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最壮观的仪式莫过于在天安门广场重新集会,去铭记和召唤90年前的精神。用行动去纪念胜过洋洋洒洒的文字,再激荡的心情莫过于去实际体验那历史中闪耀不休精神光芒的集会。而今天这是做不到的,虽然这样的纪念有些过分,但是这不能否认五四精神需要用行动去发扬。
如果可以纪念,那肯定是传承了精神和思想;如果可以纪念,那肯定是有发轫于此的永恒价值;如果可以纪念,那么这种运动也可以复制。正如伟人的塑像可以伫立在发扬其精神的地方,这样的存在就在于不能掩饰任何遗忘的精神元素,在心灵中感知到达精神的共鸣与升华。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只有渗透到个人生活的选择才有意义,罔顾个体精神启蒙与锤炼的运动都是失败的,无从纪念的。五四运动开创中国民众起来发出自己声音、不畏强权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先河,这场运动涤荡了几千年来束缚在人身上的灵性污浊,使得人人为争取个人责任起来行动,只有行动才富有进步的意涵,只有行动才能革新。五四运动从新文化运动的萌态中孕育,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人的思想解放和自由,强调个人责任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强调国家观念和群体意识,而这成为五四运动重要的精神元素。
历史不能重复,因此开创历史先河的事件无法超越,这种无法企及的高度在于它一方面打破了旧有的秩序,另一方面确立了新的圭臬。五四运动的精神在于释放了人的性灵,让人拥有了自我认定的人格和社会角色,而这种认定就打破了社会运行的旧有规则,使得人群和社会有了新的交往关系。如果五四可以纪念,就应当去纪念由此延伸而来的历次学生运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1936年的一二九运动,1947年的五三一学生爱国运动,这些运动的发生是五四精神生命的延续,是对五四精神最好的解读和纪念。因此,纪念五四,仅仅纪念这一场运动是不完整的,也是不深入的,唯有将这一精神的生命的延续构成整体才能真正得以解读它的意义。
今天,人们强调五四运动所弘扬的科学与民主,人们思考科学与民主的普世价值,人们也去思考什么才是科学与民主真正的意义所在,人们也试图从国际视野去探索这种精神的缺陷。但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五四的时代强音在于存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而五四成为那一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众多思想家的启蒙,没有思想自由、并存的氛围,没有政治不涉及主义教化的前提,民众是不会有意识选择这种方式表达对政府的不满。科学与民主都是建立在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基础上,科学得以发展在于人们的质疑精神和创造能力,民主得以存在在于人们可以选择、传播某一思想、信念的自由。五四已经过去90年了,那个时代的背影早已模糊,五四运动也渐渐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表达。
今天,也许很多人认为早已没有发扬五四精神的气候条件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早已不再飘扬,人们忘记了五四精神所召唤的现代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建设。青年人对于五四精神的解读也被演变为适应时代的挑选,跟随主旋律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努力;人们被经济利益分化,缺乏群体意识;市场化经济受制于社会资源的强行垄断;等等,无不说明五四精神早已无法还原,渐渐演化成为一种对历史的符号化表达。人们禁锢思想于个人的成功奋斗和经济利益得失的计较之中,在这样气氛下,即使那些高声呐喊五四精神的人也显现的孤单甚至不真实,但是人们忘记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来自于人们的自觉自醒,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心声共鸣和团结精神,来自于人们对政府的监督意愿,而这些都在不断地成长。
纪念五四运动,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如果没有行动践行科学与民主的意涵是没有意义和任何价值的。科学在于依循社会的进步法则去推动自己的生活和群体的生活,民主在于塑造理性、和平、包容的社会交往关系和独立自由的人格,而这一点正在伴随着日益开放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不断提升。
五四走入历史,渐渐成为符号化的表达是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但是如果认为五四精神早以远去却是不正确的,它应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中闪亮的巨浪,今天的人们对五四的最好纪念就是用行动来树立个人开放、文明的生活精神和改变社会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