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生负担过重


学生负担过重已经成为社会呼吁和教育改革的一大问题。呼吁了十几年,各级教育机关文件发了一大堆,收效甚微。于是,反对智力教育第一,反对唯升学率,收效也甚微。原因何在?原因在于没找对原因。其实这三种情况都只是现象,而非事物的本质。学习负担过重,靠行政办法是解决不了,过重在于教育机制使然。反对智力教育第一,唯升学率,任何事物一旦冠以“第一”、“唯”,成了极端,自然可以振振有词地批判,可是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同样的逻辑,难道智力教育第二,不注重升学率就对?学生们愿意吗?学生家长们同意吗?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同时也是家长,你们同意自己的孩子智力教育差点没关系,考不上好学校甚至考不上学校都无所谓吗?己之不欲,何以要施之于人?更重要的是指责智力教育、批判升学率的后果将会是什么?学校培养人才,如同工厂生产产品,升学率就是优质产品合格率,何罪之有吹口许多工厂不严格检验产品质量,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已成社会一大公害,如果人才假冒伪劣,那后果怎堪设想?或日升学率不是教育质量惟一指标。诚然如此。但是人类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它是可以视而不见的吗?“文化大革命”中“读书无用”、“大学就是大家来学”和“手上老茧就是入学资格”之类,给我国教育事业和民族素质带来了严重创伤。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啊!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一在教材太深,二在教学方法简单。我国中小学教材的深(也包括内容太多)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而且很深的程度可以说是超过一个“数量级”的。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我国一个中下水平的中学生到美国中学成了优等生,甚至被誉为“天才”,这决不是中国教育可以引为骄傲之事,否则我们又何必派那么多留学生出国留学?我国中小学教材之深有时达到荒谬的地步。我们的教材不是教育家根据现代教育思想中关于中小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来编的,而是集中各学科优秀教师编写的,于是每门学科都希望把孩子们培育成为他们那一个学科的专家。按照学科体系来编,教材焉能不深?语文教材想把青少年们培育成文学家乃至语言学家,算术数学教材想把青少年培养成数学家,物理、化学教材想把青少年培育成物理学家、化学家,如此等等,中国的孩子们能不给累死吗?所以,教材必须改革,必须重编。如何重编?这就涉及到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育思想的变革了。没有这一点,教材可能越改越深,越改越入歧途。再说教师教育方法简单。教师水平固然是一个问题,教材太深也往往逼得教师们没有时间去�一消化内容,也没有时间去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使孩子们理解内容,只能用填鸭式灌注,逼孩子们死记硬背,用题海和无穷无尽的考试赶着孩子们奔跑。作文要孩子们把将来升学考试可能考的几百个题目都做一遍,逼着孩子们胡编乱造;数学几乎天天考,而每次考题几乎多得连写字也来不及,更不要说每天布置下做不完的作业,据说这样可以“熟能生巧”。不知何人。何时发明了模拟考试,考试就是考试,模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