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宜昌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十项建议


给宜昌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十项建议

 

元辰[独立策划人,副研究员,2004全国注册策划师年会策划文案金奖获得者]

 

  宜昌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生态优势和悠久的产业历史,绿茶曾有小江园、明月寮、绿苑茶、玉泉茶等名品,宜红功夫茶曾远销东欧,近年来茶业已成 为夷陵、五峰、兴山、秭归等区县农村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夷陵茶城、三峡国际旅游茶城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兴建,宜昌也正在成为全国茶叶集散地 之一。

  但是,宜昌红茶停产,绿茶品牌分散,茶文化欠发达,缺少整体包装和宣传,与福建乌龙、广东铁观音、浙江龙井、洞庭碧螺春、云南普洱、信阳毛尖等全国知名大品牌差距较大,影响了茶业产业化进程,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现在起,注重地方产品整体形象的打造,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适应世界茶消费注重文化品位的趋势,力挺全国和国际地方名品市场,为宜昌茶争得一席之 地,造富广大茶农,需要政府支持,带领茶农、茶商、茶技术人员和茶文化工作者一起奋发努力,尤其是整体形象的包装推介和三峡茶道精神的培育张扬,离开政 府,单个企业和个人谁都无能为力。

  为此,不揣浅眛,向宜昌市政府提交宜昌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十项建议:

 

1 确立宜昌茶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通过研究,确立宜昌茶业产业化以有机茶为发展方向,以进入全国重点名茶产区和茶叶集散地为目标,与茶区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高标准成片发展有机茶生产 基地,鼓励形成有机茶专业村、重点乡;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茶文化传播企业,疏通茶叶集散渠道,整合市场功能,完善市场配套,加强科技、市场、培训网络建 设,培养壮大生产技术、市场贸易、文化传播队伍;制定宜昌有机茶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严格食品安全管理,有机茶产量、面积达到40%以上,全部茶叶生产达 到无公害标准,禁止农药残留超标茶叶上市;整合品牌资源,以统一使用全国驰名商标为主打品牌,以极富三峡人文特色和创新精神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启动三峡 宜昌茶文化遗产及知识产权保护计划,防止恶意抢注。

 

2 启动宜昌有机茶发展规划

 

     启动有机茶发展规划。凡有可能建设有机茶园的茶园,都应通过三到五年努力,建成高标准有机茶园,一批茶村建设成有机茶村,邓村、采花等茶乡应成为有机茶重 点乡。环境整治、生产设施配套、茶园建设、植保管理、采摘加工、储藏运输、包装标识、自测自检、保值期、产品说明与信誉声明,都应突出标准意识、安全意 识、质量意识,严格按标准和技术规程操作。生产记录要保存完好,以便抽查。

  采取主动申报、审查核实、预拨资金、进度检查、完工验收等控制方法,确保园地建设、环境整治、生产设施配套、植保管理、采摘加工、储藏运输、包装标识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验收合格拨付承诺资金,并给予奖励,弄虚作假的追回资金并追究责任。

  将区域发展、品牌整合、文化发展、市场拓展、技术创新、投资鼓励、人才培养、茶乡旅游、新农村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制定目标,适时引导。

 

3 制定宜昌有机茶主打品牌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

 

  为整合品牌资源,便于宜昌茶整体宣传营销,建议以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夷陵茶城、邓村绿茶、五峰采花茶等产权单位发起,注册宜昌茶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统 一的宜昌绿茶商标,原各自使用的注册商标作为统一商标的系列产品使用。在此基础上,按国家有机茶标准和技术工程制定宜昌有机绿茶主打品牌产品标准和技术规 程,所有自愿有偿使用统一商标的生产销售者,必须严格落实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经过三年左右运行,申请市技术监督局颁布为宜昌市地方标准。同时,加大统一 商标的宣传培育工作,争取尽快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全国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等称号。时机成熟再恢复宜红功夫茶生产,授权该公司恢复宜红功夫茶商标注 册。招标境外企业投资生产。市政府对宜昌绿茶商标品牌的宣传培育五年内每年给予五十至一百万元补助。

 

4启动品牌整合计划和保护计划

 

  品牌整合计划整合计划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对销量大、效益好、知名度、亲和力强的品牌,动员其带品牌加入集团公司筹建,作为统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之一,予以保留;

  第二步,对批量小、知名度不高、没有多大前途的品牌,动员其放弃原有品牌,无偿或低偿使用统一商标;对今后新申请注册的品牌,如果符合有机茶产品标准 和技术规程,动员其加入统一商标系列,如果只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可同意其注册或动员其达到有机茶标准后加入统一商标系列。禁止有公害产品上 市。

  凡集团公司成员单位,其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各个环节,都必须尽快达到有机茶产品标准与技术规程要求。此项工作应在三年内完成。

  制定并启动三峡宜昌茶文化遗产及知识产权保护计划,防止国内和境外恶意抢注,影响宜昌茶同一品牌销售,导致整体形象缺损。整套技术规程符合专利技术申请的,应当申请专利技术保护。

 

5 确立“清雅·醇厚·宽和”的三峡宜昌茶道精神

 

  茶道精神是对茶品质与茶文化的集中表达,对生产、加工、包装、宣传、茶道表演、茶消费涵养及茶文化活动都有指导意义。台湾地区网上可查的茶社就达百 家,社社有自己的茶道精神,虽属大同小异,却反映了其茶文化活动的活跃。其人参乌龙茶销售大陆,信价比确实很高,实是文化附加值的作用。

  茶道精神的提炼与培育,一是从天然的地理、气候条件出发,而是从茶种、茶叶先天内质与后天加工风格出发,三是从茶区人文历史及茶文化习俗出发,四是从 精神文明发展的方向出发,“清雅·醇厚·宽和”集中了宜昌茶宜昌人宜昌茶文化宜昌精神文明建设这四个方面的特点,历时三年反复推敲思考形成,相信符合大多 数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商界人士、平民百姓、茶爱好者的口味。但须通过一定形式取得社会认可。

 

6 鼓励茶文化发展

 

  突出茶文化发展的创意性、建设性、系统性、项目性,产业性。

  成立茶文化遗产发掘整理研究、成果利用和建设专家委员会,推出一批文化成果和茶文化发展建设项目,招标利用和建设。

  启动重点文化建设工程计划,由投资运作方提出项目申请,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后,列入市政府当年重点文化工程项目,优先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扶持和服务。

  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倡导重点工作、发展规划、重点项目、重要活动、产品应市、形象宣传预先策划、严格评审的风气。鼓励创意策划人、创意策划企业为政府 工作、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效益提高献计献策。对做出重要贡献的策划案予以奖励。扶持发展2-3家有影响的创意示范企业。

  开创知名文化经贸活动品牌。已举办两届的三峡国际茶文化节,须在已取得成绩基础上,招标具有国际展会运作经验的策划和承办,提升活动档次与规模,宜昌 茶专题片、三峡茶文化系列电视讲座专题片、三峡茶典、茶史、茶艺、茶人、茶企、茶诗、茶歌、茶书法绘画系列丛书等文化工程要跟上,茶文化节除体现文化性、 经贸性以外,还要设计等多吸引国际国内游客参与的茶山对歌、茶舞竞赛、茶乡旅游、以茶为美选新郎(娘)等活动,真正办成国际性的茶文化经济贸易旅游活动, 成为茶文化建设的领衔品牌和盛大节日。

  鼓励茶文学艺术创作和城乡群众性茶文化活动。文化部门可以“茶乡情”为题材,在全市文学艺术团体中开展创作一台茶舞台剧、一部茶电视剧、一台茶歌茶舞 晚会、一部茶题材文学作品、一次摄影大赛、一次书法绘画展活动,经过几年积累,完全可能成为精品。茶社可以发挥民间占地的作用,联系文学艺术爱好者,用一 部分资金长年征集与茶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既丰富茶社文化积累,又提高茶社的知名度,促进经营活动。茶乡文化部门应大力支持和发展群众性茶文化活动,形成 自己的民间文化品牌。

  修建三峡宜昌茶博馆。集市场交易、展会展览、科技普及、文化讲座、艺术表演、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成为中部地区全国性国际性茶交易市场的标志建筑和核心组团。

 

7 高品位引导茶消费

 

  宜昌人不是没有饮茶习惯,也不是没有坐茶馆的习惯,但大多数宜昌人冲泡绿茶的方法既不科学,又缺少南方功夫茶具有的文化氛围。引进功夫茶的冲泡方法, 已成为不少茶士的爱好,这一举动应当鼓励。茶士在茶文化建设与茶产品推销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宜昌缺少茶士与群众性品茶团体。媒体、茶企、茶馆、茶科 技文化工作者,都应当在改进绿茶品饮习惯、培育茶士、扶持群众性品茶团体方面做一些工作。品茶团体活跃起来,品饮聚会,诗歌互答,文章来往,“清雅·醇 厚·宽和”的三峡茶道精神就能发扬光大,在日常生活与和谐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就会体现出来。茶与酒不同,茶养性不乱性,平和人生与和谐社会离不开茶。引导消 费不仅是灌输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发扬““清雅·醇厚·宽和”的茶道精神,造福人生与社会。

 

8 制定茶业产业化发展鼓励政策

 

  包括:重点茶经济文化项目扶持政策,投资鼓励政策,有机茶基地建设、环境配套、品牌申报扶持政策,杰出贡献奖励政策等等。

 

9 加速茶乡新农村建设

 

  将茶产业茶文化发展与茶乡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把发展有机茶需要进行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广播电视通讯设施配套、园地改造,茶产 业茶文化发展、茶乡旅游纳入茶乡新农建设规划,项目统一申报,资金配套使用。充分发挥茶农、村民自治组织、龙头企业、政府和社会对口扶持部门各方面的积极 性,通过由有机茶产业化发展和茶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10 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发挥智囊作用

 

    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各路人才,包括科技人才、创意策划人才、生产管理人才、市场经营人才、文化艺术人才、宣传媒体人才。重视已有的,引进紧缺的,外联大专院 校及学术机构、策划咨询公司。采取公开招标、专家评审、顾问咨询、委托策划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散落在社会各阶层专家、学者、有一技之长者的智囊作用,为 宜昌茶业产业化提供智力支撑。

 

 

[注:这十条建议为宜昌汇点传媒有限公司法委托策划全案的最后一章]