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股本新面孔


英国《金融时报》Lex专栏(Lex) 2009-05-08

宇宙主宰?一点也不像。自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以来的首笔在日本境外完成的大宗非金融业杠杆收购交易(LBO),展示了以往傲慢英雄的全新一面:讲究策略、态度恭敬、乐于发挥作用。

这场收购秀恰如其分地在远离华尔街的地方重启帷幕:在首尔,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成功竞拍到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在韩国的啤酒业务Oriental Brewery(OB)。交易本身几乎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巨额收购。首先,收购目标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一个部门,而非公司本身。其次,尽管母公司正面临很大的麻烦——610亿美元的债务总额,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多场资产拍卖——但KKR还是支付了18亿美元这一相当可观的企业价值,相当于去年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10倍。全球啤酒制造商的交易价格在7至8倍之间。

不错,上述数字中包含5000万美元的现金和3亿美元卖方融资,KKR在公开市场上需要付出更多代价才能获得这些。但韩国的啤酒市场是一个监管严格的双头垄断市场,政府可以轻松制造出三足鼎立的局面;韩国本土企业集团乐天集团(Lotte Group)曾被视为OB现成的买家,乐天退出竞标,表明该公司可能有自由化方面的考虑。

第三,KKR正开出一张大得异乎寻常的股权支票(7.5亿美元)——距离其单笔交易最多只能投资40亿美元亚洲基金中20%资金的上限仅咫尺之遥。剩下的7.5亿美元来自8家国际银行的银团贷款,安排者不是繁荣时代顺从的主承销商,而是KKR自身。

KKR还必须给对方一些甜头,以敲定此笔交易:超过特定限度的任何金额的15%要支付给卖方;在交易结束前的5年内,卖方有权以11倍EBITDA回购OB;以及向工会做出将会保全工作岗位等诸多保证。想想看吧——高层从前最怕的就是这个!

译者/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