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高:如何理解中国的外汇储备?


转者按:从去年开始,多少人呼吁把庞大的外储分给国民,其中不乏大腕儿经济学家。问题在于:外储哪里来?央行收外汇,吐人民币;再发央票,把吐出的人民币再咽下去。于是就形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外储与央票的对应关系。外储是央行的资产,央票是负债,也是政府对持票人的负债。外储,从技术上说当然可以分,问题是央票谁来扛?

 

如何理解中国的外汇储备?

2009年05月13日 11:19:04
 

  山西网友 樊乡:温家宝总理不久前说:“外汇储备资金实际上是银行的借贷,不是财政资金。”对此应如何理解?
 
   沈明高:外汇储备是中国的资产,相当于国内储蓄与投资之差。外汇储备既可以分散于企业和个人,也可以由政府或央行集中持有,或者介于两者之间。如果企业和个人用人民币购入外汇,或者不将已经赚到的外汇换成本币,这样的外汇就是一种形式的储蓄或投资,也是一种资产。
   在中国,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央行。以前,主要通过强制结汇的方式由央行购入外汇;后来,由于企业和个人预期人民币升值而不愿意持有外汇,央行为了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而不得不大量买入外汇,最后导致央行外汇储备规模急剧扩张。
   由于央行本身没有收入,只能通过印钞的方式从企业和个人手中购入外汇,结果增加了货币发行,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存款规模。举例来说,央行以1美元兑7元人民币购入100美元,结果,央行资产负责表的资产方增加了100美元资产,负债方是700元人民币的新增货币发行,也称外汇占款;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的存款也相应增加了700元人民币。为了防止新增货币发行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由此引发的通胀压力,央行通常会在购入外汇的同时进行对冲操作,即发行700元人民币的央票,从市场收回700元人民币的货币。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外汇储备其实相当于央行的负债的原因。因为这是央行借钱买来的资产,而实际上,这没有改变外汇储备的资产属性。

上海网友 顾俊宏:日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呼吁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而美方迅速表示不认同。您怎么看?
 
   沈明高:谁能够真正成为核心储备货币,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决定。
   理论上讲,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完全可以创造一种新货币,替代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比如,凯恩斯提议的以一篮子商品作为货币的定值依据,但是,这一做法也有其弊端:其一,一篮子商品难以完全避免类似盯住黄金产生的问题,或成为经济增长的掣肘,或导致通货膨胀;其二,盯住一篮子商品就意味着让出国内货币政策的主导权,货币政策难以发挥平抑国内经济波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超主权货币很可能脱离了主权国经济的基本面,难以获得市场的信任。
   同理,特别提款权(SDR)的创设也并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权。目前的SDR与少数几个国家的货币挂钩,而这与一些国家的货币币值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做法类似。但是,还没有听说一种货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而成为储备货币的,也没有听说外汇储备多元化就解决了储备货币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篮子货币中比重最大的还是美元,当美元的币值发生重大变化时,盯住一篮子货币并不能防止本币币值的波动。
   以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固然有其缺陷,但该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总量、市场效率和政策自律,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其短扬其长。当然,如果美国不能在这次危机中自律和自救,其经济和市场效率都会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市场寻求新的世界货币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