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力营销”解读《楚汉风云》
营销是企业成就品牌的支点,也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透视历史的发展轨迹,其实亦不乏营销的痕迹。近日看大型历史剧《楚汉风云》,笔者深为其中的情节所震撼。拨开历史的烟云,分明可见这就是一部关于营销的宏篇教案,运筹帷幄的策划贯穿始终,每个章节、每个故事都闪耀着营销的智慧。本文试图运用“6力营销”理论,对其进行剖析与品味,重点从产品力、策划力、执行力与品牌力四个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希望能给广大的营销人士以启迪。
刘邦如何塑造产品力
一种产品要想畅销,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内涵,有鲜明的利益点;其次要有良好的品牌外延,可以印证其品质的优秀,这样才能拥有较好的产品力。因此,所谓产品力,除了产品本身具有的基本特质外,还需要包装,需要提升质感,形成更加丰富的外延。
《楚汉风云》中的刘邦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对“产品”进行包装的人物。平民出身的刘邦性格豪放,善于笼络人心,有仁者风范,颇具领导之才。对刘邦的性格,东汉马援说是“无可无不可”,这是一种非常适合干大事的性格。但刘邦没有帝王将相的家庭背景,“产品力”外延严重不足。怎么办?只有重新打造“产品力”,营造超凡脱俗之象,构筑成就大业之根本。于是,其母亲做的一个怪梦,被刘邦作为神奇的征兆,并由此引出“龙种”的说法,成为了刘邦抗秦起义时笼络人心的重要“筹码”。刘邦还炫耀身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说是代表了天上七十二颗星宿,自己乃真龙天子下凡,进一步宣扬“龙种”之说。就连在去咸阳骊山途中挥剑斩白蛇一事,也编出了广为流传的“赤帝之子与白帝之子”的故事,把自己说成是赤帝之子。就这样,出身卑微的刘邦不断为自己营造起了帝王之象,通过打造“产品力”的外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感召力,并赢得了万民拥护,从而迅速壮大了势力。
品牌外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品质感和价值感。基本手段是从命名、包装、产品核心概念、科技含量、消费者使用效果体验、专家意见等各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产品力的打造。古汉养生精在市场上畅销了22年,与通过品牌外延打造产品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首先从配方来源中挖掘出西汉的《养生方》作为产品的理论支撑,使其与西汉辛追夫人、素纱禅衣一起被誉为马王堆的“古墓三宝”,彰显了古汉养生精的传奇色彩,使产品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他如片仔癀从400多年历史的配方中寻找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河南宛西制药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借力历史名医张仲景的传奇故事等,都很好地丰富了产品力。
单凭策划力刘邦难取天下
《楚汉风云》中“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是一位策划大师。刘邦在取得天下后,深刻总结了自己成功的经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张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张良做营销策划,萧何抓内部管理,韩信搞团队执行,3人互相补充,共同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这是策划力与执行力的经典组合。
做市场与争天下,从战略角度上讲当然有所不同,但从策略的角度讲,在很多方面却有共通之处。古时争天下时有军师,现在做市场要策划人;争天下时讲计谋、讲运筹帷幄,做市场时讲定位、讲整合传播。当然,策划也并非万能,那些期待单凭一个策划便使产品或企业起死回生的幻想是不现实的。因为,策划力只是“6力”(产品力、决策力、品牌力、企划力、执行力、创新力)营销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医药市场营销环境有点糟糕,招商也遭遇到了大难题,终端零售商的崛起意味着市场格局已重新定义。随着连锁药店的日益强势,其已成为一股新兴力量绕开中间环节,直接向制药企业要利润,甚至拒绝销售低利润的品牌药,很多代理商也无法驾驭了。而很多品牌药企也是叫苦连天,认为连锁药店不遵守市场潜规则,扰乱价格体系。厂、商的利益出发点不同,如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协调,品牌药品可能会遭遇更严重的终端拦截,甚至被打入冷宫。因此,厂、商对话和互动就显得尤为关键。2007年,我们精心策划的“21世纪医药连锁高端论坛”主题活动分别在山东、湖北、新疆、湖南、广东等地展开,其意就在于为厂、商对话提供一个平台,既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又强化了营销系统中的执行力,这是策划与执行的一次很好的结合。
策划力与执行力二者相互依托,互相借力,方能成就品牌大业。
项羽单凭强执行力难成事业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执行力绝对强的人物,“项家军”也是一个执行力强势的团队。项羽之勇敢无人能及,被誉为战神。在举事之初,曾以区区3万人马“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40万大军,威名远扬,从而奠定了这位军事奇才的江湖地位。
从历史记载看,项羽不相信策划和谋略,其叔父项梁曾经力邀张良授其兵法,但项羽不屑一顾,认为是纸上谈兵。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帐下任执戟郎中时,曾多次举荐自己,大谈兵法,令项羽十分恼怒,认为韩信“所言非实战也”,不与理会。但项羽的确凭借自己的勇猛打下一场又一场大胜仗,这使得他对张良、陈平等谋士不放在眼里,最后连身边唯一的谋臣范增也弃而不用。可见项羽偏重执行力而蔑视策划力到了何种程度。也正是因为项羽重战术而轻战略的思想,忽视策划力,使得刘邦“宁斗智不斗力”,借助策划力以小搏大,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笔者在做营销咨询策划的过程中,也常常碰到一些类似“项家军”的企业。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医药保健品营销环境中,曾经成就了一批靠大胆、靠机遇发家的企业。过去不需要多少策划,只要打广告、努力执行就能成功。原因是那时几乎没有产品竞争,市场到处是空白。如今形势不同了,市场竞争白热化,品牌竞争“红海”一片,不讲究谋略,单靠勇气,还真行不通,至少需要更大的投入,而且收获甚微。仔细观察发现,曾经一些耳熟能详的产品已不复存在,一些叱咤风云的企业早已随风而逝,那些骁勇善战的领军人物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活得滋润、越做越好的企业或产品,基本上是重视策划力、懂得战略与战术合理设计与运用的。
我们肯定执行力,没有执行力根本谈不上成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执行力不是万能的。如果忽视谋略,不相信策划,在其他竞争对手既重视策划又重视执行的时候,这样的企业肯定会败下阵来,最终将被淘汰出局。
刘邦品牌力是这样炼成的
刘邦乃一介平民百姓,却在秦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夺得天下,开创汉室基业,可谓自夏、商、周以来平民当皇帝的第一人,这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刘邦在称王之路上一直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把自己塑造成贤者、仁者形象,虚己听人,善于纳谏,放手用人,任人唯贤,靠这些收买人心,最终一统天下。
最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困守汉中时,祭坛拜将重用韩信,感动得韩信死心塌地效忠自己;进入关中,与秦民约法三章,赢得老百姓的拥护;借义帝作文章,为义帝发丧,四处传送檄文,使征讨项羽师出有名,使得天下人心归向。这一系列政治谋略,让刘邦率领的“仁义之师”品牌力大大累积。
而刘邦的主要竞争对手项羽,在品牌力方面却屡屡失误。项羽的用人唯亲、偏重虚华、刚愎自用、固执拒谏、信谗多疑、忘功寻过、独享利益等性格,令其品牌力大打折扣。更为要命的是,其大破章邯后,因为粮食不足,又担心秦兵哗变,坑杀秦军20万,激起秦军的拼死抵抗之心。其后,率兵入关中,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致使秦民积怨更深;诛杀义帝,使得天下人心背离,内部军心动摇,西楚霸王势力集团趋于瓦解。
刘邦能够把握天下形势,从全局上考虑事情;而项羽能够冲锋陷阵,很好地指挥军队战胜敌人。刘邦的品牌力不仅表现在与西楚的抗争上,而且在统一天下称帝后,也有所体现,如其实行与民休息的战略措施,尽量减少战争,让民众休养生息,这种顺应民意之举,对稳固政权、长治久安功莫大焉。
品牌力需要积累,也需要传播;做皇帝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在药品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严重同质化、管理走向规范化、营销成本不断上扬、消费市场日趋理性的态势下,品牌力显得至关重要。不少企业开始从单纯的产品营销转入品牌战略营销。无论是修正药业斯达舒的“良心药、管用的药”,九芝堂六味地黄丸的“三百年品质”,还是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的“药材好,药才好”,都已经表明了一个趋势:药品营销迎来了品牌时代。过去那种依靠单一产品广告打天下的时代正在终结,同类药品的大量涌现也迫使企业不得不变换策略和战术。事实上,一个药品有多个厂家生产,药品法规又不容许强化商标名称与商品名称,注重自身企业或品牌的宣传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否则只会是给品类做广告,而非为自己做广告。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迫使企业在品种群上下功夫,这样更能带动企业系列品种的销售。
桑迪服务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神威药业)就是一个典型的靠品牌力累积的品牌,重点在两到三个省销售,回款就达2个多亿,实属不易。这个品种是完全靠渠道营销做大的,已经在河南、河北、山东成为心脑血管自主用药的强势品牌。2008年,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前有以天士力丹参滴丸为代表的大品牌分庭抗争,后有心脑清类药品的低价跟随,五福心脑清软胶囊面临的处境也非常不利。经过与神威药业营销高管的密切磋商后,桑迪提出了新的市场部署与品牌战略:针对产品自用兼礼品的特性,结合奥运年主题——奥运有5个“福娃”,产品叫“五福”心脑清,正好巧妙结合——提出“华夏传五福,盛世显神威”的品牌策略,在区域媒体上进行深度传播与演绎,巩固老市场,拓展新市场。依托亚洲最大的软胶囊生产基地、进口设备全自动化生产流程等优势,进一步提升神威药业现代中药软胶囊的品牌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