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死了,三聚氰胺的幽灵还在
4月7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批破产财产在河北省嘉海拍卖有限公司进行了拍卖,河北贝兰德乳业有限公司和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成功回购了原属三鹿的股权(8日新京报)。
“三鹿”商标评估价值曾经高达149亿元,原本以为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破产后的“三鹿”商标价值不复存在,亦无人敢于问津,然而,没想到还有不少人“感兴趣”,几个经销商明确表示会参与拍卖。这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被拍卖出去的三鹿资产里,是否仍然残留着三聚氰胺的成分?
本来,作为一种商业行为,谁愿意接手“三鹿”商标及其技术,有没有风险,有多大的风险,那是商家的事,用不着别人去过问,更犯不着大惊小怪。问题在于,这些意向人和经销商感兴趣的是:“这个商标在一些农村市场,仍然有很大的知名度”。
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农民维权意识不强,以及维权渠道不畅等多种因素,农村消费者的维权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往往在农村市场长驱直入,有人形象地把农村比喻为“消废品”市场。“三鹿”商标竞买人没有透露重振三鹿的其他什么招数,却看中其在农村依旧存在的知名度,将目标锁定农村市场,怎能不令人后怕?
作为国内奶粉第一品牌,三鹿曾经辉煌一时,而它的倒掉,正是由于其无视国家质量管理法规,漠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的结果。三鹿死了,别再让“三聚氰胺”的幽灵继续游荡。无论是商家,还是监管部门,都该从沉闷的拍卖槌声中得到强烈的警示。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4/08/content_11146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