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时候,刘震云是不动声色的,包括他的幽默。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目光平和,有时候看着你,有时候也不知道看谁,旁若无人自顾自地说。在平常的闲聊中,刘震云大概是使用对话最多的作家。他会随口编一段对话,涉及的两个人,也许一个是上海人、北京人或其他人,但另一个肯定是河南人。他甚至会用不同的方言(也许说得不太标准)去完成这个对话,扯着扯着,眼看不着边际了,诶,一句话他就能给你带回到原来的主题。你才发觉,被他绕了一个大弯子,虽然绕远了,但却饶有兴趣,就是你心甘情愿跟着他的语言走迷宫,到了终点还意犹未尽。
这就是刘震云的魅力。所有他在的场合,能带给大家无穷的乐子。你就听他讲故事,听得懂就会心地笑,听不懂的也能被他的神态迷住。他比较常用的口头语是,“这样的话呢”,说完这个就表示故事又有了递进。他是一个比较会写故事,也比较会讲故事的作家。这次,他又带给我们什么故事?
朋友的意思是危险 知心的话儿是凶险
不知道此言一出,刘震云是否会得罪朋友。但是听他讲完故事,便知道这又是肺腑之言,是这个时代毫无意外的结论。虽然简要地概括一部作品可以有不同角度,比如认识的角度、面对世界的角度,或者情感的角度。但是概括《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是以故事的角度:两个杀人犯,一个人特别想找到另一个人,找到他就是想和他说知心话。
好朋友的意思,不是你缺钱的时候他借钱给你,而是面对事情,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态度相同,具体到某一件事上有默契。刘震云说,在生活中找一个朋友不容易。人神社会和人人社会的最大区别,是多出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也许神不存在,也许无处不在。神可以使你痛苦、忧愁、想忏悔的时侯,有个落脚的地方。中国的社会,如果你有忏悔、有忧愁,没有上帝,只好在人与人之间找一个知心朋友。“人找人,话找话不容易。” 神不会背叛人,但是朋友会变得不是朋友,如果他把你的话兜出去,知心朋友会变成一把刀扎向你的胸口。所以,知心的朋友是危险的,知心的话儿是凶险。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大书
4月1日,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为中国作家单本小说开设的第一个官方网站正式开通。 为此,刘震云毫不吝啬对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的夸奖:“陈总是非常有智慧、有创意的人,他到目前为止有两个创意最好,一是创办了新浪网,再就是创办了《一句顶一万句》的官网。他说:可以有大片,为什么不可以有大书呢?大书的主意好。大书的概念有三点:第一点是大气的书,第二是不同的书,第三是起印数在40万以上的书。”刘震云“得意”地说,以这样的标准卡中国的作家,没几个人能达到,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一句顶一万句”是林彪1966年说过的话,时隔43年,刘震云拿出来做书名,有何用意?“我今天说这句话,不是向林先生致意。我和他的话同音不同意。他的话是政治指向,要达到政治目的,我指向的是生活。我这部作品中的人物,皆是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贩驴的、喊丧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我对他们说的,是一句知心话。”他进一步解释说,“一句顶一万句”,也不是林副主席和他的发明,这意思古来有之,已被人说过几千年。比如说“一智能破千年愚”,“一语定乾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都是“一智”、“一语”的重要。
为潘金莲和西门庆平反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杨百顺和牛爱国戴“绿帽子”,原因并不在杨百顺和牛爱国身上,而是他们的老婆出了问题。杨百顺和牛爱国发现自己身边出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时,提刀上路就要杀人,当找到时又突然发现错不在他们,而在自己。自己的“绿帽子”,原来是自个儿缝制的,根子在于他们跟他们的老婆之间没话,老婆与给他戴“绿帽子”的人,倒能说到一起。偷汉子的女人和奸夫,话语如滔滔江水。说了一夜,还不停歇:“咱再说些别的?”“说些别的就说些别的。”从有话无话的角度讲,给他戴“绿帽子”的两个人,做得倒是对的。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从腰里拔出的刀子,又掖了回去。
“从男女关系的角度说,潘金莲该杀,但从有话无话的角度,从知性的层面讲,他们是对了。”刘震云说,自己无意为潘金莲平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采取的是公众视角,从虚的角度讲这个故事,西门庆和潘金莲冲破了所有的束缚和规矩,冲破了人类所有的道德底线,奋不顾身,越过高山大海也要到一起去,他们是英雄。
写作就是找朋友
写作的圈子,影视的圈子,媒体的圈子……刘震云出进自如,他的人缘那么好,几乎没有听到过负面的反映,也没看到过负面的报道。即使是有争议的评论,也是就作品论作品。然而,朋友满天下的刘震云,内心又是孤独的。当他说,他在作品中找朋友时,我感觉到他的悲伤,就感觉他像一个热衷于摆积木的孩子,摆好了,推倒再摆,沉迷于自己搭建的世界,孤独亦或自得其乐,无人得知。
“我的写作让我意识到,写小说是认识朋友的过程。写《一地鸡毛》的时候我认识了小林,他告诉我,家里的一斤豆腐馊了也不扔,这比八国首脑会议还重要,我就说这是一件大事;写《手机》的时候,严守一问我:你觉得谎话好不好?我说不好。严守一说:你错了,是谎话而不是真理支撑着我们的人生,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写《我叫刘跃进》时,刘跃进问我:世上是狼吃羊还是羊吃狼?我说废话,当然是狼吃羊。刘跃进说错了!他在北京长安街上看到羊吃狼。羊是食草动物,但羊多,每只羊吐口唾沫,狼就死了。到《一句顶一万句》时,杨百顺和牛爱国告诉我:朋友的意思是危险,知心的话儿是凶险。我说有道理,我吃这亏吃得特别大。”
刘震云说,写作对自己最大的吸引力和魅力,是可以在书中找到知心朋友。书中的知心朋友和现实中的不一样,书中的朋友永远是有耐心的,“这本书中的人物可以说是我最真心的朋友,什么时候去找他们,他们都在那儿等着你。”这是刘震云写作的动机,也是写作的目的。他觉得,自己做别的不好说,但肯定是个好作者, “我喜欢,就不能零碎地做这些事,要全面、整体、多方位地找书中的朋友,调整文学、生活和自己的关系。”刘震云说,他的写作大致有4个系列,一是故乡系列,二是“一”字头系列,比如《一地鸡毛》、《一腔废话》、《一句顶一万句》;三是官场系列,有《官人》、《单位》,后来看到好多人在写,他就不写了;四是“我叫某某某”系列,下一部书肯定会是“我叫某某某”,也许有一天会写一部“我不叫潘金莲”。
这就是刘震云的魅力。所有他在的场合,能带给大家无穷的乐子。你就听他讲故事,听得懂就会心地笑,听不懂的也能被他的神态迷住。他比较常用的口头语是,“这样的话呢”,说完这个就表示故事又有了递进。他是一个比较会写故事,也比较会讲故事的作家。这次,他又带给我们什么故事?
朋友的意思是危险 知心的话儿是凶险
不知道此言一出,刘震云是否会得罪朋友。但是听他讲完故事,便知道这又是肺腑之言,是这个时代毫无意外的结论。虽然简要地概括一部作品可以有不同角度,比如认识的角度、面对世界的角度,或者情感的角度。但是概括《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是以故事的角度:两个杀人犯,一个人特别想找到另一个人,找到他就是想和他说知心话。
好朋友的意思,不是你缺钱的时候他借钱给你,而是面对事情,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态度相同,具体到某一件事上有默契。刘震云说,在生活中找一个朋友不容易。人神社会和人人社会的最大区别,是多出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也许神不存在,也许无处不在。神可以使你痛苦、忧愁、想忏悔的时侯,有个落脚的地方。中国的社会,如果你有忏悔、有忧愁,没有上帝,只好在人与人之间找一个知心朋友。“人找人,话找话不容易。” 神不会背叛人,但是朋友会变得不是朋友,如果他把你的话兜出去,知心朋友会变成一把刀扎向你的胸口。所以,知心的朋友是危险的,知心的话儿是凶险。
《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大书
4月1日,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为中国作家单本小说开设的第一个官方网站正式开通。 为此,刘震云毫不吝啬对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的夸奖:“陈总是非常有智慧、有创意的人,他到目前为止有两个创意最好,一是创办了新浪网,再就是创办了《一句顶一万句》的官网。他说:可以有大片,为什么不可以有大书呢?大书的主意好。大书的概念有三点:第一点是大气的书,第二是不同的书,第三是起印数在40万以上的书。”刘震云“得意”地说,以这样的标准卡中国的作家,没几个人能达到,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一句顶一万句”是林彪1966年说过的话,时隔43年,刘震云拿出来做书名,有何用意?“我今天说这句话,不是向林先生致意。我和他的话同音不同意。他的话是政治指向,要达到政治目的,我指向的是生活。我这部作品中的人物,皆是卖豆腐的、剃头的、杀猪的、贩驴的、喊丧的、染布的、开饭铺的,还有提刀上路杀人的……我对他们说的,是一句知心话。”他进一步解释说,“一句顶一万句”,也不是林副主席和他的发明,这意思古来有之,已被人说过几千年。比如说“一智能破千年愚”,“一语定乾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都是“一智”、“一语”的重要。
为潘金莲和西门庆平反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杨百顺和牛爱国戴“绿帽子”,原因并不在杨百顺和牛爱国身上,而是他们的老婆出了问题。杨百顺和牛爱国发现自己身边出了西门庆和潘金莲时,提刀上路就要杀人,当找到时又突然发现错不在他们,而在自己。自己的“绿帽子”,原来是自个儿缝制的,根子在于他们跟他们的老婆之间没话,老婆与给他戴“绿帽子”的人,倒能说到一起。偷汉子的女人和奸夫,话语如滔滔江水。说了一夜,还不停歇:“咱再说些别的?”“说些别的就说些别的。”从有话无话的角度讲,给他戴“绿帽子”的两个人,做得倒是对的。当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从腰里拔出的刀子,又掖了回去。
“从男女关系的角度说,潘金莲该杀,但从有话无话的角度,从知性的层面讲,他们是对了。”刘震云说,自己无意为潘金莲平反,而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他采取的是公众视角,从虚的角度讲这个故事,西门庆和潘金莲冲破了所有的束缚和规矩,冲破了人类所有的道德底线,奋不顾身,越过高山大海也要到一起去,他们是英雄。
写作就是找朋友
写作的圈子,影视的圈子,媒体的圈子……刘震云出进自如,他的人缘那么好,几乎没有听到过负面的反映,也没看到过负面的报道。即使是有争议的评论,也是就作品论作品。然而,朋友满天下的刘震云,内心又是孤独的。当他说,他在作品中找朋友时,我感觉到他的悲伤,就感觉他像一个热衷于摆积木的孩子,摆好了,推倒再摆,沉迷于自己搭建的世界,孤独亦或自得其乐,无人得知。
“我的写作让我意识到,写小说是认识朋友的过程。写《一地鸡毛》的时候我认识了小林,他告诉我,家里的一斤豆腐馊了也不扔,这比八国首脑会议还重要,我就说这是一件大事;写《手机》的时候,严守一问我:你觉得谎话好不好?我说不好。严守一说:你错了,是谎话而不是真理支撑着我们的人生,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写《我叫刘跃进》时,刘跃进问我:世上是狼吃羊还是羊吃狼?我说废话,当然是狼吃羊。刘跃进说错了!他在北京长安街上看到羊吃狼。羊是食草动物,但羊多,每只羊吐口唾沫,狼就死了。到《一句顶一万句》时,杨百顺和牛爱国告诉我:朋友的意思是危险,知心的话儿是凶险。我说有道理,我吃这亏吃得特别大。”
刘震云说,写作对自己最大的吸引力和魅力,是可以在书中找到知心朋友。书中的知心朋友和现实中的不一样,书中的朋友永远是有耐心的,“这本书中的人物可以说是我最真心的朋友,什么时候去找他们,他们都在那儿等着你。”这是刘震云写作的动机,也是写作的目的。他觉得,自己做别的不好说,但肯定是个好作者, “我喜欢,就不能零碎地做这些事,要全面、整体、多方位地找书中的朋友,调整文学、生活和自己的关系。”刘震云说,他的写作大致有4个系列,一是故乡系列,二是“一”字头系列,比如《一地鸡毛》、《一腔废话》、《一句顶一万句》;三是官场系列,有《官人》、《单位》,后来看到好多人在写,他就不写了;四是“我叫某某某”系列,下一部书肯定会是“我叫某某某”,也许有一天会写一部“我不叫潘金莲”。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