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雄举孝廉
汉代的举孝廉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差不多的,又和组织部门考察干部,组成梯队云云相仿佛。一种制度出台,开始的时候往往还能按规矩出牌,后来,就有些走样儿了,被人自由发挥了,以至于举出来的孝廉不孝不廉,使得后备干部队伍质量每况愈下。
东汉孝安一朝尚书令左雄上疏曰:“孔子说,四十不惑,以后举孝廉,应该规定,年龄一定要达到40岁,差一岁也不行。太年轻了,容易犯糊涂,四十岁,必须的。年龄不到的,先培训着,权当大学预科生,先研读一下《五好家庭守则》和《四有干部必读》等等。当然,允许例外,即,如果有颜回之才,年龄也可以适当放宽,不足四十,也可以孝廉的。”
从来招聘人才都是这样,有年龄之规定。一般规定的是上限,左雄规定的却是下限,有点匪夷所思。原来,他考虑的是圣人之言,未免有点儿迂。可是,后缀的“例外”,又表现出一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了。这叫不给自己添堵。“颜回之才”的解释权归中央组织部。
你灵活了,人家就有空可钻。不久,广陵县推选出一个叫徐淑的孝廉,不到四十岁。报上来的时候,组织部门审查,要退回去,说:“还没到四十岁,不符合条件。”广陵县的领导说:“招聘启事不是说,如果有颜回的才能,可以不拘年龄么?”组织部门一时语塞。这事就捅到左雄那儿了。左雄看了材料,觉得这个徐淑还欠火候,就问徐淑:“颜回能够闻一知十,阁下能知几?”这回,挨到徐淑没话了,卷铺盖走人。广陵县的县长因为推举不当,被撤职了。
这个左雄也忒厉害了吧。后世的龚自珍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因为没有一个“格”(多格等于无格),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相对而言,还是有些条条框框来得更公正一些,至少,在形式上是正确了。如果连形式都不能保证正确,谁还能保证内容的正确呢?左雄办事不拘泥,但是,也不灵活得没有边际,而是严格把关,不徇私情,这样的人如果搁在今天,能够杜绝多少干部提拔中的腐败现象啊。(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