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鬼谷子《十八条戒律》的管理学解读(六)
王一博于2009年5月1日贵阳新添寨
鬼谷子提出想取得难得之物,盖世之名,必须困身承志,倍味甘辛。欲达其志必须制欲,破除财色二念,用心修行。后人又提出十八条戒律:
1.意与神会,宇众合一。 2.减欲修神。3.体认生命,恪守生活规律。4.自强新生,敬业乐群,蓄精储锐,奋发向上。5.行道济世,行狭仗义。6.温柔宽忍以待人。7.向善保定,积极进取。8.心灵纯洁。9.不自我表彰,而求整体完善。10.不居功。11.去物欲。12.珍重踏实,以智为事。13.纯朴克己,心灵专一。14.观察入微,知机用功。15.爱世救人,普渡众生。16.不囿于世俗,而能随遇而安。17.入世导化,不求享受。18.反濮归真。
十六、不囿于世俗,而能随遇而安。
“不囿于世俗,而能随遇而安”是要求企业不仅要生存在企业群里,而且要打造出自我品牌。“不囿于”者,不安于现状也,不能局限于此也,“世俗”者,企业社会的云云众生也。“而能随遇而安”者,不要让周围的云云众生感觉到你是另类也。这就要求企业家要树立远大的品牌理想,从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平凡中打造不平凡的品牌。企业打造自身品牌不是打造另类,另类是差异化,但未必是品牌,品牌有差异化但决不是另类。品牌企业能得到尊重,而另类有融入环境的难度。
十七、入世导化,不求享受。
“入世导化,不求享受”是要求企业家及企业的运作运行要有使命感要有前瞻性。“入世”者,进入社会也,指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导化”者,企业的倡导和企业想要树立的社会大众形象。“不求”者,不能寻求,不能贪图;“享受”者,贪图一劳永逸也。“入世导化,不求享受”有三层意思,一是企业的产品不能图一劳永逸,没有产品能长久地经营,产品是有周期性的;二是产品的经营也许是短暂的,但企业的品牌经营是可以长久的;三是企业的产品系列应该有方向性。以上的这三层含义,构成了企业的永续经营,产品只是物化的品牌,而品牌是不懈服务的连续,这种连续既构成了企业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又构成了企业和企业家追寻的使命感。
十八、反濮归真。
“反濮归真”是要求企业家和企业从经营、管理、机制、文化的框框架架里走出来,达到从有经营、管理、机制、文化的有形的企业管理,进入到没有经营、管理、机制、文化的无形的企业管理运作运行的最高境界。即从有为到无为的,传说中的老子说的无为境界。“反濮”者,回到简单明了也;“归真”者,寻找到真谛真理也。企业的“反濮归真”是从框框架架里走来的,没有框框架架企业是无法达到“反濮归真”的最高境界的。如同,数字的推进由1到100,到100后,再从101开始,到200一样;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的发展莫不如此。企业的草创时期是必须要有原初的框框架架的,原初的框框架架也是逐步成熟起来的,当这些成熟的框框架架如基因一样进入企业成员的灵魂,这些外在的经营、管理、机制、文化的框框架架有没有也就没关系了,到这时管理也就简易了,也就达到了传说中的老子说的无为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