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纪连海先生在徐州的演讲
蒋九贞
今天, 徐州市国学大讲堂特邀央视百家讲坛名嘴纪连海先生在淮海堂做了一上午的演讲,这个演讲无疑是很精彩的,发挥了他幽默调侃的特长,赢得了多次掌声。我很佩服纪先生的勇气,在徐州这块地方大讲徐州帝乡事,还讲了刘邦不少野史传说故事,可谓知识渊博了。然而效果如何呢?我以为不十分理想。
纪先生也说,对徐州人说徐州事,那是“孔子面前卖三字经,关公面前耍大刀”。徐州人何许人也?对刘邦、项羽、李煜、刘裕、朱元璋、洪秀全,甚至他没有提及的徐偃王,等等,能不知道?用徐州人的话说,他们的锅门口朝哪都一清二楚,他们那点儿事谁嘴里都能说出个十件八件。徐州人没有在台上说,倒是让纪先生风光了一回。纪先生是请来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名嘴念起来自然更悠扬。
我对纪先生是近乎崇拜的。你看那百家讲坛里,他讲的风云叱诧,情意绵绵,无数粉丝,为之倾倒,多少有点喜欢文史的我能不五体投地?所以,闻纪先生光临,早早端坐台下,洗了几次耳朵,“买个鏊子没有腿”专等着听“福音”了。
纪先生讲的是徐州文化,他讲的没有错,一个外地人,又没有专门研究徐州的地方历史和文化,他从徐州的地理位置讲开去,这是无可挑剔的。他讲了徐州不南不北的方位,南北汇合,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给这块地方极大的影响,也没有错。问题是,徐州有自己的文化吗?纪先生忘了自问了,忘了研究了。这就犯了一个大忌,对对象不了解,而大谈其道。不了解难免谈错,即使不错也只能是皮毛,就说不上深刻了。而不深刻的演讲是打动不了人的。场上的几次掌声是因为他的诙谐,其中有两三次是我带的头。徐州人是很文明的,何况这里的听众都是“文化人”?
纪先生很谦虚,他知道自己可能讲的不够深刻,他说“就要在孔子面前卖三字经,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因为可以就教诸位啊!”尽管他话已说到位,可是作为“粉丝”,还是觉得不过瘾。他讲演结束,让听众提问题,济济一堂的人竟没有一个提的。我想也对,提什么呀?我说徐州原本有徐文化他知道吗?我说徐文化对吴越文化的形成产生过巨大作用他知道吗?我说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是徐文化的传承他知道吗?我说楚文化和徐文化本是一宗他知道吗?我说齐鲁文化是外来文化与徐文化结合的结果他知道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与其使客人难堪,不如让自己坚忍,还是不提问题了吧!
其实,这怪不得纪先生,是组织者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组织者不该让纪先生在徐州谈徐州,纪先生可以在央视里大谈特谈,在其他地方大谈特谈,唯独不能在斯地谈斯地,因为再伟大的文史学家,往往不如当地一个略知一二的普通文化人更清楚居地历史和文化。
纪先生的演讲结束了,他又满怀信心地踏上去其他地方的列车(飞机)。不过,遗憾却留下了。
这使我陷入沉思,名嘴如纪先生者尚且如此,还有几人不如此呢?客观上就是这样,你要想在一个地方走进“自由王国”,你必须对那个地方先研究一番,这里是真正的研究,包括深入调查,“田野作业”,钻进去,走出来;不是那里的“地方通”,最好不要多说话,更不要做报告。
也许我的“期望值”太高了吧?说了这些不恭敬的话,还请纪先生海涵,也请诸位批评。
贻笑大方了!
2009年5月24日
http://jianglanyu0516.blog.163.com/blog/static/1088962472009424539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