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企业狼性文化大揭秘》——残忍冷酷(二十)
——只知求全责备,不懂求同存异
1997年10月,当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戈伊苏埃塔去世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快餐店全部下半旗致哀。1998年3月中旬,在风和日丽的美国福罗里达州奥兰多,来自109个国家的1.8万名麦当劳员工欢聚一堂,召开他们两年一度的大会。可口可乐公司的新董事长道格·艾弗斯特亲临现场祝贺,并表示将给麦当劳这个最大的买主继续提供支持。这种两公司共同分忧、共享欢乐的场面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无独有偶,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外面,时髦漂亮的麦当劳餐厅形影相随。又累又饿的孩子与大人们鱼贯而入,“巨无霸”、“麦香鱼”、“麦香鸡”等以及可口可乐就成了他们的美餐。这真是一个绝妙的组合。
英国权威的《经济学家》杂志认为,横扫世界市场的三剑客麦当劳、可口可乐和迪士尼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拉在了一起。这只手无所不在,触及联合使用商标协议、联合开发市场、联合开发新项目等领域。
1997年,麦当劳公司和迪士尼公司进行了长达10年的正式联盟。到现在为止,联盟已取得初步胜利。迪士尼公司曾推出一部完全没有新意且制作粗糙的电影《会飞的橡胶》,然而,多亏麦当劳的大力推销,才使该儿童片的票房收入不菲。此后,麦当劳还进行了一项更大胆的行动:推销电影《善恶大决战》。
迪士尼公司为这部电影投入了1亿美元。影片上演时,麦当劳在全世界的2.35万家连锁店同时为之售票,并推出一款令人耳目一新的“太空餐”。
相比之下,可口可乐与迪士尼的联系可能是这个三角关系中最薄弱的一环,但他们仍然有许多密切的合作。一方面迪士尼乐园的唯一供应商是可口可乐,另一方面,可口可乐帮助迪士尼来开拓未来市场,两者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
三巨头联盟的主要特征是想合就合,想分就分,三者之间互不勉强,并且由各个国家的管理人员来控制联盟。
有人好奇,为什么不互相渗透、互买彼此的股份?麦当劳公司和迪士尼公司都对此嗤之以鼻。与其在一个不懂的行业里浪费资本,还不如进行轻松自如的联盟。而经济学家认为,在消费行业,与某企业联盟经常比接管该企业节约成本。
如果,彼此之间互购股份,则很难维持三者之间求同存异的现状。长时间的合作就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