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立化倾向是荷兰社会特有的现象,是荷兰政治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落后的、妨碍社会稳定和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因此,长期以来荷兰的有识之士都致力于消除这种倾向。荷兰的社会分立化倾向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产生于19世纪,在1917年后曾达到顶峰。在两次大战期问对荷兰政治的稳定造成过很大的威胁。在纳粹占领期间,原来的政治体制在荷兰本土瓦解,地下抵抗运动使世代仇敌化为盟友,社会分立化倾向曾一度降到最低程度。“二战”结束后,荷兰的部分政治精英曾想借大战胜利的东风进行社会政治改革,一劳永逸地消除社会分立化这一弊端男子养生馆。但是,这一努力没能取得成功,教会的领袖们特别是天主教会的教士们抢在他们前面重新恢复了他们的“柱派”。
从“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荷兰的社会分立化又延续了约20年。50年代一度再次达到高峰,但60年代后社会分立化倾向逐渐减弱。
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教会对本教派教徒的投票方向的控制力减弱,各教派的教民将选票投向其他派别候选人的现象增多,派别领袖也不再进行分立化鼓动1967年一名天主教会的主教在电视中公开宣布选举投票是教民自己的选择。
在这一趋势下,议会议席分布开始出现重大变化。1948年的大选结果,下院100个议席中,只有4个席位易手。而1967年的大选中,易手的席位剧增到15席。到1971年的大选,易手的席位再次猛增到20席。这在“柱化”的荷兰相当于一次大地震。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宗教色彩最浓的《人民报》将其副报题“荷兰天主教报”悄悄地删掉了,并在政治上转为中左性Et报。教派内的凝聚力的消退还表现在“柱派”内各组织间的联系要么减弱要么干脆中断。各议会党团也逐渐放弃了原来从本派各组织中选拔议员的习惯作法。
二是非柱化组织数量和规模大大增加。这一时期荷兰政坛上涌现出一大批小党,这些小党中有许多是从原来的“柱派”政党中分裂出来的。例如社会民主党中的右翼,以及基督教民主党中的左翼和右翼,都分裂出去组建新的政党,还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农民党。许多新出现的政党只是昙花一现便消失了。只有一个政党存留了下来,那就是至今十分活跃的六六民主党(D66)。在广播领域,反分立化倾向特别明显。有分立化倾向的广播协会影响日小,而没有任何派别倾向的广播协会TROS和Veronica发展成了荷兰广播界最大的巨头。
三是荷兰社会的派别隔离也在逐渐消失。个人之间的派别归属感基本不存在,个人的发展从依附于派别组织向无派别的竞争过渡。从组织层面说,原来归属于不同“柱派”的组织开始依行业进行合并。例如原来卫生界的三大“十字会”已在许多社区合并为一个“跨派十字会”(inter-cross)。原来的社会党工会与天主教工会合并为一个工会“FNV”。政党也出现跨“柱派”合并,原来三大基督教民主党并为“基督教民主联盟”(CDA)。
如同原来的分立化倾向在各派别中的作用不同一样,反分立化倾向在各派别中的力度也不一样。原来分立化倾向最强的天主教派现在表现出最强烈的反分立化的倾向。新教两派也出现一定的反分立化倾向,但变化不如天主教派的大。原来分立化倾向最小的自由党所受到的反分立化的倾向也很小。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荷兰近30年的反分立化的倾向,在荷兰社会学和政治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分立化现象本来是荷兰社会中处于少数的被压迫地位的群体争取自身解放的副产品,而反分立化现象,或者说分立化运动的瓦解,是这种解放运动取得成功的结果和标志。
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分立化是各种群体的精英们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而反社会分立化表明他们力图建立的社会控制遭到了失败。除了这两种原因外,人们还认为电视信息同一化的影响、地理及社会间的流动性增加、代沟等等也是部分原因。http://news.cnfol.com/090514/101,1280,5878249,00.shtml
荷兰当代社会中的反分立化趋势
评论
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