去年910日那天,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她来回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去看了一眼她舍不得离开的教室,看见同学们灿烂幸福的笑脸,听着他们那朗朗的读书声,韦丹凤心如刀绞,久久地伫立在校门口祈祷,盼望有一天能重返校园。

“我想读书”  震撼人心

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教室,离开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韦丹凤心里难受了好久。经过反复琢磨,她决定外出打工,打算筹够了学费再回学校复读。

去年8月,她与同伴一起,离开家乡来到南宁打工。在南宁,经过几天的自我推销,在热心人的关照下,她找到了当保姆的差事。这是个见多识广的家庭,她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了知识重要性,同时感受到文化知识贫乏给她带来的不便。7月中旬,一个偶然的机会,韦丹凤与新华社的两位女记者邂逅。她向记者哭诉道:“我想读书!”两位女记者被韦丹凤的遭遇所感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出了资助韦丹凤上学的呼吁。

729,新华社杨记者专程护送韦丹凤回家,并将社会各界捐助的3000元钱转交给保安中学,让学校代为保管,作为韦丹凤今后学习的费用。731,广西区党委宣传部、河池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按照领导的指示,冒雨翻山过坳来到韦丹凤的家中。81,团区委和自治区希望工程有关领导来到保安乡上镇村深入调查。88,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万里健康董事长、青年诗人宋祖德亲自赶到都安,给韦丹凤即将复学就读的保安中学捐款45万元,以改变该校办学条件。一个贫困女生的遭遇,引起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一曲感人肺腑的社会赞歌在祖国大地上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