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当猪来养


  “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错误的教育方法却扼杀了他们的天才。”爱因斯坦说。作为父母,请问您了解您的孩子吗?你是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呢?据调查,在家庭教育中60%以上的家长不合格。不少的家长是用错误的方法培养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其结果是,孩子往往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一位优势教育专家从他研究了众多案例后感慨:“一生最大的的损失和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培养孩子或错过培养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个是天才,只是没发现。21世纪的基因学上得到了准确解读:基因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时空结构的性状和特征,能在某些程度上上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及其行为和适合从事的职业,性格又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运动冠军要有体育天分,音乐家要有音乐天分,企业家要有情商天分。。。。。。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研究发现:0~4岁是儿童形状知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5.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动作的敏感期是出生到6岁左右等等。也就是说,3~4岁是幼儿接受早期智力教育的最重要的时机。

  我忠告家长千万不要错失儿童早期教育的宝贵时间,儿童的时间是按分秒计算的,不然后悔莫及,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的早期教育!

  今日教育的现状是,在应当开始教育的时候我们错失了良机,有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不了解孩子,家长把幼儿园当做孩子的寄存处,培养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从此很少关心如何培养孩子,问的多是吃的怎么样,老师好不好,小朋友们有没有欺负她他;老师把孩子当做容器,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按照习惯性地固有的方式灌入,而在孩子的究理精神白白枯死之后,我们才开始急急忙忙、乌七八糟地向他们乱灌一通。这就是所说的填鸭式、注入式教育。因此,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厌恶学问也并不奇怪,这样的教育有害于幼儿神经也是很自然的。

  相反, 若从两、三岁时就能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天分,并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方法,幼儿便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由于有了幼年时期的良好基础,他们在10岁左右就能够获得不次于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学力,这样教育孩子也是很经济的。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认为,每一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一生中所利用大脑的潜能也还不到百亿分之一。他还认为,人脑原则上能储存大量信息,每个人的大脑,能记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储存的全部信息。试想想,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和老师花费了多少时间?如果综合计算一下,这笔花费的确是相当可观的。如果他们在10岁左右就能获得相当于大学毕业生的学力的话,这不非常经济吗?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孩子甚至在小学学习了8年后,还不能进行一般的读写。当然,算经济账是次要的,我这里主要是为那些潜藏在孩子们身上的能力被无情地泯灭而惋惜。

  当然,我们不能把小孩当猪来养,只管喂饱,甚至催肥,催肥过的猪都没有生育能力的。同样的,如果只顾了大人的一相情愿,报这样那样的培训班,时间被排满了,孩子被垃圾填满了,那更不用谈有什么灵性了,创造力就不用说了。

  或许,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小孩子,看起来像小孩,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他们习惯了说话、做事都要像大人一样,三思而行,这其实是泯灭了孩子的想象和童真!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