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多,女,今年24岁,初中文化,家住大石桥市旗口镇前头村。几年来,靠理发手艺,无微不至地关爱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敬老院50多位老人,坚持常年为他们理发,特别是为刚刚故去的老人理发,视老人为亲人,奉献炽热的情感,老人们逢人就说:“付多是他们的‘好女儿’!”
付多,圆圆的脸庞,高高的个头,两道卧蚕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她不笑不说话,显得格外温柔贤淑。八年前,她初中毕业,为了寻富路,掌握技能,她去外地学习理发手艺。经过一年学习,她掌握了理发的技能,回到家乡的前头村开个发廊。2001年,她听说镇敬老院50多位老人吃不愁、穿不愁,因腿脚笨走路不方便,就为剪头而发愁时,尤其她听说刚刚去逝的老人的家属、亲属找理发师傅难,每找一个却都害怕,吓得无一人愿为死人剪头时,便萌生了到敬老院给老人理发这个念头。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向父母诉说时,母亲非常担心地说:“你给敬老院的老人理发我支持,可是,人死了就是鬼,给死去的老人剪头,你就不害怕吗?”她却一笑的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人死了不还是人吗?给她们剪头我不怕。”就这样,16岁的她悄悄地来到三四里路远的镇敬老院,义务为老人理发,为故去的老人剪头。
付多来到镇敬老院一看,50多位老人有的胡须拉沙,还有的头发很长很长,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她对敬老院的领导和服务人员说:“我叫付多,家住前头村,我要义务地为这些老人理发剪头。”一席话感动了敬老院的领导,非常激动地说:“咱们就愁这件事,你若能为死去的老人剪头,那更是雪中送炭啊。”可是,有的服务员却说:“这小小年纪钱都不挣还能为老人理发?”还有的不太相信的说:“人死如灯灭,为死人剪头可不是说白话,那剪头得来回翻头,还得刮脸,难道你小小年纪不害怕吗?”然而,付多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令人们敬佩不己。
镇敬老院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叫吴玉卿,一生未娶妻生子,由于他从小患上了“哆嗦病”,不仅吃饭哆嗦,走路东倒西歪,就是坐在炕上也哆嗦,每当去理发时,理发师都因他这个“哆嗦病”,不愿意给他理发,更不愿给剪光头,而吴玉卿却十分渴望剪光头,理发师总是不得不用剪刀敷衍了事剪几下。吴玉卿常常为自己得这个病不能是光头而一筹莫展。当付多要为吴老汉理发时,吴老汉急切地说:“你无论如何也得为我剃光头啊。”在场的服务员都为付多捏把汗,以为吴老汉坐着哆嗦,那动剪子、动推子,还不得把老人的脑袋给弄伤了?然而付多却十分镇静地按老人哆嗦的规律进行剃头,当她觉得老人的头皮一动就要哆嗦时,就提起剃头刀,然后接着剃,一个头足足理了三四个小时,终于把头剃完了,吴老汉用手一摸非常满意的说:“还是闺女你有办法,我蛮以为这头剃不成了,你可真是我的亲人啊!”这件事让敬老院领导和服务人员都很感动,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
付多将敬老院老人理发排成时间表,不用敬老院去人请便不请自到。有一次,应该给敬老院的一位痪偏瘫的贾大伯理发,可是她到敬老院却扑不空,一打听,才知道贾大伯被他侄女接回新立西老家了,她骑着自行车去新立西村贾大伯的侄女家给老人理发。贾大伯的侄女不认识付多,一看来了个小姑娘,问明来由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我叔不方便怎么剪呢?”付多笑着说:“我给大爷剪好几年头了,他有病,我知道,你放心吧,我能理好。”说着,她把老人扶起来让老人坐在炕上,身后靠着枕头,有时她让老人靠着自己的前胸,非常娴熟地为老人理发,然后她让老人躺在炕上,拿着剃须刀为老人刮脸,贾大伯的侄女担心地说:“再不用刮脸刀片刮脸得了,这刀飞快飞快的,别把脸刮破了。”付多一笑说:“难道你不相信我吗?我给大爷刮脸都刮好几年了,你就放心吧!”脸刮完了,贾大伯的侄女满意的笑了。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虎死赛绵羊,就是说,再威猛的老虎死了就像绵羊一样没有害怕的感觉,人若死了就像夜晚没有灯光那样恐惧,尤其人死后面容非常可怕,大人们都不敢朝前沿,更何况付多要为刚刚死去的老人剪头呢?有的好心人曾劝过她,尤其是和她般对般的同龄人也没少对她说:“你是人姑娘,连对象都没处,给死人剪头晦不晦气?如果有人忌讳的话,将来没人敢娶你咋整?”还有的对她说:“你有瘾啊,你不好不给死人剪头啊?”话音一落,她耐心地解释说:“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谁都有死的那一回,如果我不给死人剪头,难道那头就没人剪吗?”她又说:“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就和我说过,将来等他死的那一天,能给他剪头吗?我说能,到什么时候时候都给他剪头,如果老人不在了,我要兑现我的承诺啊。”一番话讲在理上,个个都不方答对。远的不说,就拿去年腊月二十四晚上十点多那件事来说,敬老院有一位老人因患心梗不幸病故,在没穿装老衣服时,需要剪头,敬老院领导和老人的家属想到,人死一回,咋地也得把头剪得立立正正的,脸刮得干干净净的,于是便想到了付多,老人的一位亲属以为腊月,天气这么冷,又深更半夜的,找人家来理发,能来吗?老人的侄女听说找一个姑娘来,吃惊地说:“这孩子给死人剪头不害怕吗?这女孩子要是能来给我叔剪头,要多少钱我给,大过年的,不能让人家白来。”敬老院的领导胸有成竹地说:“付多她能来,不信我给她家挂个电话。”躺在炕上进入梦乡的付多被电话铃声惊醒,当一听说有个老人刚刚故去,想让她剪头时,便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出来,她又招醒了父亲,父亲也很支持,用摩托车把她送到敬老院。付多像老人的亲生女儿一样,含头泪为老人剪头。由于死去的人头颅硬,剪一次头非常不容易,她就用手翻着老人的头,不厌其烦的剪,然后用温开水为老人洗脸,再给老人刮脸,死后的人皮肤没有弹性,再加上胡茬子坚硬,如果刮不好就容易碰破脸皮,她就小心翼翼地一遍一遍的刮,直到刮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胡茬为止。在场的老人的家属、亲属都特别满意。老人的侄女当场拿出二百元给付多,说:“小妹妹,你的手艺真高,我们都很感动你,尤其这大过年的,你来一趟不容易,这钱就算我们的酬谢吧。”然而,付多却一笑:“大伯活着的时候,剪头我都不要钱,如今,老人不在了,我哪能要钱呢?”说完便不声不响的离开了。
付多作为一名青年妇女,不仅为镇敬老院的老人义务理发,而且还为社会上的老人和故去的老人理发。前头村里有一位老人因年纪大,不爱走动,每年只能理一至两次发。由于不理发头发蓬乱胡须长,人们都叫他疯子,把他当“精神病”看待,她听说后,来到这位老人家里,可是这位老人是个仔细人,连理发的钱都舍不得,就问付多理一次多钱,付多说:“不要钱,白给你理。”老人这才应允。每月,付多都要带上理发工具为这位老人理发。一理就是三四年。当本村和外村一些老人病故时,她总是主动上门服务。有不少人要给她工钱时,付多总说这样一句话:“钱,一花就了,人情常在。”人们都这样议论她,真的雷锋,活着的“雷锋”啊!
几年来,付多义务为敬老院老人理发4600多次,为200多故去的老人剪头。免收费用20000多元。2008年被辽宁省团委评为“十大杰出青年”,她用炽热的情感关爱老人的事迹在全镇广为传颂,真不愧是这些孤寡老人的“好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