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第五集:用兵纪实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井冈山。

    这次回井冈山,离他1927年引兵井冈,开创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整整三十八年了。

    在新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毛泽东表达了他重上井冈山的感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豪情中,沉淀着战争岁月的故事硝烟。

    从毛泽东成为马背诗人的第一天起,他的诗词,便成为了他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真实记录。

    而他早期的用兵纪实之作,却常常是描写守卫山寨,反击“围剿”的战争。

    1928年4月,一支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和前敌委员会书记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四军,在井冈山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不久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毛泽东也被那些“围剿”他们的国民党军队诬称为“匪首”。

    毛泽东也自嘲地称自己做了“山大王”。

    这位“山大王”,在山里写的第一首诗,说的是1928年8月反击第二次“会剿”中的黄洋界

保卫战。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诗人写了一场他并未亲眼所见的战斗。他用《西江月》的词牌,为这首词起了一个凝重而固

化的名字──“井冈山”。

    1929年初,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军主力离开了井冈山,从此转战赣南、闽西,逐步开辟了一大

片根据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红色根据地遭到了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地“围剿”。

    1930年底,到1931年初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围剿,被红军胜利破解。毛泽东根据这次

反围剿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这首《渔家傲》是典型的用兵纪实之作,语言直白,没有任何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