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医改后医疗卫生人才面临的挑战


我国新医改后医疗卫生人才面临的挑战

摘自刘牧樵著《医院六系统管理》

 

根据新医改方案,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医改的一项重要目标。特别提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建立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如果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人才建设当然是重中之重。

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首当其冲的是教育。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医学学制确定为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三种基本学制。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我国目前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出现多、乱、短等问题。“多”指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从三年到九年制不等,其中九年制如中医药大学的4+5模式,综合大学四年理科毕业再到中医药大学学习5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现在很多学校向长学制追求,但其教育资源、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都未达到长学制的要求,显得比较“乱”。“短”是指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学时中安排了2种国外基本不安排的内容,共占了两年时间,所以我们的五年制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只相当于国外的三年制,而七年制相当于国外的五年制,与美国、欧盟国家的医学教育学制相比,总体学制偏短。有专家在2006年7月在武汉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提出,医学教育的学制太多,会导致无法统一实施“医学教育标准”,医学生毕业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方向和标准不明确,并因学制、学历的混杂难以统一规划实施,而且,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区别定位不清,医学教改难度大,成本增加。建议将医学教育学制统一为六年制,在此基础上推行统一教学质量要求,进而统一毕业后教育和培训的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达到互认。

在我国,一个医生毕业后要成为一个医学专家,实属不易。医学生大学毕业了,国家的培养就算尽到了义务。能够分配到一个大医院或者跟随一个有名的医生,和分配到偏远的小医院,以后的前途会有天壤之别。作者的大学同学,二十年后,有的已做了十年教授,成为了有名的专科医生,有的到现在还只是中级职称。同样分配到大医院,跟随的名医不同,仍然有不同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医疗人才培养仍靠师承关系,现实中确实如此,老医生可以管小医生,主任和老专家可以管老医生,这种师承辈份相当清晰,不可逾越。主任和专家就是新医生的师傅。由于继续医疗教育的缺陷,向主任和老专家(师傅)学习成了医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师傅拥有的医疗技术是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中摸索出来的,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当然只传自己的徒弟,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就形成了师承关系。如果能够成为一家医院最重要(一般是最赚钱)的科室的主任,那就是医生在某医院学术上的最高追求了。当然,有了学术地位,在采用院科二级管理模式的医院,其收入自然也是最高的了。有些重点科室的主任,比医院院长还牛。大多数医生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所以,在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中指出,中国内地医生有39.57%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24%认为“极为恶劣”,仅有7.44%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良好”,而认为“极为恶劣”的比2004年增加了一倍多;有44.82%想放弃医师职业;91.9%认为自己付出与报酬不相符,超过一半认为医师的收入差于教师。  医生如此,其他的医疗专业人员状况就不言而喻了。

美国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名叫《实习医生格蕾》,描写医学院毕业的格蕾·迪斯以及几位同学在西雅图格蕾思医院做外科实习医生经历的故事,他们要在医院经历7年炼狱般的考验,直接受到一组熟练医生的指导,将他们塑造成技巧纯属的外科医生,如果不合格的则会被淘汰。尽管电视剧揭示了无论是医学还是人际关系都不能简单地以黑白来区分的深刻哲理,真正的生活总是在灰色阴影的掩映之下。从中,我们却可以看到,美国的医学院毕业生要成为一个医生的艰难经历。在美国,对于立志报考医学院、圆医生之梦的学子来讲,要成为美国医生意味着长期的艰苦学习、不懈的努力及超人的付出。要经历医学生阶段和住院医生培训阶段。要想成为一名医学生,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中学学习成绩,才可以向大学提出申请。而报考医学院之前,先要完成生物、化学、物理、英语之类的4年理工科大学本科的学习。到了大三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准备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了,医学院的录取主要以大学成绩、MCAT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一些基本技能为标准。被医学院录取后,接下来是紧张而艰苦的4年医学院的学习,一般到第二年或第三年,又得开始张罗参加USMLE(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即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了。这是一个更加繁复的专业考试,为在美国国内行医所必须。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首先面临的是选择一家名牌的医院完成自己的住院医生培养计划,其中竞争非常激烈。住院医生并不算医院的员工(Faculty Staff),他仅仅是在这个医院完成他的住院医生培训。当然,他也可以拿到一定薪水,一般在4万美元/年,所以,住院医生培训结束后,他还要再选择就业医院,成为某医院的正式雇员,名牌医院培训的住院医生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和个人发展前景。每个专业学科都有详细的5年左右的住院医生培养计划或手册。住院医生的体力和精力投入非常大,在这5年的训练中,还要完成难度极大的USMLE STEP III全国统考,这部分考试着重测试临床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病人处理能力。完成了住院医生培训并通过USMLE,即可以有资格成为正式医师……主治医生(Attending),独立从事临床工作。在业务上,你上面就再也不存在上级医生了。不论是主任也好,院长也好,在看病人这一点上和一个刚结束住院医训练的主治医是平等的。正因为各地医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训练,同一个标准治疗病人,在美国,很少有病人会不远万里跑到纽约或者洛杉矶去看医生的。正因为严格的训练以及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加上医院往往只固定护士,医生是签约和流动的,并且很多高水平的医生都有自己的诊所,承担了所谓“看门人”的角色,这和我国的社区诊所完全不同。所以说,医学教育的标准化和医生自由流动,才是解决我国大医院看病难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