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时的那些事


  儿时,几乎家家都要腌咸菜,每到秋霜初降的时节,就会有城郊的农民,用板车拉着一车车青翠欲滴、白嫩似玉的高杆白菜,送进城里街头巷尾居民区,沿途叫卖。母亲领着我们,细细地挑选,买下一、二百斤。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兄姊几个就承担了每天晒菜、收菜的任务。

  清晨起来,弟兄几个轮流抱着一捆捆白菜,一次次往返,将它们送到空旷地,摊铺开来。傍晚放学回来,我们又将菜一抱抱收回家,堆放好,这样的程序一般要反复进行三、四天。 当菜晒去了部分水分,显出疲软韧柔状态时,就可将菜收回来,放在水中一颗颗洗净、凉干。然后,母亲教我们,将白菜的外层和菜心分离开,外层的菜边一层层码放进一只大缸里,隔一层撒上一把盐,再站在缸里,用洗干净的脚使劲的去踩,直至踩出很多绿色的菜水。而踩菜是让我们孩子好奇而又快乐的趣事 ,经常争相不让吵成一团,母亲无奈,只好让我们轮流赤脚上场。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快乐的事儿。

  剩下的菜心,用刀剖开、切碎,切成六、七公分细长条,用盐、蒜泥、姜末、辣椒粉、黑芝麻加上熟香油细细拌均,慢慢的揉,直揉得香气四溢,最后装坛入罐,再在坛口封上一层蒜泥。 腌制的这些咸菜,美味可口,人人喜爱,一直要吃到来年的夏天。缸里剩下的菜边,在高温的作用下会腐烂,腐烂后,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臭味,把它和豆腐搁在一起,加入葱、蒜、姜末、辣椒、猪油,上笼清蒸出来,就成了一道登大雅之堂的江南名菜――千里飘香。

  成家后,从母亲那里学来的这道传统腌菜技艺,在我这小家庭里仍延续了好多年。每年还要去买菜、晒菜、腌菜,忙忙碌碌,其乐无穷。来了朋友,开坛拆封,挑出点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香菜,倒上点麻油,就着一把花生米,小酌两盅,天上地下胡侃一通,再来点千里飘香臭腌菜蒸豆腐,快活的像是神仙,远胜过去“大富豪”、“避风塘”。

  现在,市场繁荣、供应充足,咸菜、香菜、臭腌菜纷纷走进市场,随意供应,成了人们餐桌上喜爱的开味副食品。打那以后,我这腌菜的技艺也就此撂下,日见荒疏。这不,看着眼下这些忙碌的姑嫂大妈,又动了心思,明天也去买点菜来晒晒腌腌,再寻它一回那种快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