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要么被家长当作皇上,要么被当作奴隶,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做囚徒。
我们看现在的家长,在物质上给孩子的是能给多少就给多少,要啥给啥,物质上需要的满足了,不需要的也满足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在物质上的所得,并不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得来,他就无法学会珍惜,更加学不会自力更生,自信自强更不知从何而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继承了巨额遗产的,大多都不思进取,英武剽悍的八旗子弟,没有被强大的对手打败,却是被自己的富有打败,几代以后的八旗子弟,早已沦落为纨绔子弟,整天提笼架鸟满街溜了。
在物质上过度的丰富的同时,孩子们在精神上却被视为奴隶和囚徒,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上什么学校,由父母选;读什么课程,由学校决定;是否优秀,要听教育体制的安排。除了繁重的学校功课,还有繁杂的课外补习班、进修班等着你。什么英语补习班了,音乐补习班了,钢琴课了,舞蹈、书画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的家长真是高瞻远瞩,志向伟大,全然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和天赋,一心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培养成全才,结果培养出的却是一堆蠢材、奴才。
等到高中毕业,父母又开始操心了,应该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呢?嗯,早在孩子还在上小学初中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开始到处询问专家,什么专业最热门,什么行业最吃香,将来毕业之后收入怎么样,早已问得一清二楚,到了该填志愿的时候,家长早已成竹在胸,却很少考虑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也有的家长,会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譬如自己从小想当歌唱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可能就想着让孩子替自己实现这个愿望。但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志趣呢?不知道。
很多家长,与其说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如说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考了高分,考了名校,家长天天在外面炫耀,好像这样能够给自己脸上贴金;孩子成绩不好,家长觉得丢面子了,丢人了,会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训斥里带着恨铁不成钢之意:“你看看人家隔壁小三,人家考上什么什么学校,你再看看你自己,你就考这么点分,你说你丢人不?”
有些老师也是这样,班上带出了好学生,觉得自己无上容光,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成绩很差,那见了这个学生就跟见了仇人似的,恨不得他不在自己的班里才好。
我认为:
不懂得关爱自己的家长,会把他的孩子当作宠物来养。
教育工作者,必须先学会关爱自己,才懂得付出关爱给学生。
早在几千年前,儒家就提出了“推己及人”的思想,其实老祖宗早就讲过要先关爱自己,不懂得关爱自己的人,怎么可能爱别人呢?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如何知道尊重别人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讲要先丰富自己,然后才能经营好家庭,然后才能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
但是多少年以来,我们倡导牺牲奉献精神,要不顾自身安危,不考虑自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要无私奉献,哈哈,最好是累死在岗位上才是好同志。说白了,很多老祖宗的学问,都被统治者利用来做愚民政策了。我们的领导,更多关注的是政治。
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有没有才华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听话。但是这样的愚民政策,是不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的,更加不适合已经越来越追求个性发展和自由的新生代。
我认为,再好的教育都不能剥夺孩子思考的自由,而现代的孩子,缺的不是钙,而是爱。缺钙可以吃盖中钙,缺爱吃什么?
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没有得到充分爱的滋养,在学校也没有学习到如何去爱。到了社会,更加不懂得如何去爱,只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到了自己组建家庭,也不知道怎么去爱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人格不完善都肇因于爱的缺失。
现在很多家长大多以为用物质就可以替代亲情,殊不知他们的时间,远远要比给孩子的物质更加有价值。他们只懂得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很少给孩子探索世界和思考的自由。
我们的学校提供的是标准答案,但是人生哪有标准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