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1:《物种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作者查尔斯·达尔文
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英文
题材演化生物学
出版社 John Murray出版社,伦敦
出版日期 1859年11月24日
全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
全名:《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竞争中适者存活讨论物种起源》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是达尔文论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该书大概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
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演化论的观点。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代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天择)和人工选择(人择)的方式实现的。
【背景】
在当时,教会和科学界普遍都接受创造论,相信上帝一次就创造出所有的生物,而每个物种的设计都非常完美,同时上帝也赋予每种生物各自的角色。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是古代地球曾经遭遇大洪水的证据,那些化石就是没有登上诺亚方舟的动物;高山、内陆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是上帝故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迷惑不信神的人。上帝创造世界大约只有六千年左右,这是由亚当和夏娃以后开始的人类世代所推算的;根据这套说法,物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
达尔文1809年生于英格兰舒兹伯利(Shrewsbury)。达尔文从小就对矿物和动物有兴趣。1831年他从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然而他还是对地质学及生物学比较有兴趣。1831年12月达尔文参加了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前往南美洲从事自然调查研究工作;最初他们在南美海岸调查,并多次进入南美洲西边的加拉巴哥群岛,经过太平洋到达纽西兰、澳大利亚及南非,然后又回到南美洲,直到1836年10月才回到英国。
【理论的形成】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时,在安地斯山山顶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让他感到困惑。在小猎犬号启航时,达尔文曾带了一本英国地质学家莱尔所著的《地质学原理》;莱尔认为地球的地形、地貌是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细微变化的结果,莱尔相信风力、雨滴、冰雪等微小的力量,持续千万年后就可以完全改变地表的形貌。达尔文本人也相信,只要时间足够,无法察觉的细微改变也可以造成巨大的变化。达尔文推算白垩纪中期距今约有三亿年左右的历史,持续长时间微小的地震等自然因素使得原来在海中的生物遗迹能在高山上发现。
在加拉巴哥群岛考察时,达尔文发现每个岛屿上的陆龟及雀鸟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又有些许的不同。他又发现加拉巴哥群岛的生物与南美洲大陆的种类非常相似;于是他开始怀疑岛上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他们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千百年来适应各个岛屿不同环境的结果。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些细微的变化在无数个世代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生物进化在当时并不是新的概念。1809年时,法国动物学家拉马克便提出:当环境改变时,物种会调适发展自己的器官来适应环境,常用的器官会发育变大、不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并且这一代获取的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特征可遗传”的假说。后来达尔文又从英国人口学者马尔萨斯所著的《人口论》得到灵感;马尔萨斯认为:人类粮食的生产永远无法赶上人口的增加,因此大部份人口注定要被竞争所淘汰,那些能够生存并延续族群的人们一定是那些在竞争中表现最好的。达尔文以此来解释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延续族群。
“天择”的概念逐渐在达尔文的五年环球考察过程中形成。在1836年回到英国后,达尔文慢慢将他的看法写成文章,然而没有发表。1858年,达尔文接到在马来群岛调查的博物学者华莱士有关物种形成的文章;华莱士对于物种形成的看法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两人在1858年的伦敦皇家科学年会中,以两人共同具名的方式,发表有关物种形成的看法。接着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科学家认为,达尔文迟了很久才发表他的作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自己的思想过于激进;而该书发表后也的确引发了维多利亚时代最大的争议之一,引来英国各地人士的全面围剿。
【主要内容】
达尔文在书中提出两个理论。第一,他认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其次,他认为生物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而来。
自然选择包括以下重点:
所有物种都有大量繁殖后代的情形。
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存活,并非族群中的每个个体都可存活达到成体。
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较适应环境的个体存活机会较高,延续后代机会较大。
个体的特征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经过长时间后,物种会往适应环境较佳的形态方向改变。
【批评】
讽刺漫画反映了1870年代基督徒于“人类与猿类具有共同祖先”这个观念的反对。[2]达尔文的演化论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邪说,西方社会也对达尔文冷嘲热讽。不仅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被推翻,人类也被形容为千百年来残酷的生存竞争所形成的产物,指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历经生物学漫长的发展,越来越多证据支持达尔文的演化论。时至今日该书几乎全部观点均被大众社会、科学界所普遍接受。
版本2:《达尔文物种原始》

作者:查尔斯·达尔文
译者:马君武
国家/地区:中国
语言:中文
题材演化生物学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上海
出版日期 1920年 月 日
马君武于1901年开始翻译,1919年翻译完毕。1920年马君武的译本《达尔文物种原始》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马君武(1881年-1940年8月1日),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
原名道凝,改名和,号君武,桂林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北蔡(元培)南马(君武)之称。
1905年8月,在留日期间第一批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先后在政界任职。1913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获工学博士。1921年曾任广西省省长。1928年创办省立广西大学,曾三任广西大学校长。1940年8月1日,在桂林病逝。
马君武先生生平译著甚丰,主要有:《物种起源》、《达尔文》、《民约论》、《弥勒约翰之说》、《赋税论》、《唯心派钜子黑智儿之学说》、《代数学》、《矿物学》等书。
版本3:《物种起源》

作者:查尔斯·达尔文
译者: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
国家/地区:中国
语言:中文
题材演化生物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
出版日期: 1995年6月1日
《物种起源》这本书提出了全新的生物进化的理论,以科学的论证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说法。同时,《物种起源》这本书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
【目录】
本书第一版刊行前,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
绪论
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生存斗争
第四章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本能
第九章杂种性质
第十章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第十一章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第十二章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复述和结论修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