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追讨污染费质疑往届村官


在任17年,10年污染费不明去向;500万矿山无偿转让,占用集体土地建私宅,受了处分职务得到升迁;村民“捧着金碗要饭吃”……

 
村民追讨污染费质疑往届村官
记者 罗日丁  特约记者 张雪 宋晓林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杨家甸村周边大概有几十个矿区,有近150家大窑在生产。杨家甸大部分土地被占,村民占有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按照常规,矿区占地应给补偿费和污染费。2008年,该村村民赖以谋生的“露天矿”被停开采,收入受限一梦惊醒,村民拈指算来竟有10年企业所交“污染费”不知所踪。因此对原来村官在职期间所作所为产生质疑,并要追讨知情权和“污染费”补偿权。
疑问一:十年污染费不知所踪
     誉有“世界镁乡,滑石之都”的海城,群山百态,千峰竞秀,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菱镁矿占全球储量的1/3,滑石储量居世界之首。近年来,众多企业纷纷来到海城投资建厂,杨家甸村便是其中之一。
     据村民们介绍,杨家甸村周边大概有几十个矿区,有近150家大窑在生产。以前每人大概分3分地,村民摊到好的地就少分点,摊到低产的地就多分点,现在杨家甸不足六百户人家大概2000多人,平均每人分到的地不足半分。整个杨家甸几乎被矿山包围了,村里的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工厂生产产生的粉尘严重影响着村民们的生活,侵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村民们表示,原来的杨家甸土地肥沃、天清云淡,庄稼长得也不错。“现在咱杨家甸被100多个镁砂窑包围着,村里的地都已经被污染,自家的地种了四茬都长不大,园子里的大葱栽上就死,根本就种不了。早上起来,院子里的粉尘老厚了,能撮起一锹的灰,房子上的瓦也有厚厚的一层粉尘。整个村子都雾气遭遭的。现在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窑都已经停产,要不根本看不到蓝天。村里征兵体检,以前不合格的也就占2%,现在20%都打不住。”村民抱怨不断。
     据了解,在杨家甸落户的企业每年都要向村里缴纳污染费、占地费等费用,这其中污染费是分发给老百姓的,占地费留作村里财政支出。以往,村民每年可以分到一些钱,后来,杨家甸换了新支书于某,情况有了改变:他任职的头七年里村民多多少少也得了一些,但在1995年—2005年的十年间里,杨家甸村的村民却没有见到一分钱。村民们向村里索要这十年的污染费,这位村官说钱都已经给村民发福利了:给每户每年免20个电字,发点米面油之类的,钱不够他自己用做小买卖的钱又添了一万六。
     村民说:“这几年的污染费村民要得紧,村里就将2006年和2007年的分了下去:每个村民100元,有地的村民每人分100元,房子的补偿分30—50元不等。但实际上村民应得的污染费远远不止这些。”
疑问二:集体补偿款流向了个人
     村民还反映一家镁矿液化汽站占地未给村民做补偿一事。液化汽站建在杨家甸土地上20余年,于某之前的两任书记都曾与镁矿交涉过补偿问题。
      原任杨家甸村书记85岁的浦某告诉记者,海城镁矿液化汽站在建立之前,从一个村民手中买了3亩地,这地与村里的地接着,于是镁矿就把村里的地给占了。“他们占村里的地,按照经济面积给算的,那荒山荒坡都没有算。占了多少地,这么多年我也记不清了。”
     “1987年至1988年期间,我开始与镁矿交涉占地补偿的问题,要占地费12万,镁矿只同意给9万。寻思镁矿添点儿,咱们再去点儿,没等完事,我就下去(退休)了。据群众反映说,下任书记向镁矿要20万,每年给每户一罐液化汽。他干了两年就下去了,接着于某上任。”老书记说,“当时土地局支持咱这事儿,下来丈量了好几回,那领导现在已经退了。我下任的书记已经不在了,有些事情没法儿证实了。”
     据村民讲,于某上任后,安排他妻子在镁矿液化汽站当会计。镁矿以照顾本单位职工之名给了于某妻子一套七八十平米的楼房,说给的是职工楼。村民则说:“他妻子原先是牌楼商店的员工,属于海城大集体职工,她的编制根本不在镁矿。”从此液化汽站补偿的问题再没有提过,村民怀疑就是这套房子其中有问题。
村民反映情况,有关部门答复:杨家甸和镁矿打官司,杨家甸输了,地是镁矿的,根本不存在占地一说。村民则表示根本没有打过官司。
疑问三:受处分反而升迁
     在杨家甸村有一块机动地,大概有五六十亩,村民说是村里最好的机动地,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村民称之为“养老地”。
     据村民讲,于某未经村民同意,私自在这里建了住宅和鱼池,毁坏土地8000多平方米。海城市纪检委对此事进行了调查,认定于某总计占地4000平方米,并做了处理:于某所占土地其中3000平方米有合法手续,其它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罚款10元,于某留党察看处分。村民表示:于某出示的所谓合法手续其实是用别人的证冒名顶替骗过了调查。
     于某在留党查看期间任某办公室主任。在村民眼里:有关部门的处罚不但未影响他的仕途,反而使他顺利升迁。
     对此村民意见颇大,他们表示:于某任村书记17年,个人奔“钱”途:2006年于某以村里的名义申请对杨家甸北山滑石矿进行探矿。在探矿期间他盗采国家资源,后来又以500万的价格将该矿卖给了落户杨家甸的另一个较大的公司,村民没有从中得到实惠。中央要求全国的乡镇成立理财小组,辽宁省在牌楼镇的各乡镇做试点。杨家甸村的理财小组由3个村民小组长和一个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曾多次提议要求村里公开财务账目,让村民知道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但是村里的账目始终没有公开。而且,最近杨家甸村的一处露天矿由于人为干扰停止了开采,甚至排险工作也进行不下去了。这给一向靠山吃饭的杨家甸村民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村民推测是于某幕后操纵现在的村干部又把集体财产转卖了出去。村民表示:污染费、占地补偿费涉及到杨家甸村所有村民的生计大事,他们一定要弄个明白。
     记者来到牌楼镇政府,了解关于污染费的相关情况。信访办工作人员称镇里的领导已经深入到各企业中,并与企业领导一起感受到了矿山的污染,但是这些企业的污染费不好收,镇政府每年都要给村民补贴一部分。当记者问到政府要补贴多少,发到村民手里的又是多少等具体问题时,工作人员则三缄其口。
随后,记者想通过牌楼镇政府联系已升任某办公室主任的于某,但是由于相关部门的不配合未果。
     温总理说过:“民生无小事”。相信有关部门会积极调查处理此事,给群众的质疑一个圆满的答复。
 
责任编辑:黄志雄 陈聪文
                        来源:当代商报《维权万里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