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招商主体错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招商引资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加强指导,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从我区的实际看,政府过多地主导招商引资,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反而缺失。这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原则。二是招商内容简单。从我区近几年的招商实践来看,总体上属于以引进资金为目标的单一的项目招商模式。引进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不强、配套程度差。工业园区功能定位的不确定性较大,往往是随着引进来的项目内容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变化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导致工业园区产业雷同问题突出,功能定位模糊,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给将来的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带来了困难。三是招商方式单一。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非常多,有优惠政策招商、亲情招商(关系招商)、会展招商、组团式招商、媒体招商、小分队招商、政府招商(或政企联合招商)、代办机构招商、全员招商(全民招商)、资源招商(生产要素招商)、网上招商、跟踪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综合环境招商,等等。宁夏的招商引资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主要的财力、精力和时间用于大型节会招商、参展推介等方面;从吸引投资者的有利条件方面看,主要是优惠政策招商,譬如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给投资者让利。四是招商理念不够先进。全方位的投资发展环境建设滞后,缺乏良好的配套条件和产业集群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五重五轻”的问题比较突出:重硬环境建设,轻软环境提升;重前期引资,轻后期服务;重招商数量,轻招商质量;重项目签约,轻项目落地;重眼前利益,轻持续发展。各市县之间不同的优惠政策,本地客商与外地客商之间不同的优惠政策,导致了投资环境的差异性和投资者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待遇。这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招商引资环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公平竞争,扭曲了资本市场,甚至引发“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后果。五是招商行为不够规范。缺乏权威的项目评估服务机构和有效的项目筛选机制,导致项目库建设滞后。招商任务层层加码,从而引发了各种不规范、欠理性的招商行为。有的政府部门对外宣传材料中甚至出现诱导性语言,比如“有识之士投资的理想场所”之类。言下之意,你要是不来投资,你就是缺乏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