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发展至今,炒作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的产品与管理思想经过了不断的提炼和积淀,有了更加深厚的用户基础。这次使中国企业直面升级转型压力的危机,使更多企业加速了信息化的步伐,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浮躁的心态,把信息化当作应对危机的一根救命稻草!
改革开放30年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领导们,一直面对的是一个“顺风顺水”的经济增长环境,此次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环境的巨变,也给有生以来初次面对经济危机的中国企业CEO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上中国经济本来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和遭遇经济周期的问题多重因素的驱动,中国企业信息化需求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井喷期”,管理软件也似乎成为了一个反经济周期的行业。
信息化无疑为企业升级转型提供了一条思路,让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为企业在经济寒冬中的破冰之旅保驾护航。但是,信息化被主动或者被动的贴上了太多的金子。信息化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工具,而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企业的升级转型最终需要回到核心管理上。如用友软件发布的《中国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中的总结:报告通过调查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六大压力,分析变革的主要途径,最终得出企业的成功升级转型最终会回归到管理的基本面的结论。
引用《中国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当下环境中,生产要素中天然的“价值洼地”已经渐被填平,人力成本、土地成本、环保成本都处于上涨通道中,而这些要素在过去曾经不可思议的低廉,这正是中国企业过去长期以来得以快速发展的最原始的动力。信息化虽然在这个层面上直接解决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型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管理提升的问题。
管理软件和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很完整很系统的工具,企业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转型和升级,持续的创新、精细化经营管理和高效的人力资源都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因为前两者是提升盈利水平的方式,而后者则是执行者。
信息化是否是企业升级转型的救命稻草,应该有个平衡的态度。一方面来说信息化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这四个方面则涵盖了企业的主要资源:第一是资金流,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管控好资金;第二是信息流,信息化搭建企业内部顺畅的信息平台;第三是物流,也就是帮助企业做好材料物资的管理;第四是流程,那就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另外一方面如《中国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所说,持续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必须以技术进步为依托。信息化和管理创新是一对蛮生兄弟,没有管理创新,就没有成功的信息化,没有信息化,也就没有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企业的升级转型不应该对信息化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将信息化当成了企业管理的万金油。管理软件厂商也应该多份理想主义的坚持,当发现企业的管理流程存在不合理现象的时候,不能对落后的流程表示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