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之犬


巴别塔之犬[i]

 

一直到大洪水之后,亚当的子孙们都操着同样的语言。共同的语言使人们能够通功易事,显示出对自然的强大征服力量。当他们游牧到一片叫做示拿的辽阔草原时,有人提议:“让我们来造一座通天的塔,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说着说着,就开始了这项当时人类最宏伟的工程。一天天过去,塔已高耸入云。上帝有些着急:“他们操着一样的语言,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如今造成通天的塔,不知他日会造成什么。”人类造通天塔,本意只是要加强彼此联系,没有炫耀自己能力的意图。但是,上帝从中看出的却是人类能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危害。上帝爱人,他担心人类一旦获得超过自身控制的能力,可能会损害甚至毁灭其自身。于是,上帝派使者潜入造塔大军,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人类语言被混乱,彼此无法理解,建造通天塔所需要的分工和协作无法实现,于是,通天塔成为烂尾工程。

“巴别塔”通常用来象征人类语言的分野。建造通天塔之前,人类有着共通的语言,人类借此而获得强大的能力;自从上帝变乱了人类语言,不同人群操持不同语言,人们之间的沟通出现严重障碍,相互理解就成为问题。进一步,“巴别塔”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用以象征人们之间的情感、观念或文化的冲突。美国作家卡洛琳.帕克丝特的小说《巴别塔之犬》,借巴别塔作为人们观念和文化隔阂的隐喻特征,通过一个语言学家训练一只狗以图揭开妻子死亡之谜的故事,试图揭示人们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保罗和露西是一对恩爱夫妻。保罗宽厚、忠诚、温和、体贴,一个标准的好男人,一个有成就的语言学家;露西热情、敏感、精灵古怪而又多愁善感,一个可爱的女人,一个独特的艺术家。经由一次美妙的邂逅,成就了他们幸福美满而色彩斑斓的婚姻。在保罗眼里,他们是天下最幸福的一对。

可是,不幸突然降临了。在保罗到学校上班的一天,露西从院子里一棵9米高的苹果树上坠下,当场身亡。保罗悲痛欲绝,露西是他生命中的一切,他无法面对露西离开人世后的孤独生活。最让保罗无法忍受的是,他自认为自己是天下最爱也最了解露西的人,但他却不知道露西离开人世的真实原因。尽管警察明确表示露西死于意外,但保罗还是感觉露西的坠落背后隐藏着一个谜团。

露西的爱犬罗莉一直陪伴着露西。保罗相信那一天罗莉一定紧紧跟随着露西,目睹了露西离开人世前的一切表现。如何从罗莉的记忆里找到露西离开人世的原因?作为语言学家的保罗决定教会罗莉说话,让罗莉来揭开谜底。保罗设想,在伊甸园的时候,一切动物都会说话,而且同人操持着相同的语言。由此,才会有那条蛇诱惑夏娃偷吃禁果的事件。动物语言能力的消失,应该是人类离开伊甸园之后的事情。这可能是上帝对拥有语言能力的动物多嘴多舌扰乱秩序的一种惩罚。既然动物最初是会说话的,那么,经过努力,恢复它们的语言能力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只能是异想天开。作为语言学家的保罗幻想让一只狗说话以揭开亡妻的死亡之谜,即使不说他缺乏科学精神,也说明丧妻之痛使他失去了起码的科学判断力。人与人之间况且由于语言或者观念的隔阂而无法相互理解,何况狗与人存在功能和构造上的天壤之别。

 

在进一步回忆以往生活的那些蛛丝马迹以及查阅露西留下的一些文字材料并与曾经给露西提供过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交流之后,保罗似乎找到了关于露西坠落的可以说得过去的解释。露西的性格,有着艺术家特有的那种神经质。有那么几次,正在兴高采烈游乐或者戏耍,露西会突然间暴躁起来,不管不顾大发雷霆;有时候,她会莫名其妙毁坏自己最成功而保罗也引以为自豪的面具作品;有时候,她会事先毫无征兆就陷入极度悲伤之中,声嘶力竭以至歇斯底里而无人能够劝阻。保罗总是迁就着露西,他将露西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就算有太多委屈,他也要呈现自己的笑脸;就算露西表现得多么的倔强甚至多么的绝情,他也要主动伸出自己坚实而温暖的臂膀。

但是,有些疼痛,是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分担的;有些恐惧,是最信赖的人也无法排遣的;有些忧伤,是最知心的人也无法倾诉的。露西的心灵深处,与生俱来有着某种深深的疼痛、恐惧和忧伤。即使在最快乐的时刻,那些痛苦和悲伤也只是暂时潜伏,而没有被排遣出去。在她的朗朗笑声中,其实有着彻骨的辛酸;在她的恣意舞动中,其实有着沉重的哀叹。保罗一直以自己的全部身心热爱着庇护着露西,他相信他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膛足以让露西安全地栖息,他火山一样热烈的爱情足以化解露西感情的冰山。但是,回首以往幸福或不幸,快乐或沮丧,热情或冷漠的一切,保罗痛苦地发现,自己并没有理解露西。在露西的心灵深处,有着他无法想象的痛苦,有着常人无法理喻的恐惧的黑暗深渊。在露西的生活中,心灵的焦虑和恐惧才是主旋律。

露西知道自己怀孕了。作为一个女人,露西当然期待着从自己的身体中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何况,这个新的生命可以成为她奉献给她和她的爱人的礼物。但是,生命中那些恐惧忧伤的东西一直纠缠着她。她总是不断在做梦,而所有的梦都是此世通往彼岸的某种启示。露西对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完全失去了信心。她不相信自己具备在此世继续生活下去并生儿育女的能力。在那种无比痛苦的选择中,那些阴影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积极主动。于是,她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保罗回想起,在露西特别焦虑的那些日子,他曾经动员她要一个孩子。保罗所期待的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到来,也许可以使露西焕发生命的活力;一个新的生命的到来,也许可以帮助保罗共同对付黑暗中那些对露西的诱惑。现在,保罗明白,他的一切解救露西的努力,也许恰恰将露西推向更加黑暗的深渊。

 

保罗终于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也许存在着永远无法跨越的沟壑。就算对我们深爱的人,我们也不一定完全了解。不仅语言,观念等的差异会成为人们之间了解的障碍,而且,一个人心灵的某些领域,是任何人无法介入也无法渗透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最隐秘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生俱来而又最终只能带到天堂。这种秘密,也许只能与上帝分享。

保罗不再指望探索露西的内心世界以构建一个自己期待的露西的形象。“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i] 【美】卡洛琳.帕克丝特:《巴别塔之犬》,何致和译,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