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城市贺州市的特色旅游文化


 

边缘城市贺州市的特色旅游文化
                              [ 09-04-27 ]     导师 甘丽      作者魏龙生                              
    边缘城市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关系,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冲突性,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边缘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来源》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现代发展的推动力。贺州市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特色旅游文化。
1)边缘城市—贺州市
 边缘城市指的是接受本省中心或省会城市辐射较小的城市。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处于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东与广东省肇庆市、清远市毗邻,北与湖南省永州市相连。操普通话、粤语、客家话、桂柳话、西南官话等种语言。即将建成的洛湛铁路、桂梧高速和广贺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围绕“提升档次、打造品牌、抓好促销、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设和完善了一批旅游精品景点,积极发展旅游工艺品和观光农业,加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5万人次,旅游收入6.2亿元,入境游客在广西仅次于桂林。
贺州市也是民族边缘城市,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瑶族,尤其是在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瑶族支系--土瑶风情独特迷人,有瑶家迎亲、拜堂、耍歌堂、上刀山、土瑶长桌酒、饮酒歌、舂糍粑等。每年农历10月16日是这里有名的盘王节,广大瑶胞载歌载舞、庆丰年、颂盘王,吸引了各地瑶胞数万人参加。另外,还有浮山歌节、花炮节及富阳街灯节等各民族节日庆典,都体现了贺州的民风民俗,悠久历史和光辉文化。  
2)特色旅游文化
      贺州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旅游城市,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
 
古郡遗产—临贺古城
 位于贺州市贺街镇,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是广西四大古城中唯一保存好的一座历史古城,被国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现该诚共有三个城址,最早的城址位于大鸭村,称旧县城址。该诚目前尚有西汉时期的东南西北四道城墙和东南两道城门,及北、南护城河,约西汉中期城址迁往今长利村境内的临贺两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称洲尾城址。该城址纵横约三千米,由于历年洪水、淤泥堆积,现仅有南城墙露出地面300余米到东汉时期,城址再次迁徙,移到今天的河西街,称河西故城,此后一直到1951年县城迁往八步为止。这里一直是临贺古郡的治所所在地。现河西城址在河西有主城和附城之分,在河东自明以来又形成一个次生城区。
 在附城的南面北三面有一道长1100余米的东汉夯土城墙,该城墙高约6--3米,宽2.5--4米,夯土墙外有东汉护城河一道,宽3--4米,深1.5--0.8米。
 在主城的东南西三面各有一道自宋以来包砖城墙,西南二面各有五代护城河一道,东以临江为天然屏护,北段城墙和护城河俱毁。在主城内保存有庙、祠堂、捕厅、衙门、义仓、会馆、文庙、学宫、石板街道、古井、古塔、民居、码头及水门等。能完整地展示古代城市的多种功能,如行政、教育、文化、宗教、交通、贸易、防御等。
     在临江东岸与主城隔江而望的是明以来因集市贸易的发生及城市功能延伸而自发形成的一个和西南古墓群。另有宋代营盘一处和浮山、沸水寺等寺庙两处。临贺古城地界广东、广西、湖南三省,是沟通南岭南北的咽喉之地,因独特地理位置,促成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楚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
      桂花香井: 在贺州市贺街镇上有一桂花井,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迄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井口圆形,宽1米,深约9米,井壁以青砖筑砌,石圈作护栏,高约1米。由于年深日久,护栏石圈被汲水绳索拉成道道四、五寸深的痕迹,恰似一朵溢香怒放的莲花。井旁曾栽有一棵桂花树,故名"桂花井",井边立有多个石碑,记建井和重修之事。桂花井泉水清洌,涝不溢,旱不涸,味甘洌香醇,胜似桂花香味。故有文人作诗曰:“嫦娥归天界,月阙遣吴刚,斧桂临江洒,甜泉万古香。”
 
 
 
梦境家园—黄姚古镇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地处桂林漓江下游,距桂林200公里,素有“梦境家园”之称。。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镇内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体,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是一个天然的山水园林古镇。抗战期间,国内许多著名的爱国人士在此居住。
  广西黄姚古镇入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2005年9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2005中外旅游品牌推广峰会的授奖大会上,黄姚古镇被亚太地区旅游合作组织、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和中外旅游品牌推广峰会组委会联合推介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成为我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一,也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古城镇。
  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酸梅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近年来,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景区。
  景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溶洞幽深,清溪环绕,古树参天。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阁、宝珠观、兴宇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
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人文景观还有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黄姚古镇于1995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并以“梦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而享誉区内外。
 
天然氧吧—姑婆山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粤三省交界处的萌诸岭南端广西贺州市境内,距市区(八步)中心仅21公里,地处香港--广州--桂林黄金旅游线中间站上,是香港-广州-桂林这一黄金旅游线中间站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总面积8000公顷,具有峰高谷深、山势雄伟、森林繁茂、动植物资源丰富、瀑飞溪潺、环境幽雅等特点,集“雄、奇、秀、幽”于一体,兼有山水型、城郊型公园之特点。据权威科研机构测定,姑婆山负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米16万个,姑婆山景区因此被称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
  方圆80公里的姑婆山是天然动植物王国,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海拔1844米,是桂东第一高峰。这里沟壑纵横,终年溪水潺潺。由于特殊的地形构造,境内绝壁众多,形成沟沟皆瀑、有瀑必奇的独特景象。其中多姿多彩的瓦窑冲奔马瀑布、仙姑瀑布、罗汉瀑布、银河落九天瀑布、“二毫米”瀑布、母子瀑布、鸳鸯瀑布尤为有名。姑婆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5%,林内奇树百出,既有挺拔参天的栋梁之材,又有苍劲古朴的原始树木。茂密的丛林中生长1400多种野生植物,有鸟兽130多种,是旅游、度假、疗养的好去处。雄峰、峻岭、古树、老藤、奇花、异草、怪石、瀑布等等,构成为一幅幅自然天成的绝妙风景。人们可观瀑狩猎,可烧烤野炊,可扎篷露宿,亦可住进建在溪旁潭边的竹楼别墅,尽享大自然的美妙恩赐。
  姑婆山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8.2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冬暖夏凉。公园内空气清洁度高,环境优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65856个,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区。
  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景是故乡美,情是故乡真。贺州姑婆山不仅空气清新宜人,其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景色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还成为香港著名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及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等影视片的外景拍摄地。香港电视连续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均选择在广西贺州姑婆山拍摄,可想而知这里的风光之秀美。在与广东相隔的地方,有着这样的乡村风情,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姑婆山景点主要分为八大景区,即:瓦窑冲景区、情人林景区、原始森林探秘区、银河落九天景区、“二毫米”半景区、仙姑草坪活动区、仙姑景区、姑婆山山顶观光区。
 华南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
  姑婆山是华南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公园气候宜人,年均气温 18.2,冬暖夏凉,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处达65856个/立方厘米,是华南最大的天然氧吧,是难得的疗养、保健场所。
  情人林景区
  在瓦窑冲瀑布不远处,有一片面积300平方米的情人湖,在情人湖利生长着一片常年郁郁葱葱、依山傍水的树林,林中树木成双成对,或依附、或攀连缠绕,宛如一对对热恋的情侣,这就是公园内仅有的、奇特无比被称之为“情人林”景区。
  仙姑瀑布
  姑婆山内瀑布虽然有十几处,但是最壮观、最自然、最美丽的就只有仙姑瀑布了。高约30米的仙姑瀑布,水质洁净清凉,可以直接饮用,让人倍感甘甜。远看密林深处,凌空飞奔出一条"白龙",银光闪闪,先将头伸下山崖40米,再小心下降40多米,往山下飞奔而去。瀑布落差80多米,宽5米,分上下两段,轻飘而止,如烟似雾;峡谷两侧,古木参天;萝藤悬挂绝壁郁郁葱葱,奇形怪状的树木点缀着断崖绝壁,与飞瀑溪流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九铺香酒厂
  九铺香酒厂曾是一家百年老字号手工酒坊,后来成为空地,然后因为《酒是故乡醇》一剧的拍摄才人工搭建起了酒厂,和后来的茶园一起成为贺州新的旅游景点。游客在这里可以亲手试一试剧中的那些道具水车、洗米池、酒车桶等,感受一下九铺香的清纯朴素。热情好客的贺州姑娘会捧出姑婆山清泉酿造的米酒,唱出最优美动听的歌声,欢迎你的到来。
  姑婆山顶风光
  观日出、日落、云海、高山红杜鹃,每年四、五月份,杜鹃花开遍山红,真是众人欢呼,万人狂欢,怪石错落,乃天公造化。瞧一瞧这雄鸡报晓,和尚今念经,大师椅座,真乃一绝。
 
水的灵动—十八水
      十八水原生态公园简介 十八水原生态公园位于广西贺州市北刘]20公里处的路花山区,发源于岭南萌诸岭之姑婆山脉,总面积1 8平方公里,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原始森林,是贺州市最新发现的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均十分丰富的旅游休闲风景区。
       十八水风景区山高林深,瀑布成群,奇石斗妍,古树参天,幽幽水木精华,处处藏真毓秀。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3%,年平均气温18.2。C,相对湿度85%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6.5万个以上/立方厘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华南地区最丰富的原生态天然氧吧之一。十八水景区以水奇、石奇、树奇之“三奇宝地”著称。水景以“大佛水”、 “一口水”、 “黄绸布”、 “二毫半”为主体,形成落差近300米、最宽处60米的十级跌水瀑布群,犹如群龙天降,踏雾腾云,震撼人心。其落差之大,曲线之长,形态之美、气势之伟,堪称桂、粤、湘三省交界之最,号称广西第一。石景以“御书神石”、 “一品石”、 “七品蟾蜍石”、 “大佛菩提石”、 “神龙照壁”为精品,上品奇石,俯拾皆是,可谓无石不成景。树景以“龙凤呈祥”、“千秋托砚”、 “状元林”为代表,古木化石,万岁留魂,令人叹为观止。三奇宝地,如同一座文化宝库。
      十八水文化宝库中蕴藏着许多神奇瑰丽,深藏文思哲理的景物人文故事。传说,明朝宪宗皇帝曾春游到此,幽会瑶妃,留下御书情诗,赐福赐寿,养心逸趣,让后人百念千思。又传说,唐朝广东和尚慧能曾到此朝拜大佛山,淋浴大佛水后“顿悟成佛”,被立为禅宗六祖,慧能在大佛山下打坐的那块奇石被后人敬称为南宗佛理的奠基石,十八水被称为禅宗的发祥地。因此,到十八水抚石、临水、游泳、休闲,已成为当地人邀朋结友祈求富贵吉祥、健康长寿的时尚与习俗。联日: “风从天子袖襟来此乃人间仙境;水自玉人怀抱出堪称世外桃源。
 
 
 
石中石—玉石林
 贺州玉石林位于八步区黄田镇,距市区18公里,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同在一条旅游线上;贺州石林景区面积25公顷,总游览路程约13公里,观赏景点一百余处。游于林中,如入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千百年的故事,传说令人舒坦感慨。
    贺州玉石林是一片十分罕见的由汉白玉石柱、石笋组成的“玉石林”,它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及局部受高温影响,加上自宋朝以来1000多年的锡矿开采业,使区域内地层峰从间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狭缝密布,成就了“千年骆驼”、“空中走廊”、“一线天”等众多的奇异自然景观。它独立于四周的石灰岩山中,被游人誉为“人间仙境”, 被地学专家称作地质奇迹。 
 
民族风情
       贺州地区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瑶族,尤其是在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瑶族支系——土瑶风情独特迷人,有瑶家迎亲、拜堂、耍歌堂、上刀山、土瑶长桌酒、饮酒歌、舂糍粑等。每年农历10月16日是这里有名的盘王节,广大瑶胞载歌载舞,庆丰年,颂盘王,吸引了各地瑶胞数万人参加。另外,还有浮山歌节、花炮节及富阳街灯节等各民族节日庆典,都体现了贺州的民风民俗,悠久历史和光辉文化。
(3)发挥特色旅游文化的推动力
     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是城市现代发展的推动力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许多景点尚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情态,对广西的旅游资源,省外的游客只识桂林、北海,对贺州的旅游资源,许多人都未曾听说,这既有未能打造精品的原因,也与我们的宣传不足有关。
  现代宣传的手段很多,召开各类旅游招商会、旅游交易会和风景名胜区博览会,邀请旅行社、有关旅游经销的单位人员前来旅游考察,借外力扩大宣传等。
  导游员是地方文化的无形载体,更是地方文化的代言人。优秀的导游员,能抓着地方文脉、理解其精髓,道出地方文化的神韵。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大多是传统的、历史的、静态的物象,只有通过讲解,才能显示出文化意味,由静变动,才有鼓动性。许多旅游景点尚未安排有专业的导游员,而旅行社的导游员文化素质偏低,多是停留在组织照顾游客的工作上,以至于许多前来旅游的游客到来以后不知看什么、怎么看。所以培训导游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对宣传地方旅游文化举足轻重。
  同时,编写出版精美的景点导游词等有关资料和录制DVD光碟,让地方旅游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也是有效的宣传途径。
     第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贺州的旅游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上。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生活,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所产生的焦虑,使人们渴望从梵天清音的社会中寻求一种补偿和解脱。尽管许多游客对宗教的理解分明是囫囵吞枣式、实用主义的,但地方特色文化以其不可挡之势介入旅游,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较著名的有贺州市区的临贺古城、玉印浮山、方型客家围屋、文笔塔、千年桂花井;昭平县内的素有“梦境家园”之美称, 保存着目前全国最完整明清古建筑群的黄姚古镇,“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孙中山率师北伐途经昭平时的演讲台以及何香凝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抗战期间在黄姚古镇的旧寓所。所以,我们努力打造精品路线游,利用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开发层次与水平。
  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打造精品,应该对地方文化作进一步挖掘、提炼、升华,使形式上更具美感,程序上更紧凑,场面更贴近游客心理。把景点的景观与文学、历史结合起来,寓文化于山水之间,让文化融入旅游之中。特点不突出,应该利用其多元性的特点,综合分析,制定好旅游主题,策划好旅游线路;另外,通过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和以文体竞赛作为载体,既更新文化活动内容,又丰富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使活动本身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第三,充分发挥边缘城市中的民俗文化魅力。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部门一再强调,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异文化情调,而且是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展现,旅游者将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体验一次充满异域情调的旅游探险,种种煽情的语言激起旅游者的无限遐想。
      多民族聚居的贺州市,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 苗族的“芦笙踏堂舞”等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令人陶醉。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
      第四,加强联系。妥善处理各景点之间的关系,把周围相关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系列,推出主题旅游,提供一条龙服务。这样,可以让游客游览得到较大满足,提高旅游兴趣。项目联系,即在一个景区内,多种旅游文化项目同时进行。景点是静态的,适当举行一些民俗活动,游客进行互动,用声音、影像等让人感受文化的氛围,借以增强景色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通过联系,可扩大整体区域和旅游线路的知名度,打造出如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等,古民居文化等品牌。
边缘城市文化是一方居民为适应自然环境、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它包括社会风气、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等多种因素;是某一地方历史发展的文明载体,蕴涵着丰厚的文化知识。大力挖掘贺州特色旅游文化,变静为动,变古为今,物体人化,营造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使贺州特色旅游文化发挥教化、激励、导向功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贺州市的现代化建设。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1、《旅游学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2、新概念旅游开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城市旅游文化的美学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9).
4、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5、《中国旅游文化》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6、《贺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