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报道邱镇沪会长文章专辑之三:
个人问题要服从革命利益
编辑同志:
十一月一日,你报登了潮安瓷一厂邱镇沪同志关于《青年人应该怎样对待恋爱婚姻问题》的这篇文章,读后深受启发。的确,一个青年人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处理的好坏,对今后学习、工作影响很大。就我自己来说吧。我原系陆丰县南塘公社资料员,今年上了大学。过去受到了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影响,资产阶级思想较浓,总想找个既有文化又长得漂亮的爱人,但没能达到要求,到了学校,终日为这而苦恼,往往地自我长叹,无心学习,造成单元考核的化学成绩很差。为恋爱、婚姻,而影响了学习进步,这是多么不应该呀!
团十大号召我们青年人在新长征路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青春。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决心摆正个人切身问题同革命利益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趁着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时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功关。
汕头农学院 蔡远志
(刊载《汕头报》1978年11月18日)
邱镇沪和他的佳作
微波
青年业余诗作者邱镇沪,是诗坛上的新秀。他,一九五六年生于潮州市枫溪镇。一九七七年进潮州市瓷一厂做工,一九七八年开始从事业余诗歌创作,崭露头角,先后被接收为中国当代文学研讨会、中国乡土诗人协会、 C S诺贝尔诗歌联谊会、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至今,他已有300多篇作品在省、地、县、区有关刊物上发表。他的部分诗作被《当代诗歌》月刊社收入专辑。他的佳作《月亮啊,我寻找恋人》一诗在东方诺贝尔大学学术委员会、C S诺贝尔诗歌联谊会、江西省青年文学创作委员会、《华夏诗人报》联合在江西庐山举办的诗歌笔会上博得好评,荣获特别奖。
月亮啊,我寻找恋人
邱镇沪
当独自一人的时候
夜色里,我常常有所触动
任情感的奔泻
我长久地眺望天空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
呵,十年前,你选择了夜晚
选择了亲呢
选择了羞涩……
――倾诉着爱的衷心
于是,有过许多的私语
有过许多许多的欢愉……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理解
命运便同你
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呵,十年了
如今,你在何处飘零
昨夜,你的笑声飞入我的梦
只望我们心钟指着那一刻
等待每一趟误点的列车
茫茫人海,人海茫茫――
月亮呵!请寄去我痛苦的砝码吧
我寻找恋人
份量是那样的真诚!
(刊载《潮州工人》第九期 1987年9月1日) 微波:原名李建伟,《潮州工人》编辑;现澳大利亚潮汕青年联谊会副会长。
邱镇沪作品集在市新华书店发行
本刊讯 枫溪瓷一厂工人,中国当代文学会、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理事邱镇沪同志的作品集《邱镇沪诗集》、《邱镇沪获奖作品集》两本书最近在市新华书店发行。
(工宣)
(刊载《潮州工人》1994年12月16日 总第189期) 工宣:原名林淳权,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
鸣 谢
枫溪邱镇沪近期将家中藏书近千册赠送《绿报》并已由本报转送学生,对此热心行为表示感谢。
(刊载《绿报》第71期 1997年5月1日)
异 彩
郭瑞琳
邱门长美江山美,镇国雄威日月威。
沪剧潮腔精彩至,赏花时节伴春归。
(刊载《斧头三下》二00一年三月一日)
我记着你
苏小琼
笔者与名人邱镇沪曾有过一段亲密的交往,了解邱镇沪,同了解自己一样。作为女人,邱小玲令我羡慕。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因为借书
邱镇沪少年时期,他的“物件”就只有书,和朋友换“物件”,也就大体只有书。
1979年冬的一个晚上,西沉的太阳,在远边的山,跟着云朵捉迷藏。24岁的邱镇沪一脸正气,穿着白衫蓝裤,在长美四房路,和另一个朋友到另一个朋友家做客。回家的路上,碰到了长美小学邱校长的女儿邱小玲,她说学校的老师们帮她家收割水稻,她从田里送饭回来,她邀请,到她家去做客。邱镇沪心里想:去啊,去向她爸爸借书。
因为借书,邱镇沪和邱小玲有了许多共同语言,日复一日,每当眼光相遇时,他们总感到很兴奋。
开心时刻
邱小玲父母都是教书,家里藏书多。这一年邱小玲从原来大队合作医疗站转进十月瓷厂做工。一些工艺上的操作,常常跑来和邱镇沪交流,他们经常挨在一起。
此后靠得更紧。有一次,两人到凤塘戏院看戏,回来的途中,自行车后轮胎破,邱小玲坐前架,那晚,他们第一次拥抱、接吻。后来,邱镇沪回忆说:“她在我车架坐时,就是我生命的节日。”
再此后,他们山盟海誓,互赠诗留言:“骨清肉嫩非俗流,声音美貌露温柔。”“贫寒门第人争气,情投意合到白头。”
“三人”,出现在十字路口
结婚后。住家在市街,邱小玲学做生意,而邱镇沪?在工厂是工人,在文艺界,是诗人,在生意场上,帮着妻子,当商人。因为“三人”,邱镇沪常常苦恼。俗话说“事事能,无样精。”何去何从?邱镇沪站在十字路口。
邱镇沪这样想,等赚存钱,买下另一处房子当“写作小屋”。妻子深表支持。眼下,是如何教好孩子,她又补充着。
和邱小玲相处的日子,邱镇沪说:“她最大的优点,就是忍耐。”
起床打牌
一天早晨,阳光明亮,邱镇沪在床上睡不着,正在构思一个中篇小说,而睡意朦胧的妻子说:“昨晚次日3时才关店,你如果不想睡就起床打牌。”
也好,少了“牵肠挂肚”。邱小玲忙着自己的业务,邱镇沪有邱镇沪的“世界”。有时他们是十几天没有对话,而邱镇沪并不责怪她。她们的生活就是这样:象两颗生长在高山上独立的木棉和橡树。
(刊载《前锋报》1996年第一期)
话说邱镇沪
陈安会
12月6日,潮州日报《社会与家庭》版,发表了邱镇沪、邱小玲婚恋纪实文章《有情人喜结文字缘》,人们奔走相告,争购当天报纸。
读书,讲“古”是习惯
跟一般工薪族不同,邱镇沪不习惯穿那些看上去很“亮”的衣服,随随便便,很不惹眼,但细看精致、大方、整洁。
上班讲故事,谈“五行”,无论被问的问题有多无聊,或者令他尴尬,邱镇沪都以认真的表情,一一回答。秘密就是到他未婚妻那里借书。人活着为了什么?他喜欢安静,认认真真的想着这个天天想的问题:“我常常捧着书,寻找警句,写些短文。”
完成工作任务,发表文章同样重要
1977年2月,邱镇沪进国营潮州市瓷一厂,开头安排在成型车间,每天生产汉碟、鱼盘等产品,上班完成工作任务,下班写诗。“工厂我是先生,工厂以外我是诗人,大家都这样称呼我。我觉得完成工作任务和发表作品同样重要。”
写是迫出来的
1978年11月1日,汕头报发表了邱镇沪的《青年人应该怎样对待恋爱婚姻问题》,文章提到青年人要为“四化”多学文化,减少谈情说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世界观的改造和革命利益上。后来一段时间,工厂的工友发现邱镇沪的签名信件少了,碰遇到他便问:“最近有什么新作?”邱镇沪至今能出版5本书,都是“迫”出来的。
爱情不能有杂念
和邱小玲结婚20多年,生二女一男。可直到建楼才有合作机会,建楼毕,邱小玲开店负责日常生活费用,邱镇沪则负责还债及“后备力量”,而今,邱镇沪广积粮,邱小玲不称霸。有时吵架,都是些小孩学习方法的见解,说到爱情,邱镇沪说:“男人眼光要高,不计较小节,不然就会有杂念”。
(刊载《远方》2002年第1期)
一生与文学相伴
伍杰
前些日子,广东作家邱镇沪先生寄来一叠厚厚的《邱镇沪年表及其它》稿笺,要我协助编印出版。当我翻开浸透邱镇沪先生一生心血的文字时,便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字里行间一种生命之光的闪现。通过他的年表,我不难得出这样一种印象:一生与文学相伴的人。
他热爱文学,八十年代就风风火火地创建文学创作组织,主编《含苞集》,为枫溪的文学创作活动奔波。在当今人们都在为满足物质生活而奔波的时代,他文心不改,仍然坚持他的文学事业,搞文学沙龙,培育青年作者,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精神是相当可贵的。
这部《邱镇沪年表及其它》,以大事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邱镇沪先生1956年――2001年这45年间所走过的人生历程,而更多的记载了他的文学生涯,这是邱先生几十年来用文学的深切真情、深刻的人生感悟写成的生命轨迹。
他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也没有惊世之作,但他的作品却很朴实,象阳光下的露珠,流露出生命的真情。他在《月亮啊,我寻找恋人》写道:“如今,你何处飘零/昨夜,你的笑声飞入我的梦/只望我们心钟指着那一刻/等待每一趟误点的列车。”将诗人对一个恋人的思念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
邱镇沪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获得了许多奖项,得到了读者与社会的承认,这都是过去,而现在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文学会之中”。我相信,在今后的文学生涯中邱镇沪先生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
(刊载《邱镇沪年表及其它》2002年1月)
伍杰:《当代作家》报执行主编。
走近邱镇沪
邱志勇
近日,在文友家中无意间读到《邱镇沪年表及其它》一书,邱镇沪,写诗!因为职业习惯,夜间笔者我拜访了他。
邱镇沪毕业于河北当代文学院新闻系专业,现为广东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潮州市枫溪区文学会会长。踏进家门,他一见如故,提起他的枫溪区文学会,他兴致勃勃介绍。很难得,处在当今市场经济,一心一意搞创作的人少。且组织结会,交流研讨,赠书辅导,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潮州出了个邱镇沪!笔者问邱镇沪,对文学会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打算,答曰:“一是团结不同层次作者,多出精品。二是办成集团公司,文字当头。”
邱镇沪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他夜以继日的搞创作,他把写成的习作分成若干个集子,打印装订,分送给文友和一些熟人看,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的加厚艺术功底,提高写作水平。那时,他天天处在创作冲动之中,很少睡眠,整天冥思苦想,完成了《邱镇沪二行诗集》。觉得奇怪的是,睡时,也进入创作状态,诗《水塔》、《夜序》、《竹》等都是在梦中产生,醒来记下。
“当灵感在脑海中震响/夜/便不仅仅属于睡眠//夜,精心为黎明编织五彩的衣裳/于是,作品伴晨光一道诞生。”(诗集《两片新叶》)
打铁全靠本身硬。后来,他干脆抛弃构思,信笔写来,当时正值年轻,精力旺盛,始终处在狂热兴奋中。“说实在,有一段时间,上班时我甚至神思恍惚,泪眼汪汪,我们的车间主任和同事,却开玩笑说闲话:‘先生、先生、先生先死’。”每每这样,我都走出车间,举头仰望天上飞鸟,轻声感叹:“人各有志!”“大鸟飞高,小鸟飞低。”
不久,邱镇沪的作品陆续被报刊采用,汇款单有时一天四张,邀请参加全国笔会、演讲、领奖等……主任变样了;同事改观了;天天请吃小食。
起初有人认为邱镇沪的诗不像诗。潮安文联主席林少亮却认为邱镇沪有自己的特色。是特色还是不像诗?他想改转去,却毫无成效,庆幸的,好在有报刊发表。
为了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1981年夏天,邱镇沪参加了潮州市文学讲习班的学习。东门楼三楼,71人接受着文学创作培训。
在此期间,杨越、秦牧、黄雨、范怀烈、王文锦、方亮、程贤章、王杏元、仇智杰、陈焕展等知名作家为他们讲课,共同探讨文学创作路子。此外,他还结识了后来成为作家的陈耿之、魏清潮、刘宏沛、陈锡权等文友。
在这诚而庄重的氛围之中,邱镇沪不仅在文学创作方法上有了收获,(全班有多数人发表习作,他的寓言《指示灯和萤火虫》是第一个发表。)如何真诚做人,真诚涉世也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他的心灵。三个月学习,最后安排到石庵旅游,人到目的地,班主任蔡泽民说:“在这里举办诗朗诵,回家结集《石庵赋》。”于是,一律进入“角色”,现炒现卖。
那时,邱镇沪天天自我欣赏,自我打动。每天下班回家,胡乱吃一点东西,喝一点凉水,先坐下来酝酿感情,很快进入创作状态。半个月左右,长诗《凤阳一家》便脱稿了,他将稿子托朋友打字,直寄《广东公安报》,十多天后,接到《广东公安报》编辑欧阳丹玲的来信:“邱镇沪同志:长诗转给《广东消防》,盼请继续来稿……”
二个月后的一天,邮差呼唤:“邱镇沪,盖章。”
每当邮差呼唤,他都用颤抖的声音喊道:“发表啦,发表啦。”然后拆开信封口,查书目录,并把书一一递给大家过目,后又小心翼翼地收回……
1982年5月,邱镇沪的女儿漪丹出世,他原以为,随便喂她点东西,然后让她进入梦乡,总之,吃吃睡睡,到一定时间就自然长大了,哪晓得邱镇沪想得太简单,女儿的生命并不按他为她设计的轨道运行,忽而屎、忽而尿,夜哭好玩,他不能袖手旁观,他得伴妻子一同干。
日间时间还工厂,夜里女儿抢走了他的时间。文化馆馆长曾庆雍说他发表多,什么体裁都有。自从有女儿起,他便利用零碎的时间写起诗来,只能以诗歌为主体,因为是零碎时间,写短!
有了女儿,也就有玩具,到女儿进入幼儿园那段时间,他写了近百首儿歌。最为成功的是《童潭涟漪》、《童心世界》二个组诗。七十多岁的汕头老作家沈吟特别欣赏《吃饭》:“爸爸从城里回家/给小丹买一个布娃娃/吃饭时/小丹要两碗/说一碗给她自己/一碗分给布娃娃。”说诗写得有童真而大加评论。
1985年1月,他参加了辽宁《当代诗歌》月刊社函授,他把第一个诗集《瓷乡之歌》整理,在内部刊出,书名《两片新叶》。11月,月刊社寄来书捆,他四处赠送,潮州市潮剧团李群英老师看后很赞赏,把这书的消息告诉了其他文友,已是下身瘫痪的汕头老作家沈吟接到赠书,第二天写来长达8页的回信。后来,“灵通人士”报道,听林继宗秘书长说,邱镇沪凭《两片新叶》加入汕头市作家协会。
不久,四川某报的文友帮他联系了香港讯通出版社,出版他的诗文集《邱镇沪获奖作品集》,一切就绪,出版社却来函称:为了避免亏本,作者必须包销总书量70%,“功夫在诗外。”他不禁苦笑起来。
该不该出版第二本书?邱镇沪一边结集,一边拉赞助、卖书,一口气出版了五个集子。
1990年2月,他揣着作品剪贴本以及一系列征文获奖证书,入编了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编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中青年诗人传略》一书。
接着是电视台、电台,报刊的采访和报道。1991年开始,他又第二次全力以赴投入写作,什么体裁都写,发表不了的藏起来,这段时间,象他女儿一样捣蛋,精力过剩。提笔的时间,每天平均4个小时。写!写!写不成文章就是强坐下来,直到头昏脑胀,思维散乱,才洗澡睡觉。
如今,他已47岁,也许还拥有47年的时间,他要写!要写!过长江,过黄河,过国界;写作二十多年,他曾千百次认定自己是写作的料。近几年,广东电台、汕头电台、潮州电视台、潮州电台、《华夏诗人》、《潮州工人》、《马超龙雀》、《鸳鸯溪》、《文化信息》、《潮州日报》、《当代作家报》等报刊,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他的创作成果、业绩。其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短诗选》、《中国当代乡土诗选》等11种选本。出版专著近10部,主编《含苞集》,《枫溪文讯》、《长美民俗》等10多辑。获“91·中国诗星”、“1994·中国当代诗歌奖”、“二十世纪专业领域贡献大奖”、“跨世纪优秀人才奖章”等25项奖励。创作传略分别载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533-534页)、《中国大文化英才传略会典》(186-187页)、《中华写作英才》(159页)、《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八卷·772页)、《中国世纪英才荟萃》(529页)、《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第一卷·上·661页)、《世界人物辞海》(第二卷·896页)、《中华成功人才大辞典》(878页)等40多部辞书。
据笔者了解,写小说、散文、诗歌,写诗歌的人数最多。也许邱镇沪的成功部分值得诗歌作者的借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回家路上,我用心的声音在说:走近邱镇沪!
(刊载《滨海诗刊》第二辑 2002年)
读邱镇沪的诗
洪巧俊
“诗是心灵对人与世界的理解,是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当我读诗人邱镇沪《烧窑师傅》、《窑车》、《瓷厂》、《烟囱》等诗篇时,著名诗人韩作荣的这句话再一次触动了我的心弦。邱镇沪那一篇篇情景交融,给人以一种色调鲜明、高远、宁静境界的诗篇,难道就是我所需求的“魅惑”?
对于诗性意义的发掘和构思,需要诗的敏感和直觉的第三只眼睛。这便是在寻常中发现不平常,在别人司空见惯的表象中发现深刻的内涵。诗人邱镇沪从窑炉里奏鸣了他的歌,挖掘出不同凡响的诗性意义……“他在窑中生/窑成长着他/他把热情填进窑炉/窑炉奏鸣他的歌/他把汗珠滴在窑上/窑奉献出再造之果……”让我们体察窑中生命中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诗性意义中的想象性含义以及情感起伏跌宕而形成的内在节奏和旋律感。
诗的感觉不仅仅是艺术的感知和想象,亦有对所感知的事物的在不同背景下的理解,进而渗透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如诗人的《瓷厂》——“遂道窑的烟囱/高高地站立/瓷厂,用故事砌成/……从栏杆式、曲尺式/三合院,到楼阁式/厂房已不再落后/太阳从窗外斜着脸/说着新鲜说着希望说着惊喜/瓷厂,一片生长金子/生长外汇的土地。”
里尔克有“诗不徒是情感,而是经验”的名言。诗的经验,或许可以理解为“经历和体验”,是一种生命化的感受状态,是主体与客体的合一。诗人邱镇沪家住南国瓷乡枫溪,长年累月生活在“瓷艺”中,而得到“心灵的感觉”。
“夜睡/您思乡的心却醒/灯熄/您望梓的眼更亮/明月说:我陪您/陪您/还有时间老人/祖国母亲/和我一颗盼您归来的心”。这是《致一位老侨胞》,或许诗人借了李白的《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潮州是著名的侨乡,生于斯长于斯的诗人更加懂得游子思乡的心境:“灯熄/您望梓的眼更亮/明月说:我陪您。”
之外诗人的《南国瓷乡陈列馆》、《窑车》、《责任》、《水》等创造了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
诗的意境的形成,是一个创造过程的结晶,是心灵与形象的经过感情而凝结出来的有别于现实的又一个世界。对于创造者来说,重要的是在于过程,对于欣赏者来说,意境是感染力,是一种熏陶,是一种氛围的笼罩和渗透,是精神的升华,是一种美的感受。这些诗篇虽是诗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作品,但今天读来,却还能如此让人产生共鸣,说明了诗的生命力仍在,只有好的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的洗礼。
(原载《枫溪文讯》第六期 2003年1月)
简 讯
近日,由邱镇沪、林礼腾主编的《中国瓷都陶艺家名典》一书问世。 (石遇贤)
(刊载《潮州日报》2007年6月21日)
简 讯
近日,由邱镇沪、杨旭绵编著《中国瓷都·潮州0607》一书问世。
(石遇贤)
(刊载《潮州日报》2007年7月2日)
瓷都又添艺术新书
近日,由潮州市枫溪区文学会编印的《邱镇沪艺术活动》一书问世。
《邱镇沪艺术活动》为16开本,铜版彩印。广东省枫溪陶瓷工业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维潮速写人物封面。全书以图文并茂形式,记录讲述邱镇沪被聘为2006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评委、组委会副秘书长以及组展到江西景德镇、广西南宁等地活动片断;封底是邱镇沪出席2007年6月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陶瓷产区发展经验交流会”照片。
据业内人士称,《邱镇沪艺术活动》是书中主人公“提高发光度”的又一角色转换。该书编印成册,对于广大从事陶瓷艺术工作者将起到精神方面的促进作用。
(蔡述湘)
(刊载《羊城晚报》2008年3月27日、《潮州日报》4月3日)
文图并茂 油墨香浓
《邱镇沪艺术活动》一书出炉
本报讯(驻潮州记者苏桂香 通讯员陈玉娥报道)近日,由潮州市枫溪区文学会编印的《邱镇沪艺术活动》一书问世。此书16开本,铜版彩印,由广东省枫溪陶瓷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维潮速写人物封面。全书以图文并茂形式,记录讲述邱镇沪被聘为“2006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评委、组委会副秘书长以及组展到江西景德镇、广西南宁等地活动片断。封底是邱镇沪出席2007年6月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陶瓷产区发展经验交流会”照片。
据业内人士称:《邱镇沪艺术活动》一书为陶瓷艺术界人士做指引,编印成册,对广大从事陶瓷艺术的工作者,将起到精神方面的促进作用。
(刊载《陶瓷视界》2008年4月4日)
校园师生联手构建“文化长廊”
本报讯(驻潮州记者 苏桂香 苗桂勤报道) 3月23日,“2008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师生作品展”在潮州市人民广场文化长廊举行。
开幕当天,广场锣鼓喧嚣,非常热闹。潮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耿之、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史民出席开幕式并揭幕。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张森镇校长、潮州市卫生学校姚镇坤校长、潮州市陶瓷工业协会邱镇沪副秘书长、潮州市农业学校郑金汉校长、汕头市工艺美术学校王泽声副校长等单位嘉宾50多人参加,同时还吸引了上百市民驻足观看。此次展会共展示出教师成果作品200多件,学生毕业作品500多件。作品包含陶瓷造型设计、陶瓷装饰设计、装潢美术设计、工艺雕塑、工艺绘画和电脑美术设计等,既有学校教师近年来在全国、省、市获奖的部分力作,也有教师近期的新作和学生的优秀毕业作品,作品档次高,品种齐全。
据悉,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省属中等工艺美术学校,隶属省教育厅直辖管理。学校位于广东省最大的工艺美术陶瓷产区——潮州市枫溪区,是全省陶瓷、轻工美术设计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据了解,此次在潮州本地举行校园师生作品展览将进行到3月31日,重点是进行学校形象推广,让更多潮州人士更好认识陶瓷学校。
(刊载《陶瓷视界》200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