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上一篇涉及精细管理工程的文章


中国法院网上一篇涉及精细管理工程的文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作者: 西安铁路运输法院院长 秦瑞林    发布时间: 2009-04-20 09:06:48
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904/20/353567.shtml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院工作科学发展以及党风党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创新保证和促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些都离不开对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的准确把握,通过解放思想,由粗放式管理到推进精细化管理,从一个方面促进创建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一、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细化是现代工业化的一个管理概念,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2001年提出的“精细管理工程”的内容是“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针不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其基本原则是“精、准、细、严”。即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从而从总体上提升单位整体效益。具体要求,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准是准确、准时;细是做细,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概言之,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将管理工作作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1)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作为具有科学内涵的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一种趋势,已经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组织和企业。近年来,西安铁路局提倡树立六大理念,以绩效考核为平台,推进精细化管理,为路局二次创业,建设模范铁路局产生了巨大的推力。这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理念近年来逐渐被政府机关、司法机关所认同和接受。《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年)》即明确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审判管理制度”,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法院2009年工作要点》及近期省院各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今年要在全省法院开展审判质量管理年、队伍作风建设年、规章制度落实年活动,并强调指出:“规范化程度不够,精细化管理不足是制约我省法院实现‘四个一流’目标跨越的最大‘瓶颈’,是与全国先进法院的主要差距。”
结合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实际来看,2006年我院新的班子组建,原院领导均离退,原院庭、室一级部门领导除一名办公室副主任,悉数调入新组建的西铁中院,在审判力量严重不足,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三年来,我们不得不投入相当的力量进行“强基补漏”工作,以2008年举全院之力所进行的两场“攻坚战”为例,一是清理积案专项活动,清理的结果是始料未及、令人震惊的。清理出了一批被“遗忘”了的自1993年以来中止审理(执行)的案件,正是此类案件的累积和恶性循环,导致西安院多年来实际结案率在75%左右徘徊。二是清理档案专项活动,新班子成立之初即通过调整掌握,自1982年以来6种,2000年以来4种共计10种诉讼档案及司法人事、司法行政文书档案未立卷归档,但苦于当时没有力量,不敢轻举妄动。去年4月1日至6月30日,院抽调14名专兼职干警集中办公,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最后立卷归档档案5900余册,仅卷宗封皮、卷内目录就使用纸张近2万页。虽然去年我院审(执)结了全部积案,取得了当年案件审(执)结率99.2%,档案工作通过部标、省标验收授牌的骄人成绩,但痛定思痛,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近年来,党组一班人通过多次认真剖析一致认为,法院管理工作出现严重问题并导致严重后果除院领导官僚主义、不作为及院职能部门疏于职守,承办案件法官责任心缺失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粗放式管理。在西安院主要表现形式为:①规章制度建设止步于1992年,不能按照新时期新任务对法院工作的要求与时俱进,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制度缺失,谈何管理;②既有管理制度缺损、陈旧,管理环节的不到位,使上级的规定、制度、指示的执行力受到严重影响;③法院内部预警、监督、考核流于形式;④将管理者责任交付于执行者,对分散个体自觉性的依赖由于其惰性的滋生和蔓延反作用,形成对管理和秩序的破坏。通过对粗放式管理消极作用的深刻认识,党组确立和坚持了一条政治立院、文化建院、管理强院、人才兴院的基本工作思路,而要实现管理强院,精细化管理则成为必然。
二、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实行审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首先是司法审判工作的内在要求,法律作为一门抽象的科学,因为它是事先设定的,因此必须具有稳定性、严肃性、一致性的基本特征。但是法律要求稳定而世事在不断变化;法律要求一致,而世事千姿百态;法律要求明确并且抽象,而世事具体并且琐碎。但是一起案件最终的裁判结果于法于据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第二个,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官,在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案的前提下,严格执行精细化管理。精,就是用心工作,把案子做精、求精,要力求把每起案件办成铁案、精品案,争取最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细,就是严格按照审判流程、案件管理规定的每个环节、每项标准执行,精益求精把案件每个细节准确、准时做到位,避免因疏漏引起群众或案件当事人对司法审判工作的合理怀疑,影响司法公信力。
同时,对审判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也是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法治事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司法审判工作与时俱进,其性质、任务、内涵、外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特殊历史阶段,经济格局调整,利益交错整合,社会矛盾叠加,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期望值的不断提高。使目前阶段司法审判工作的社会调节器作用更加突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赋予了法院工作艰巨的历史使命,人民法院必须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离不开科学发展,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保证和促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结合本地本院实际,正如省院文件指出的,规范化程度不够,精细化管理不足,已成为制约我院实现“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目标的最大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推进精细化管理,不仅对创建、保证和促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新机制产生强劲推力,也是法院实现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里,一方面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时代的期许,一方面党中央对司法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不断加强,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组织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等多项专项活动,广大法院干警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已经深入人心,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法官“准入”门槛的提高,使法官队伍的构成已悄然发生深刻变化,朝着知识化、精英化前进。中央财政的倾斜和投入,使各级人民法院的物质基础大为改观。更重要的是经过两个五年改革,法院的体制和机制正在朝着符合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方向迈进,这些都为推进法院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以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为例:
1、队伍基础。2006年院新的领导班子接任之时,由于年富力强的干警大多数调往中院,连老弱病残在内,全院干警30余人,法官队伍呈现结构性断层,在艰难情况下,党组提出在确保队伍不出问题,案件不出问题“两个确保”前提下,推进全面工作。三年来,在路局党委和上级法院重视、支持下,我院先后接收全日制院校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33人,其中具有硕士学历5人。通过打造学习型法院活动,推出激励奖惩机制,保障学习时间、条件,仅2008年,新老干警11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部分已走上助理审判员审判岗位,择优选拔10人担任法官助理已上岗履职,法官接续有望在数年内彻底缓解。经过三年胼手胝足,努力拼搏,干警队伍经受了锻炼,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过硬,朝气蓬勃的干警队伍已初步形成,全面工作已由疲于应对转化为初步取得工作主动权。
2、思想基础。班子履职之初,即根据形势和任务,结合西安院实际,确立了一条“政治立院、文化建院、管理强院、人才兴院”的基本工作思路,以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为核心,以各种形式,弘扬积极向上的法院文化,在推进规范化管理同时,以人为本,努力为全院干警营造既严肃、紧张又活泼、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设身处地为干警出实招、办实事,凝聚了全院干警,院荣我荣,院衰我耻成为干警共识,昂扬向上,谋事干事,用心工作的作风已经形成,推动了全面工作的发展进步。2007、2008年我院连续被省院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法院,被中院评为优秀基层法院,2008年全年刑事案件实现无上抗诉,2009年一季度民事审判及执行工作实现案件调撤率100%,执行到位率100%,通讯报道、调研信息工作跨进了全省法院前列。
3、制度基础。自2006年起,本着“急用先订”原则,迄今已陆续制定施行近40项以审判流程管理细则为核心的司法审判管理制度,以实行廉政监督卡为载体的多项廉政建设制度,规范法官言行的司法文明礼仪制度以及岗位目标责任制月考核制度等涉及司法人事、司法行政管理的多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制度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入精细化管理元素,取得积极效果,保证了全面工作有序开展,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
4 .物质基础。2006年新班子履职之时,西安院房舍失修,办公家具、设备陈旧、落后,网络瘫痪,车辆老化,档案室胀库,枪-支存放于楼梯间,猫着腰才能进去。在省院、路局、中院的重视、支持下,经多方筹措,三年奋斗,西安院的基础建设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办公房舍全部进行了大修、简装修,改造了法庭、车库,新建了羁押室、档案室、枪库、单身宿舍,开设了图书资料阅览室、小网吧、洗衣房、洗浴房,更新购置了一批汽车等大型办公办案设备,投资一百余万元重建了局域网,仅新购置微机达96台,在职干警人均1.55台,不同网络均实现物理隔离,推动了无纸化办公和办公自动化建设,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条件。
四、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通过渗透和作用于司法审判管理及法院其他方面工作管理的每个环节、细节,最终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最优、最佳状态,即精细化管理存在和落实在诸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之中。据此,我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不搞花架子,以既有管理制度为基础,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及省高院和中院的要求及制度规定,通过梳理,形成一部囊括院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在《院细》中,对各项工作每个环节进行细化,明确具体时间、过程、标准、质量、效果,以绩效评估考核为手段,保证精细化管理落在实处,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推动各项工作进入科学发展轨道。根据这一思路,《院细》的构成大体分为以下部分:
1、以案件流程管理为核心的司法审判管理规范。重点是细化规范不同诉讼环节、不同审判(执行)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审执工作运行,健全审判辅助环节的管理,完善涉诉信访处理规范、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及细化规范简繁分流、简化审、判后答疑等诉讼环节,以保证案件的质量与效率。
2、以最高法“五个严禁”,省法院“六个不准”为基本内容,以廉政建设为核心,以法院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司法政务管理规范。
3、以服务审判为核心的司法行政管理规范。
4、以岗位目标责任制月考核制度为基础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主要包括案件及工作质量评估评查管理和绩效评估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与前者规范的关系相当于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促进以信息化为依托,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体系化、人性化的审判及法院其他工作机制的形成。
绩效评估考核作为一种法院管理理念的导向和示范,在精细化管理中居于重要位置。通过绩效评估考核,把每名法官和工作人员办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与其业绩紧密联系,时刻提醒法官和工作人员的责任、职守,激励每一位法官和工作人员用心工作,精益求精,把工作做细,做到位,追求更好、最佳,正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目的之所在。
注释:
(1)引自:河北金融网:重精细化管理 树新型信贷文化
http://www.hxjr.cn/news/ll/2008912/14343675183.html
来源: 中国法院网   编辑: 李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