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援中小企业,刘明康做客央视《对话》节目。
2009年5月24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做客央视《对话》节目,详细阐释他心目中的银行和企业的姻缘。对话节目主持人陈伟鸿与刘主席探讨的主题是: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上,如何探索一条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真正找到企业和银行双赢的模式。中国银行业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代表人物均参加了本次对话节目,其中有招商银行马蔚华行长、北京银行董事长阎小燕、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王均。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中国资深金融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刘明康主席早年在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高级经济师。参加工作以后历任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全国人大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等职务。2003年4月被任命为中国银监会主席。从1979年步入中国银行开始,刘明康的命运就与中国银行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银监会的成立,再一次为刘明康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
24年前,也许谁都没有想到,一名刚刚步入中国银行南京分行的普通年轻人,后来竟 会成为中行的掌舵人。而正是在这里,刘明康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金融生涯。
1984年,刘明康以过硬的外语和银行业务水平,通过层层考试被选拔到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刘明康对选拔考试是情有独钟的,通过这种考试,他的才华得以充分显现,所以一直到现在,中行选拔人才一般是通过考试来进行。”中国银行的一位员工回忆说。
作为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伦敦给年轻的刘明康营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绝佳环境。1984年7月至1987年4月,他先后担任中行伦敦分行贸易清算部副经理、业务发展部经理。其间,刘明康还于1987年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一位熟悉刘明康的中行人士说:“(刘明康)利用在伦敦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努力学习银行管理知识,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从伦敦回来后,刘明康于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任中行南京分行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1988年10月,刘明康调往福建,先后担任中行福州分行(中行福建省分行前身)副行长、福建省分行副行长及行长。
1993年,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省希望能配备一个熟悉金融、精通外语的领导干部,此时,任中行福建省分行行长的刘明康进入了有关领导的视野。是年1月,刘明康离开工作了14年的中行,走马上任福建省副省长,主管经济金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8月,刘明康又兼任福建省政府秘书长。
1994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组建,刘明康从福建调往北京,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党组成员。“国家开发银行属于新成立的政策性银行,没有运作经验可以参照,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刘明康当时为开发银行的建章立制做了很多工作,为政策性银行的运作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国开行一位人士回忆。
1998年4月,刘明康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兼货币政策委员会副主席,成为一名金融监管者。
1999年7月,原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朱小华涉嫌经济犯罪被查,刘明康临危受命,出任该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在鼎立相助光大集团稳定发展之后,2000年2月18日,刘明康再度回到中国银行,任董事长兼行长。
2001年,刘明康当选为国际金融协会副主席,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该机构担任的最高职务。
刘明康为何关注中小企业
今年一季度各银行信贷额增加约4.58万亿元,但是中小企业资金难题并未因此缓解。在目前经济持续低迷不振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着比大企业、大财团更多的困难。综合经济刺激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保稳定,保稳定要靠保就业,保就业要靠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融资难。
刘明康主席作为一个70多万亿金融资产的监管者,为什么对中小企业牵肠挂肚?他在担任中行行长时就亲自破例给一些小企业贷款,而且当时贷款的艰难场面如今还在主席脑海里历历在目。当年创业阶段的小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都响当当的企业,饮水思源,这个企业的代表在现场送给刘主席一个惊喜。不仅刘主席讲述的故事特别精彩,同时他对银行业如何为中小企业服务有一系列理性的思考。在现场,银行业的尝试者给大家贡献了一个个“精点子”。从“订单贷”到“三品三表”等等。小企业究竟是不是大银行的蓝海呢?银行和企业究竟能不能结成美满的姻缘呢?刘明康这个“大媒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
刘明康主席强调在银行系统中需要熏陶一种文化
银行和中小企业是什么样的关系?长时间以来,作为当事人的银行和企业各说一词,有的企业说:和银行的对话上,感觉我们中小企业不能被平等的去对待。有的企业感觉是投注无门,可能会找另外的方式,可能会找风投等等,有的企业感觉与银行甚至是沟通的机会都没有。面对这样的现状,刘明康主席讲述他的看法。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做客央视《对话》节目
对银行机构,刘明康主席强调,银行不仅要爱大企业,更要爱小企业,和小企业谈恋爱。银行在和中小企业打交道,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千万不要偏离这个主业。银行是凭着核心主业在支持,如果三心二意、山外青山楼外楼,突然看到房地产火了,做房地产了,感情不够专注不行。
对于中小企业,刘明康说,中小企业能够得到银行的帮助和社会大家的公认,能使自己长治久安。同时,对企业来说,股票好了炒股票,然后做一点私活的时候没有告诉银行也不行。银行给的贷款是希望企业发展核心主业,可是企业已经是出墙的花了,这就是很大的一个危险。所以双方都要有一个很好的机制的建设,使得我们能够推动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与《对话》主持人陈伟鸿的交谈中,刘明康主席认为必须在银行系统中熏陶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银行做信贷业务不是大爷,银行业是服务业,银行业就是饭店里端盘子的。从行长开始,一直到每一个行员你不是了不起的人物,你是别人的仆人,你是给别人打工的,你是端盘子的。
“三表”——摸清企业底细,“三品”——确定贷与不贷
在节目中,刘明康就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泰隆为例,详细讲解了泰隆如何利用“三品”、“三表”调查客户信息,如何为客户提供3小时和3天的快速服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据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王均介绍,大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往往固定于老模式。大银行在做客户服务的时候,第一拿财务报表,第二拿合格的审计署外审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财务报表,第三拿税局的税单。而中小企业的税单是定税制,大多基本上没有能力拿出合格的财务报表,更不愿意花费高成本去请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来给他审计,因此,传统模式根本没给中小企业留下空间。
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大难题。那么泰隆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在泰隆,没有大银行的大“三表”,取而代之的是泰隆特色的小“三表”。
第一是看企业的电表。电表不说假话,每个月泰隆都会到企业抄电表,企业生产增长,电表度数就往上升,企业生产下滑,用电量也必然下降。泰隆当了回电工,却能将企业发展情况尽收眼中。
第二是看企业水表。一些纺织企业、印染企业,都需要大量用水,企业想增加贷款,泰隆只要看看水表,就知道企业的实际生产量,生产量增加了,泰隆就给贷款。
第三是看报关单表。在台州,许多企业是外向型企业,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那么泰隆就看企业的报关单表,企业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对于大银行来说,了解了客户之后,该不该贷款,往往要经过很多测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甚至还要作出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在泰隆,基层信贷员只有两个,要走家串巷管90家小企业贷款,对大银行来说,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泰隆却能做到老客户来办新贷款,只要来了,回去吃个午饭的时间,贷款就已经到账,3小时之内一定解决问题。新客户新贷款,也保证3天内给出答复。
那么,泰隆又是如何判断该不该贷款?原来,泰隆的考察客户还有“三品”这个法宝。何谓三品?
第一品是人品。在小企业里,要么董事长是丈夫,总经理是妻子,要么上阵都是父子兵,缺乏制衡机制。而泰隆则不管这些,只重企业主的人品,看似很难判定的人品二字,在泰隆的信息网中却可触可摸。有位企业主晚上去赌了一场,泰隆就要收回3000万元的企业贷款。与之相配套的是泰隆的“人海”战术,“面对面”沟通。泰隆有一支人数多、素质高、自律性强的客户经理队伍,泰隆对客户的了解,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客户经理平时对客户密集走访、频繁接触与沟通交往过程中的信息积累基础上的。
第二品是产品。泰隆“三品”的产品质量好不好,附加值高不高,是不是适销对路,库存管理怎么样,都成了泰隆的考察对象。
第三品是押品。在泰隆,抵押品是多种多样的,房子可以,车子可以,道义担保也可以。所谓道义担保,就是申请贷款的企业主只要具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良好的资信状况和可预见的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能力都可以向泰隆的任何分支机构提出申请。
刘明康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对泰隆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创新方式表示肯定。他表示,浙江泰隆商业银行以为小企业服务为主业,生活在小企业当中,熟悉小企业的风险,知道小企业的需要,才能多方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现在,通过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泰隆的小额信贷管理模式获得了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六项机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对话节目中,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已经要求各大银行,深入落实“六项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
刘明康说:“通过这次活动来反思和探索我们中小企业发展走过的路,对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中小企业、银行、整个社会都有很多需要建设的地方。”
对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这个老难题,刘明康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他说,银行和企业就像谈恋爱,由于利益驱动,银行总愿傍大款,不愿为小企业服务。去年以来,银监会及有关各方加大了推动力度,二者之间的感情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50%,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1.2%,第一次超过了全部贷款的增速。但是实际上,大量的中小企业仍然苦于贷款难,这又是为什么呢?刘明康说,因为银行机制不变,就必然“移情别恋”。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他每个月的上旬感情非常浓烈,中旬的时候达到顶点,下旬的时候移情别恋。他必须又投回到了大企业的怀抱,因为他到月底的时候,存款、贷款要做起来,还得靠大企业。最后要完成他的业绩,他的奖金,这样小企业永远也服务不好。”
为此,银监会今年3月再次要求各家银行,健全六项机制,解决移情别恋问题。也就是从风险定价、独立核算、高效审批、激励、培训,和违约通报等六个方面,要求银行脱胎换骨,适应服务中小企业的需要。据了解,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都已经设立了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一级部,专门拉出一只队伍,专人负责对中小企业贷款。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机制也将在年内全部建成。
在对话节目上,刘明康主席的精辟讲解和各位银行家的有效实践让银行界的高层管理者深受启发,真好似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愿此次对话节目对中国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